“勝敗乃兵家常事。”諸葛亮足智多謀,用兵如神,也有街亭之失;拿破侖縱橫馳騁,威震歐洲,最後兵敗滑鐵盧。毛澤東一生成功地指揮了數以百計的戰役戰鬥,但他也多次坦言自己打過幾次敗仗。善戰者不忌諱失敗、回避失敗,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便可化害為利。古人講“知恥者近乎勇”,不僅道出了認識失敗的艱難,也指出了探尋失敗原因的重要。知勝知敗,百戰不殆。鄧小平說:“過去的成功經驗是我們的財富,過去的錯誤也是我們的財富。”我軍革命戰爭年代,如果沒有對“第五次反圍剿”和“湘江之戰”失敗教訓的反思,就不會有“四渡赤水”的勝利。研究失敗,吸取教訓,不輕言放棄,是重新崛起的保證。
勝和敗作為矛盾運動的兩種必然結果,雖然不能同時共存於一個主體,但彼此之間卻可以相互轉化。處置得好,前次失敗可以導致下次勝利;處置不好,則“上次勝利的經驗往往是下次失敗的教訓”。這是人類長期社會實踐經驗的總結。“堅持就是勝利”,這話我們常常掛在嘴巴上。你渴望成功,但是你堅持了嗎?堅持的價值在於,有堅定的信念。它是成功所必備的,有堅定信念的人,將來也必會擁有自己的成功。
1832年,林肯失業了,這顯然使他很傷心,但他下定決心要當政治家,當州議員。糟糕的是,他競選失敗了。在一年裏遭受兩次打擊,這對他來說無疑是痛苦的。
接著,林肯著手自己開辦企業,可一年不到,這家企業又倒閉了。在以後的17年間,他不得不為償還企業倒閉時所欠的債務而到處奔波,曆經磨難。
隨後,林肯再一次決定參加競選州議員,這次他成功了。他內心萌發了一絲希望。認為自己的生活有了轉機:“可能我可以成功了!”
1835年,他訂婚了。但離結婚的日子還差幾個月的時候,未婚妻不幸去世。這對他精神上的打擊實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數月臥床不起。1836年,他得了精神衰弱症。
1838年,林肯覺得身體良好,於是決定競選州議會議長,可他失敗了。
1843年,他又參加競選美國國會議員,但這次仍然沒有成功。
林肯雖然一次次地嚐試,卻一次次地遭受失敗:企業倒閉、情人去世、競選敗北。
林肯沒有放棄,1846年,他又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最後終於當選了。兩年任期很快過去了,他決定要爭取連任。他認為自己作為國會議員的表現是出色的,相信選民會繼續選舉他。但結果很遺憾,他落選了。因為這次競選他賠了一大筆錢,林肯申請當本州的土地官員。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請退了回來,上麵指出:“做本州的土地官員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請未能滿足這些要求。”
接連的失敗,林肯沒有服輸。1854年,他競選參議員,又失敗了。
兩年後他競選美國副總統提名,結果被對手擊敗;又過了兩年,他再一次競選參議員,還是失敗了。
林肯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1860年,他當選為美國總統。
堅持一下,成功就在你的腳下,一個人想幹成任何大事,都要堅持下去,堅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功。說起來,一個人克服一點兒困難也許並不難,難的是能夠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直到最後成功。
人生中不在於有沒有失敗,隻在於決不被失敗所擊倒。成功者不在於跌倒的次數有多少,隻在於總是比跌倒的次數多站起來一次。在英國國家的船舶博物館收藏了一條船,這條船自從下水以後,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觸礁,27次被風暴折斷桅杆,13次起火,但是它一直沒有沉沒。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受傷的船。成功者不在於沒有失敗,隻在於決不被失敗所擊倒。
曾經的失敗並不意味著永遠的失敗,過去不等於未來。過去你成功了,並不代表未來還會成功;過去沒有失敗,也不代表未來就不失敗。過去的成功或是失敗,隻代表過去,未來是靠現在決定的。這個世界上不會有一直成功的人,也沒有永遠失敗的人。
“體驗失敗”在某種意義上說比“體驗勝利”更有意義。從別人的成功經驗中學習和從別人的失敗的經驗中學習,兩者之間有著較大的差距。從別人成功經驗中學習很容易局限於模仿的層次,它讓我們隻是知道該怎麼做;而從別人失敗的經驗中學習則會讓我們知道為什麼。成功的案例,並不意味著我們會用同樣的方法做同樣的事都能夠獲得同樣的成功。因此,知道如何做並不夠,而從失敗的經驗中學習,知道了為什麼,知道了別人失敗的原因,才能夠避免自己將來遭遇同樣的失敗。失敗是人生的苦酒,同樣也是人生的良藥。經得起勝利的人,不一定經得起失敗;能經得起失敗的人,往往也能經得起勝利。失敗比勝利更能磨煉人,造就人,更能檢驗一個人是否成熟、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