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人生是已畫好的連環畫(1 / 3)

老瞎說:人生的試驗每個人都在做,所謂“科學地解決”人生觀問題無非是講出一個人生的科學道理而已。我不認為人生觀是為了渡過一生而“懸”的理想。關於人生觀的問題,咱也的確花了些時間去琢磨,以免說出沒多少根據的話。可是當我真的感覺到自己發現了人生觀的科學道理之時,我卻很難接受它,所以我不大願意講出來。我覺得你們更不願意接受它。但是無論我如何顛來倒去地想這個道理,也無法推翻它的合理性,它的確是一個科學道理,沒有那種需要“神”來補充的漏洞。由於合理,所以不願接受也得接受,慢慢地接受,逐漸地接受,習慣了就好了。

老打岔:這是一個什麼道理呢?叫人這麼難受?

老跑題:一定是一個有低級性錯誤的理論。有一次我發現電腦忽然壞了,黑屏!看看顯示器是好的,鍵盤也是好的,打開機箱,沒有什麼異樣。我當時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剛剛還好好的呢,怎麼一轉眼就黑了呢?自己折騰了半個小時,沒結果。最後請個高手一看,毛病找著了。

老打岔:電源線被人踢掉了!

老跑題:你怎麼知道的?!

老瞎說:顯然有過相同經曆嘛。

老跑題:好吧,把你錯誤的“科學道理”講出來啦。看在老朋友的份兒上,我們幫你找找毛病,看看你的哪一根電源線被人踢掉了。

老打岔:那我也受累聽聽啦,替人找錯這活兒最沒勁了,沒什麼成就感。

老瞎說:既然兩位這麼實在想聽,無奈我也隻好被迫講講了。不過這個道理講起來有點複雜,說來話長,一語中的不太可能,隻能繞著講,兩位切不可過於性急。

老打岔:隨你,隻管繞去。

老跑題:很是擔心你呦,別繞進去繞不出來,瞎耽誤工夫兒!

老瞎說:記得當年哲學老師在講“必然性與偶然性”這對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範疇時說了一個給我帶來無限遐想的真實例子。

哲學老師說,他的一位同事因車禍去世了。這是一個偶然的事件。因為老師的同事上錯了車。他上了一輛他不該上、也沒想上的車。他上錯車也是偶然的,因為他並不經常而且從不故意上錯車。所以這是一個誰也沒想到的事情。由於這件事的不可預料性,使得這件事似乎不可避免。這時不知是誰“噗嗤”一笑,當時大家並不明白此人為何發笑。但老師明白了,他解釋一句說:不是說我那同事就該死,而是說偶然性背後隱藏著必然性。此言一出,哄堂大笑。我也反應過來了,既然必然,豈不該死?老師在進一步解釋“偶然性背後隱藏著必然性”時說,其實他那同事上錯車一定有他上錯車的理由。也許他看錯了,也許有人指錯了,等等。而且車禍的發生也一定是有原因的,盡管司機並不想出車禍,或許路滑,或許避讓不及,等等。所謂必然性,就是說不可避免,反正怎麼說都是該死。這麼說的確對死者不敬,對家屬不恭,但這是事實,事實無情。是否所有已經發生的事就表示這個事的發生有不可避免的必然性?如果已經發生的事沒有必然性為什麼它會發生?

老跑題:你的意思是說事情發生前,它可能存在偶然性,一旦它發生了,就隻有必然性了?

老瞎說:這好像是老師的意思。有個同事曾對我說,他很後悔調到我們單位來。如果他不調來,他在原單位會有很好的發展。我對他說,你不用後悔,你調過來是一件必然的事。他很驚奇地問:為什麼?我說:很簡單,因為你已經調來了,說明你不可能不調來。假定時間倒流,回到你調來之前的時候,如果讓你重新考慮調動問題,前提是你並不知道你原單位和我們單位現在的情況,你將如何選擇?我敢保證你還得選擇調到我們單位來。因為當時你考慮調動的所有判據都沒變,調或不調的理由無增無減,你的選擇怎麼會改變?他仔細地回憶了一下當初調動工作的理由,發覺的確如此。那還後悔什麼?

老跑題:那你也不能說他的調動沒有偶然性。如果當初的環境稍有改變,也許他就不調動了呢!

