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十二 四大美女(未)(2 / 2)

昭君慢慢地習慣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處得很好。她一麵勸單於不要打仗,一麵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使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了60年。昭君死後葬在匈奴人控製的大青山,匈奴人民為她修了墳墓,並奉為神仙。

[編輯本段]【貂蟬拜月】

貂蟬拜月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裏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占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傳說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地桃杏花開即凋;貂蟬午夜拜月,月裏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雲中;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餘,貂蟬之美,蔚為大觀。正是因了這種美貌,讓弄權作威的董卓、勇而無謀的呂布反目成仇,使得動亂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寧之象。

京劇有《鳳儀亭》就是敘述這段故事的。

[編輯本段]【貴妃醉酒】

貴妃醉酒故事來源:明代(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傳奇《磨塵鑒》

時間:唐代天寶年間(公元742年——公元756年)

地點:長安(今中國的陝西省)

主要人物:楊貴妃(唐朝皇帝的妃子)高力士(唐朝宮廷侍從)

唐明皇縱情於聲色,派宮中掌握內務的太監高力士到民間征選美女。

高力士走遍江南各地,為皇上選中一位美麗的女子,名叫江采萍。她不僅品貌端妍,身材苗條,而且才思敏捷,擅長詩文。唐明皇一見十分歡喜,大擺宴席,賞賜群臣。因江采萍喜愛梅花,唐明皇在後宮建起一座梅園,賜她為梅妃。

事隔不久,唐明皇得知兒子壽王的妃子楊玉環美豔絕倫,便下令送進皇宮侍候自己。壽王不敢違抗父命,隻得送來。唐明皇仔細端詳,見楊玉環果然是天生麗質,千嬌百媚,當即賜為貴妃。從此,唐明皇與楊貴妃溫泉沐浴,春夜宴飲,賞花聽曲,歌舞歡娛。

一日,唐明皇想起疏遠多時的梅妃,便當夜宿於梅妃住處。楊玉環不知,在百花亭擺下酒宴,準備與皇上痛飲一夜。久等不來,楊玉環意識到皇上的心中還有別的女人,不禁一陣酸楚,無限的哀怨難以排遣。她自斟自飲,借酒澆愁,想到人生如夢,君心難測,更加情緒低落,漸漸不勝酒力,醉態十足。一旁侍候的高力士,察言觀色,小心勸慰,對這位孤獨、寂寞的貴妃娘娘充滿了同情。直到月西星淡,楊玉環也沒有等來皇上,她一步三搖,被人攙扶著回到自己的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