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紅十字會
抗洪救災救護1991年6月10日,本市北部山區發生水災後,市紅十字會在9個沒有受災區縣發動了“為援助本市北部山區災民的救災募捐”活動,曆經十天的募捐活動,全市募集捐款150萬元,捐獻衣物30萬件,款物及時送到懷柔、密雲、延慶等縣。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亦為本市災區捐贈了帳篷、藥品和棉被。
我國南方發生水災後,市紅十字會在北京、王府、昆侖、中國、長富宮及民族飯店、頤和園、天壇公園及故宮博物院九個單位設置了《賑濟災區紅十字募捐箱》共13個,募集各種貨幣折合人民幣共4萬元,郵寄至安徽、江蘇、河南、湖北省紅十字會。
一些區縣紅十字會為本市和我國南方災區派出34個紅十字醫療隊,隊員有710人,救治傷病員5501人次。
抗洪救災工作中,有17位同誌捐款500元以上,榮獲《北京市紅十字會榮譽會員》稱號。西城區、密雲縣和懷柔縣紅十字會榮獲全國紅十字抗洪救災先進集體,8位同誌榮獲全國紅十字抗洪救災先進個人。
行之有效的“三定”、“包戶”、“服務小組”等服務形式已形成了經常化、製度化,被服務的對象親身感到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
市紅十字會在涉外賓館、飯店、機場和銀行兌換處設置了14個紅十字募捐箱。募集各種貨幣合人民幣1萬多元,為紅十字事業注入了活力。
各級紅十字會組織艱苦創辦的紅十字門診部、募捐站、紅十字醫院共12個,收到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宣傳教育1991年5月份,全市召開了《紅十字、無私、奉獻》講演會。舉辦了《為了保護戰爭受害者》為主題的五“八世界紅十字日紀念活動。市紅十字會主辦出版的《北京紅十字報》,每月一期,每期編印2萬份,供各級紅十字會宣傳教育廣大會員。全市青少年會員中開展了《我心中的紅十字》征文活動,上千名青少年會員積極參加。各新聞單位報導紅十字工作中好人好事30多篇。
台灣事務服務通過市紅十字會台灣事務服務部的熱情接待、《北京晚報》刊登尋人查人啟示,今年受理兩岸同胞尋親180件,已查到118件,處理有關的死亡、查證、出具證明事件10起。
十字會接待了泰國、蒙古、聯邦德國、肯尼亞等國紅十字會代表團,外賓參觀訪問了街道、農村和醫院的紅十字會工作。
市紅十字會協助亞洲緊急救援中心在京建立的北京辦事處,業務工作進展順利。該中心與本會簽訂了有關醫療設備捐贈的協議,並已將價值2萬元人民幣醫療儀器運抵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