老瞎說:人們在反思的時候總愛說“如果”。時下有句時髦的話就叫“沒有如果”。實際上是說“沒有偶然性,都是必然的”!至少是說:所有已經發生的事情都是必然的,對這些事來說沒有偶然性。事實難道不是這樣嗎?一個恐龍蛋,可能變成恐龍,也可能變成化石。但是一個現在的恐龍蛋化石說明這個當初的恐龍蛋隻能變成現在的化石,不可能變成恐龍。那種恐龍蛋化石也有可能在當初變成恐龍的說法隻是言者無視當初實際情況的虛設。盡管恐龍蛋變成化石的原因很複雜,但這種複雜的原因一旦具備,恐龍蛋就隻能、或者說就必然變成化石。我想不出這其中有什麼“偶然性”。

老打岔:我是這樣理解這個問題的:當一個恐龍蛋被恐龍媽媽生出後就有很多變化的可能,其中有兩個可能是:變成一隻恐龍或變成一個化石。這兩個或很多變化的可能性就形成了恐龍蛋將變成什麼樣子的偶然性。

老跑題:有必要先把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基本概念搞清楚,否則永遠都是瞎攪和。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事物聯係和發展中兩種不同的趨勢。必然性是指事物聯係和發展中一定要發生的、不可避免的趨勢。必然性與本質和規律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偶然性是指事物聯係和發展中不確定的趨勢。偶然的東西可以出現,也可以不出現。

老瞎說:我知道這是關於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基本概念比較標準、比較經典的解釋。考試的時候就這樣答準沒錯。

老跑題:說“但是……”。

老瞎說:但是,我一直有一個疑問,你說,事物變化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客觀存在的?還是主觀想象的?

老打岔:那還用問噻?當然是客觀存在的了!“必然性和偶然性”描述的是“事物發展的趨勢”,事物發展的趨勢當然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客觀存在了”!

老瞎說:呦,這兒還有一位哲學家呢!

老打岔:別小看人,這點道理誰不懂啊!

老瞎說:要說事物的發展有其“客觀的必然性”,這我倒還可以理解。但要說事物的發展有其“客觀的偶然性”,我就納了悶了。“客觀的偶然性”?這話怎麼這麼別扭?

老打岔:你學過概率與統計吧?那就是描述事物偶然性的數學手段。還記得高爾頓釘板的實驗嗎?把一個隨機釘滿釘子的木板豎著放,在它的上端裝一個漏鬥狀的入口,在它的下端放一排小盒子。實驗時把一些黃豆倒進入口,之後,黃豆成為自由落體,接著,它碰到了一個釘子,因此改變了運動的速度和方向,做拋物狀運動,再後來它又碰到了一個釘子,……。總之,黃豆在下落的過程中碰到過許多釘子,最後,黃豆終於落到了某一個盒子裏。這就是一個隨機的、偶然的事件。黃豆在下落過程中“將要落到哪一個盒子裏”從哲學上講就是“具有偶然性”。同一顆黃豆,重複地放進入口,每次你都不能確定它將落到哪個盒子裏。如果不存在釘子,黃豆會直接落到正對著入口下方的盒子裏,而且無論你讓黃豆重複下落多少回,結果都是一樣的。這是毫無疑義的、肯定的,也就是說,必然的!

老瞎說:說得相當好!為什麼是必然的呢?因為這是“毫無疑義的”。

老跑題:這是一句廢話,“必然的”與“毫無疑義的”沒有區別,是等價的。

老瞎說:未必沒有區別!未必等價!“必然的”描述的是客觀的發展趨勢,而“毫無疑義的”描述的卻是主觀判斷。隻是二者之間有一定的聯係。但如果主觀上並不認為“毫無疑義”,那麼,從哲學上講就是事物的發展“具有偶然性”。事實上,無論主觀上是否“毫無疑義”,事物在客觀上總是按照必然的趨勢發展。

老跑題:所以說“必然性隱藏在偶然性的背後”,而且按照必然性與偶然性的對立統一規律,偶然性與必然性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老瞎說:那麼好!我來解釋一下高爾頓釘板試驗中偶然性變為必然性的“轉化”如何?

老跑題:請!

老瞎說:我們說高爾頓釘板試驗中下落的黃豆將隨機地、偶然地落到某一個小盒子裏,是因為我們在黃豆落到某個小盒子裏之前我們不能確切地知道這一事件的發生,或者說我們不能確定黃豆最後落到哪裏的“趨勢”。但如果我們掌握足夠多的信息,比如下落黃豆內部的質量分布、表麵各點的曲率、黃豆在入口處的初始姿態、位置、速度、下落時的轉動情況;所有釘子的位置、所有釘子表麵各點的曲率,等等。並假設如果我們知道這些,就可以計算出黃豆在何時、何地以及如何與第一個釘子碰撞;我們也可以計算出黃豆在何時、何地以及如何與第二個釘子碰撞;等等。當然,我們也可以計算出黃豆在何時、何地以及如何落入哪一個小盒子。對於同一顆黃豆,如果使它在同一個高爾頓釘板的入口處有相同的初始姿態、位置、速度——這個動作無論做多少次,你都可以準確地預測這顆黃豆落在哪一個小盒子裏,並且試驗的結果與你的預測毫不驚人地吻合。這時候,我們相信黃豆落在那個小盒子裏是必然的!這就是偶然性向必然性的轉化嗎?然而,黃豆還是那個黃豆,釘板還是那個釘板,事實的過程沒有任何變化,怎麼“偶然的”就不偶然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