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援藏世家(1 / 3)

(一)

是組織安排,也是巧合,山東省招遠市委副書記周波,踏著嶽父母的足跡,進藏工作,人們都說他與西藏有緣。

他嶽父左言華,時任煙台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其父已90多歲,作為紅軍戰士,跟隨毛主席四渡赤水,巧渡烏江,領略過西藏的風土人情,幫助藏族群眾割過小麥,收過青稞,至今仍健在於世。

上世紀50年代,左言華作為新中國首批大學生,被分到日喀則地區工作。當時西藏上層反動勢力猖獗,以至發展為公開叛亂,使得他也要習武拿槍。50年代末平叛鬥爭中,他所在的縣委機關被數百名叛軍包圍。叛軍衝到了房頂上,戳了一個洞,朝屋內開槍。他們隻好身貼牆壁,不斷還擊,一連堅持了十餘天,幾乎彈盡糧絕。幸虧成都軍區的飛機炸跑了叛軍,方才解圍。

在這裏,他嶽父嶽母成家,也有了女兒左長虹。他嶽母回憶說,長虹生下來僅有3斤多,非常瘦弱。她為了把女兒撫養成人,隻好在長虹3歲時帶回內地。從此,夫妻二人天各一方。

左言華獨身在藏,先後擔任過縣委、地區公安和農牧部門的主要領導,一幹就是27年。直到80年代初才回到煙台與家人團聚。

妻子得知他馬上要到遙遠的地方工作,想起離別之苦,不禁熱淚直流。可她知道這是黨的需要,隻得擦幹眼淚,默默地為丈夫準備著赴藏必需的物品。

(二)

周波老家在山東省威海市,生於1958年。初中畢業,被安排在昆崳山林場工作。其父雖在林場執掌帥印,卻公正廉明,讓他從事伐樹搬木頭的累活兒。工作之餘,他勤奮學習,考上了高等學府,畢業分配到煙台農校任教。也就在這裏,他認識了同執教鞭的左長虹,兩人從相識到相愛,終結秦晉之好。

婚後,他成了嶽父母家的常客。每次家宴,嶽父與妻子最愛吃的菜肴並非山珍海味,而是生食鮮牛羊肉。倆人吃的那個香甜的勁兒直讓他嘴饞。他知道嶽父一家在藏生活過,都愛這一口,並不感到驚奇。當翁婿對飲時,嶽父談起在西藏的經曆,依然興致勃勃,眉飛色舞。嶽父在西藏的經曆深深地感染了他。

不久,他調到煙台林業局,有幸隨團進藏考察,他看到了西藏繁茂的林木、清澈的河水,也看到了光禿的群山、稀疏的花草;瞧見了聞名遐邇的布達拉宮、羅布林卡,也瞧見了信教、拜佛的人們。既覺得神奇,也感到神秘。

後來,他到招遠市任副市長、宣傳部長。正當他滿懷豪情欲在金城天府大幹一番的時候,組織上安排他進藏工作。麵對記者詢問,他態度很明朗:“服從組織,聽從安排,愉愉快快進西藏;家庭困難,自己解決,不給組織找麻煩。”

妻子得知他馬上要到遙遠的地方工作,想起離別之苦,不禁熱淚直流。可她知道這是黨的需要,隻得擦幹眼淚,默默地為丈夫準備著赴藏必需的物品。

他很快攜妻女來到嶽父母家裏,告知了要去援藏的消息。嶽父看到自己的愛婿,臉上充滿了微笑:“小周,西藏挺好的,去吧,我們都支持你。”嶽母勸慰道:“你就放心地走吧,我退休了,外甥女就由我照料好了。”愛女拉著他的手說:“爸爸,到了西藏,要每周給媽媽打一次電話,還要單獨給我寫一封信。拉勾才算,一百年不許變。”家庭的親情,使他眼裏充滿了感動的淚水。

(三)

肩負著家鄉人民寄予的重托,心懷著家裏親人給予的暖流,他與煙台其他6名援藏幹部來到了西藏聶拉木縣。在日喀則地區機關和許多縣鄉,談起左言華,50多歲的人總會說,我們是老同學、老戰友、老朋友了。可周波不願透露他是左言華的女婿,覺得嶽父忠厚高尚的品質、艱苦奮鬥的精神,才是自己應該發揚光大的。

在雪域高原,環境惡劣,災情頻繁。他到聶拉木不久,就和其他援藏幹部自帶飯菜,下鄉到村,跑遍全縣6鄉1鎮45個村4個居委會,深入調查,摸清下情,正確指導生產和反分裂鬥爭。8月初,縣裏在古措草原舉行為期5天的文化物資交流會,忙碌了一整天的他,晚上睡得很香。次日清晨,他起床一看,隻見昨日綠油油的草原變成了一片雪海,大雪仍在一個勁地下。他很清醒,立即召集緊急會議,兵分三路,到周圍鄉村抗雪救災。會後,他馬上驅車奔往瑣作鄉,行駛到半路,在強烈的陽光照射下,瑞雪融化,皚皚草原變成汪洋大海,把200馬力的越野車陷在泥沼裏。他和司機從車裏爬出來,站在齊腰深的泥水中,使盡渾身解數,想把車開出泥沼,均無濟於事。附近的藏族群眾圍攏上來,硬是把車從泥沼中抬了出來,才使他及時趕到鄉裏救災。僅過了50多天,他下鄉落實青稞定購任務,越野車再次陷入泥沼,又是藏族同胞赤腳站在冰冷的水中,將車推了出來,令他萬分感動。

到了11月份,聶拉木縣北部鄉村遭受到更大的暴風雪襲擊。在縣委書記回煙台彙報工作、縣長去中央黨校學習的情況下,他勇挑大梁,組織幹部群眾奮力抗災救災,終把災情損失降到了最低程度。地區紀檢書記、救災工作組長多吉平措得知他就是老友左言華的女婿時,無不感慨:“小周,你跟你的嶽父,都是好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