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中國十大名花(一)(1 / 1)

梅花

梅花是薔薇科李屬落葉喬木,株高4~10米,樹皮灰褐色。葉互生,卵形,先花後葉,2~3月間開花,花苞圓形。花形有單瓣、重瓣、複瓣之分,五瓣花。花色絢麗,有純白、粉紅、大紅、紫紅、黃、紫等色,花芳香。梅花冒寒怒放,香聞數裏,落英繽紛,宛如積雪,故有“香雪海”之稱。核果,近球形,黃色或黃綠色,味酸。

梅花喜歡溫暖氣候,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但不能抵抗-15攝氏度低溫。在南方可長成喬木,在北方隻能盆栽溫室越冬。梅是陽性樹種,最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條件。

梅通常用嫁接方法繁殖。也可用杆插、壓條、播種方法繁殖。其砧木多用梅、杏、桃,芽接多在6~9月進行。梅耐整形修剪,發枝力強,花芽形成甚易,適宜盆景栽培。盆土宜輕鬆、肥沃的沙質壤土,盆底要施底肥,最下邊鋪一層磚渣或粗土塊,以利排水。梅花澇,澆水要適度,不可太多或太幹,要求幹而不燥,潤而不濕。用控溫方法可提前開花或延後開花。每年開花後及時修剪。春分前進行換盆換土,換盆時將腐爛根或過密根進行修剪。整形修剪以“疏、曲”和“蒼勁自然”為原則,故有“老梅花、少牡丹”之說。梅花盆景要製成樹身低矮、莖枝橫斜的景觀。要及時防治病蟲害,在藥物防治中,須避免使用樂果,否則易引起早期落葉。

梅花品種繁多,全國有300多個。我國梅花栽培分布主要為長江流域的一些城市。北京以南至海南島地區都有栽培。雲南、四川兩省為野梅分布中心。我國梅花的著名產地有:廣東與江西交界的大庾嶺,杭州孤山,無錫梅園,蘇州香雪海,南京梅山,武昌梅嶺。無錫梅園占地50多公頃,有54個品種4000餘株。江西省有梅花百萬畝,2月中旬為該省梅花節。湖北省將梅花定為省花,武漢、南京、濟南、無錫等市將梅花定為市花。

梅花原產中國,我國種梅有3000多年的悠久曆史。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商代就種梅樹,當時梅子是代醋作為調味品的重要原料。在四川江陵的戰國墓和秦墓中曾發現梅核的遺物。古代時,我國西北、華北一帶廣泛分布著梅樹,唐宋以後,由於氣候漸漸變冷,北方梅樹因寒冷而凍死,隻能在南方見到梅樹了。現在我國南方長江沿岸梅樹較多,黃河以北很少見到梅樹。

我國有許多百歲,甚至千年以上的古梅樹。昆明市溫泉曹溪寺有一株“元梅”,老態龍鍾,已有700多年的高齡,仍年年開花結果。浙江省天台山國清寺有一株古梅樹,高7.5米,據說此株古梅為隋唐時代第一任國清寺住持灌安大師親手栽植,因此人們稱其為“隋梅”,曆經1300多年,但至今依然枝繁葉茂,寒冬臘月,吐露芬芳。武漢園林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王其超,在湖北省黃梅縣發現距今1650年的“晉梅”,經科學鑒定,一致認為這是中國、也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梅樹。

我國的梅花,大約在公元474年前,傳到朝鮮、日本,1878年傳人歐洲。在日本處處可見梅花。東京有一盛名的梅園。那是1801年,日本富商建造的,後來梅園易名“百花園”。

中國人民喜愛梅花。梅、竹、鬆,自古並稱“歲寒三友”,三者均有較強的抗寒性,稱寒梅、霜竹、雪鬆。梅、蘭、竹、菊,並稱“花中四君子”。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冬天開放是冬天裏的春天。春為一歲首,梅花先天下而春,開在姹紫嫣紅的群芳之前,所以被稱為百花之魁。中華民國時期的1919年,梅花被我國人民尊為國花,它的五枚花瓣代表漢、滿、蒙、回、藏五個最大的民族,象征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

梅花語意表示傲霜凝雪,高尚氣節。梅花傲霜雪、鬥嚴寒的精神,象征中華民族堅強不屈、艱苦奮鬥的高尚氣質。我國民間認為,喜鵲為吉祥鳥、報喜鳥,有喜鵲登梅圖,稱為喜上眉梢、喜報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