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獻計爭才(1 / 2)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一群意氣風發的少年心中有說不盡的暢快,登上了得意的頂峰,此刻的他們和那孟東野一樣終於揚眉吐氣,正所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以此形容最是恰當不過了。

至此,啟征年間的首次科舉暫時告一段落,朝中新人大多已經安置妥當。

一日,皇上傳來了彥王議事,“朕前幾日問過太子的功課,也算是對答如流,可見你辛苦教導之功啊。”

“臣弟也算得上偷懶了,幾位少傅協助有功,太子也聰明,一點就通,加上自身刻苦勤勉,終日讀書至深夜,學識迅速長進,這也實在算不得是臣弟的功勞。”

皇上賜茶,內監端上一杯霧林翠尖,皇上知道彥王素日裏最喜品茶,但凡宮裏有什麼好茶,都會賞給彥王一些,“前幾日銘王進貢一些霧林翠尖,說是正逢春茶剛出,用華南秘方特製了一批,快馬加鞭將首批春茶送到宮裏,此茶湯色清淡,味道尤為甘甜,沁香,朕喝過,覺得不錯,惦記著你喜歡這東西,就給你留了一些,朕待會命人送到你府上。”

“臣弟謝過皇兄。”隨後彥王嚐了一口,“銘王兄封地裏的霧林翠尖天下聞名,臣弟以前雖然喝過一些,但遠不及此茶的香甜,看來銘王兄覓得了一個好配方啊!”

“華南富饒,銘王自然過的悠閑,朕此生是沒這樣的福氣了,連累的你和朕一塊受累。”

“皇兄折煞臣弟了,臣弟自當為國效力,為皇兄分憂。”

皇上和彥王喝完茶繼續交談,“今年科舉已畢,之前那些個鬧著要辭官的舊臣以為一聲不吭,朕就能把他們為難朕的事忘了,既然說要走,朕自然會讓他們走,當初的挽留隻是權宜之計,如今新人換舊人朕是勢在必行。一甲的那三人在東宮做的怎麼樣,你覺得哪個是個可用之人,有助於朕的大計。”

彥王自打科舉結束,就一直留意著那些新人,但又不能表現出對朝堂之事的熱忱之心,當今聖上自小熟讀兵法,又善用心機,免遭皇上疑心,凡事都要做十分留三分,既讓人覺得自己勤勉,又讓人覺得自己不曾僭越。

“臣弟與那三人雖說同在東宮,但是他們三人在撰書房,那裏瑣事繁多,他們甚少出來,與臣弟也鮮少見麵。不過臣弟倒是看過他們殿試時的文章,言為心聲,文如其人。多多少少從文中窺得一些看法。”

皇上一聽此說法很是新鮮,“說來聽聽。”

彥王拿出他們三人的文章呈給皇上,“臣弟來時從觀文閣內要出他們三人的文章,皇上請看,單覓桭的這個字,整齊、方正,由此可見此人做事嚴謹,一絲不苟,為人自律。才自內發,學以外成,從單覓桭的文筆足以看出此人的學識絕不在臣弟之下,文以氣為主,文章所表現出的氣質,使得他的寬闊胸懷,達濟天下之願,立馬躍於紙上。因此臣弟覺得此人日後一定是我朝的肱股之臣。柳浩初,這個人為人低調,臣弟眼拙,並不能看透此人,依臣弟之見,可以暫時擱置此人,待日後探明此人心性再做派用。而這個尹項陌的文章似乎過於華麗,初看一片浩然正氣,細品不見泉石淡泊之音,想必也是一個貪圖功名之人,此人可用,但不可重用。”

皇上仔細聽過彥王的闡述,再問彥王,“你的才學,朕是知道的,不然怎能讓你教導太子頻紓呢,你推薦的其他兩人朕是沒有什麼意見的,隻是這個單覓桭……朕怕他和言太師有什麼牽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