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山體滑坡(1 / 2)

2011年10月11日清晨,兩輛越野車馳騁在四川省巴南縣一條曲折的盤山公路上。張智駕駛著大眾途觀越野車,眼睛餘光時不時在後視鏡上瞄個幾眼,看看後麵的本田CRV有沒有跟上來。秋日的陽光從車窗外射進來,張智頓時覺得一股暖意湧上心頭,與此同時,途觀側門上“中遠科考”這4字車貼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

“不要開太快,後麵車上三個人沒來過這個地方。”坐在張智身旁的劉俊教授開口道:“況且,這條山路比較危險,盲角和彎道太多,所以還是小心為妙。”

張智點了點頭:“劉教授放心,我會控製好車速的。”

劉俊:“巴南地區是泥石流和山體滑坡的多發地帶,你開車時要多留神。”

“劉教授,我查過這幾天的天氣預報,巴南縣這3天天氣都很好,不會下雨。”坐在後排的李欣突然開口道。

“你查看的是整個巴南縣的天氣預報,巴南縣麵積很大,並不能涵蓋整個地區。而且巴南縣是氣候濕潤地區,這裏經常發生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雖然現在已經進入秋天,但巴南地區有些路麵依然很濕潤,不能掉以輕心。”劉教授說道。

“你就放心吧,張智的開車技術絕對高超,否則我們怎麼敢坐他開的車子。”李欣繼續說道。

身材嬌小的李欣是這支考古隊裏唯一的女生,目前在中遠大學考古係古人類研究專業讀研二。雖然李欣參加考古活動的經曆不多,但憑借著她廣博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邏輯分析能力,被劉俊選中參加此次考古活動。

張智作為中遠大學考古係古人類研究學的在讀博士研究生,能夠參與考古係這次名為“古巴南人洞穴遺址”的研究計劃,完全是因為得到劉俊教授大力推薦的結果,張智在攻讀研究生期間在雜誌期刊上發表了多篇文章,其中有不少是關於古巴南人社會曆史變遷的研究,深得劉教授賞識,跟隨劉教授參與了多次考古行動,此外,張智極具運動天賦,曾經代表學校參加全國大學生運動會,在遊泳比賽項目中獲得多枚獎牌。除了李欣和張智,同行的隊員還有黃濤、吳聰、陳春三人,他們都是考古係的研究生,黃濤讀研三,吳和陳都是新生。

2011年9月上旬,望東市中遠大學考古係教授劉俊在四川巴南縣城以西120公裏的竹源村發現了一處世人尚未發掘的垂直洞穴。一開始,村民們不願意告訴外人洞穴的事情,直到有一天村裏一個頑皮的男孩在洞穴邊上玩耍時不小心墜入深淵。當時,劉教授正好在竹源村就古巴南人習俗展開走訪調查,小男孩的父親便找到了劉教授希望他能伸出援手。洞穴隱藏在村子以北的深山密林當中,邊緣呈三角形,光洞口大小就有200平方米左右,洞內更是陰暗潮濕,各種植物枝繁葉茂,苔蘚植物密布在洞壁上。雖然條件比較險惡,但劉教授憑借著現代化的洞穴探險工具還是將男孩救了上來,由此這個世人從未涉足的洞穴終於展現在世人麵前。為了方便研究起見,劉教授將此未知洞穴取名為“竹源洞”。

“智哥,你開得太快了,我們要跟不上你們的車了。”車載對講機話筒裏突然響起了黃濤的聲音。

張智拿起話筒:“兄弟們,我們就快到竹源村了,過了隧道再開10公裏就到了!”

果然,一分鍾不到,剛轉過一個彎道,一個入口呈扇形的隧道赫然呈現在大家眼前。同時,大家驚異地看到在隧道上方的山坡上籠罩著一層黑霧,離隧道越近,光線越是昏暗。開到近處,張智能很清晰地看到入口上方“竹源隧道”這幾個綠色大字。兩輛車進入隧道後,由於頂部照明燈光線較亮,視線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