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民族理論與政策研究對於俄羅斯這一多族群國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民族政策曆來是俄羅斯國家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書中理論部分對當代俄羅斯的民族和族群理論所進行的係統闡述和比較分析,將會推進俄羅斯現代民族和族群理論在中國的認知和研究。

值得肯定的是,本書的實踐部分通過翔實的曆史文獻和社會調查數據資料展現了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民族政策和族群關係的演變進程,並評述了俄羅斯在民族領域取得的成就和所積累的經驗。

在本書寫作過程中作者憑借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克服了巨大的語言障礙,收集和查閱了大量的西方、俄羅斯和中國與題目相關的文獻資料,包括政府官方文件、統計數據、理論學術觀點和社會調查報告。難能可貴的是,在這些研究基礎上作者努力進行獨立思考,大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該書的研究內容具有高度的專業性和參考價值,無疑會成為該學術領域的重大研究成果,促進中俄兩國學者的學術交流。

2011.7.20

於莫斯科

引言

俄羅斯是世界上擁有眾多族群數量的國家之一。在領土麵積據世界第一位的俄羅斯遼闊疆域上,居住著182個族群成員,其中,俄羅斯族人占人口總數的近80%,除俄羅斯族人外,6個族群的人口數量超過百萬,還有人口隻有幾千人的少數族群。Ежегодник2004г.М.,2005.每個族群的曆史、文化、傳統、人口數量以及發展程度都有著各自的特點,族群構成的複雜性決定了族群問題始終是俄羅斯麵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俄羅斯曆史上就是一個多族群國家,是完整的多族群結構。俄羅斯社會製度中的任何實質性變化都會帶來族群問題的改變,如果族群問題不能得到及時積極的調控,必然會進一步導致俄羅斯社會的政治、經濟和其他問題出現;相反,所有族群問題都可以通過國家體製、經濟和社會製度的改變而得以調控。

多族群的社會結構中,族群問題的調控需要通過完善經濟、社會和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麵的管理來實現,並要考慮到各個族群的社會文化、經濟方式、心理特點和差異。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等領域的所有變革,都能夠通過族群關係的變化體現出來。民族社會學家通過對整個國家或某一地區的族群關係調查,並進行數據分析和總結,可以為國家政府職能部門提供決策依據。

族群問題對於任何一個多族群國家而言,都是最複雜和棘手的難題之一。世界上不同國家出現的族群衝突,一方麵,是由經濟問題引起的,另一方麵則是在族群自我意識形成的過程中,各族群不斷增長的文化、經濟和政治發展的要求引發的。英國和加拿大的族群政治矛盾,近東和亞洲一些國家的族群問題,蘇聯的民族運動和當代俄羅斯族群衝突都充分地證明了該論點。不同的社會政治力量、運動和政黨都會把各自的政治目的帶入族群動員和民族政策之中,尋求其實現政治目的的途徑。由此可以斷定,社會發展進程與族群關係之間是相互製約的關係。

蘇聯和俄羅斯的民族理論和政策一直是國內不同研究領域的學者關注和研究的課題。俄羅斯和中國同是多族群國家,而且我國的民族理論和政策在一定曆史階段曾很大程度上學習和借鑒了蘇聯的民族理論和實踐經驗。因此,現代俄羅斯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研究對中國的民族理論和民族關係調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書根據研究內容分為理論篇和實踐篇。

新的俄羅斯聯邦承載了蘇聯沉重的曆史,俄羅斯社會政治製度的變革引發了社會所有領域的巨大震動,俄羅斯艱難地走出動蕩不安階段,轉入20世紀90年代後半段相對平穩的過渡期,再到21世紀初俄羅斯複興和崛起目標的提出,幾近20年的發展進程中,俄羅斯政府和人民經受住了考驗和挑戰,再次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俄羅斯人民在偉大的衛國戰爭中曾表現出的堅強意誌和頑強的生命力。俄羅斯本土和國外的許多學者紛紛探尋俄羅斯聯邦之所以生存下來,並走向複興的原因。可以肯定的是,在多族群的國家,俄羅斯政府能夠及時建立符合多族群共同發展目標的國家體製是國家得以穩定和統一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