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東開心極了,堅持要帶著魔豆出門。他們一家三口到了公園,坐在草地上玩。爸爸帶著東東放風箏,媽媽就坐在草地上整理著野餐籃子開心地看著他們。他們還坐了旋轉木馬,買了氣球。東東覺得好高興,小臉跑得紅紅的。魔豆就在草地上搖著閃閃的小葉子,在風中擺啊擺。
東東跑去碰魔豆的小白花,可是魔豆就像含羞草一樣,迅速開始低下頭來。小白花迅速合起來,整株植物立刻彎下腰枯萎了。東東嚇壞了,急了一頭汗,忙著喊媽媽。
8家裏
“東東,起床了,快起來了。”媽媽的聲音叫醒了在睡夢中一直蹬腿的東東,“做夢了吧,小腿一直在胡亂蹬。”
“媽媽,我們今天去公園麼?”
“去什麼公園,今天是星期三啊,傻孩子,要去上課了。快起來啦,要不然就遲到了。”
東東使勁甩甩頭,在床上又賴了一分鍾,終於爬起來,跑到窗台。
魔豆真的發芽了,兩小瓣葉子在金色的土壤上麵,青青嫩嫩的。要是仔細看,還能瞧見葉片上刻了兩顆連在一起的小小愛心。
“快來吃飯吧,東東。”
“爸爸呢?不和我們吃了嗎”東東問。
“東東,”媽媽很鄭重其事地蹲在東東麵前,“好孩子,爸爸出差去了,可能要很久很久不能回來,東東這段時間要好好地聽媽媽的話,好不好?”
東東聽了沒有說話,輕輕點點頭,摸了摸媽媽的頭發。這個7歲的小男孩其實在瞬間就知道發生了什麼。姍姍的媽媽也是出差去了,但是就再也沒回來。
可是他什麼也沒說,慢慢地吃完了早飯,背上書包,跟著媽媽出門。臨走的時候帶上了魔豆,捧在手裏。
“生態園又要交植物了?”媽媽看著冬冬手裏的魔豆,“發芽了呢,冬冬真棒!”
“嗯。”東東沒有表現出絲毫的興奮,默默地轉身關上了門。
9路上
媽媽送東東過了馬路,就急著去上班了。東東捧著魔豆走在路上,看魔豆的兩片小嫩芽在風中搖晃。
到了巷子拐角的垃圾桶,東東捧著魔豆又看了看,忽然把它投進了垃圾桶。鐵皮盒子掉在垃圾桶的底部,發出了一聲沉悶的“咚”響。
東東大步向前走去,背著書包的小小影子消失在巷子的末端,再也沒有回頭。
【劇終】
武笛,降生在美麗的儒鄉山東。喜歡唱歌,旅行,鋼琴,大海,遠方,還有永遠純真善良的小孩子。喜歡哼歌走路,或是沉靜看書。與朋友相處時,付出真誠快樂;獨自一人時,安享寂寞思考。希望能永遠勤勞快樂堅強勇敢,永遠以清亮的眸子感恩地觀望世界;希望陽光穿過身體,能像玻璃一樣,折射出一片美好的明亮。
愛的蔓藤
——《魔豆》創作理念
這是一個從小孩子的視角展現的故事。主人公東東隻是一個七歲剛上小學的男孩子,他和所有小孩一樣,善良,好奇,純真。但他的身上,又有了很多不符年齡的成熟與沉默。原因很簡單,他生在一個父母關係不好的家庭裏。他對幸福的家庭有很多渴望,但後來這些希望慢慢地破滅掉,變成了一個小小的願望——希望爸爸媽媽能帶他一起去一次公園。最終,爸爸媽媽還是分開了。東東的小願望還是沒有像魔豆一樣生根發芽,長出愛的藤蔓,所以他很難過地扔掉了曾一度帶給他很多希望和期待的魔豆。
當今社會,離婚率持續升高,家庭內部的爭鬥也愈演愈烈,生活在這樣家庭中的很多孩子可能在很小的年紀就背負了沉重的心理壓力。都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可是這樣的家庭問題所造成的影響的確是令人擔憂的。所以想到了這個主題,希望能夠通過一個小小故事去反映這樣環境下生活的孩子的喜怒哀樂。
最開始寫的時候,本想將這個家庭設計得十分富有,使孩子的父母因為忙碌以及對金錢的盲目追崇與孩子形成深深的隔閡。但經過進一步思考,想到父母離異的家庭是十分普遍的,對孩子造成的影響也是十分相似的。所以,主人公東東父母分開的真正原因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我隻是希望大家能夠關注這些家庭中的孩子。從他們的角度和視野看到他們所處的環境和感受。
孩子是好奇的,也是充滿希望的,在他們的眼裏,一切都是有可能的。東東真心地相信魔豆的魔力和存在,也就加重了他後來深深的失望,一個七歲的孩子,把自己精心栽培而發芽的小植物扔掉,又需要多少的勇氣。其實我並不希望故事以這樣的基調結束,多希望能看到東東和爸爸媽媽真的手拉手出門去,但現實終究是殘酷的,魔豆掉進垃圾桶發出的一聲沉悶的“咚”響,回蕩在巷子裏,也久久回蕩在了我的心中。
“魔豆”是一個意向的承載體。它代表了很多東西,不光是一粒能實現願望的神奇豆子,還是父母的和好如初,班上小朋友不再歧視的眼光,幸福的家庭生活,或是一次快樂的春遊。在它的身上,有東東對家庭所有的期待和希望。
其實我們每個人又何嚐不希望有這樣一個能實現願望的魔豆,它能生根發芽,長出藤蔓,讓我們順著它爬上天堂。那裏有蔚藍的天空,溫暖的陽光,甜美的糖果以及我們所愛的一切……
【DV短劇文學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