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將軍此言謬矣。”誠王殿下笑著說:“貴國以武功服天下,故多兒女英雄,我大晉卻是以文治天下,所以行為多彬彬有理。但我大晉卻也不乏英武之輩,區區弓馬騎射又何足道哉。將軍若是不嫌棄,小王在此就可試演一番。”
說完也不待人答話,就朗聲喝道:“牽本王的馬來。”旁人早不知如何是好。卻見那小廝也很是機靈,脆聲答了一聲“是”就徑自牽馬去了。不多一會就見一匹駿馬被那小廝牽了過來。
那馬全身油黑發亮,宛若一匹極好的錦緞,偏生四蹄上生的卻是雪白的毛,正是傳說中的“烏雲踏雪”,看它兩眸有神,顧盼生輝,就知不是凡品,早有那林將軍叫了出來“好一匹駿馬!”再配以珠玉嵌就的馬鞍,黃金打造的馬鐙,更是襯的此馬神俊無比。馬鞍的一側卻是懸著箭壺,二十餘隻白色箭翎的箭放置在其中。那馬見了誠王殿下,嘶鳴了一番,看樣子很是高興。就見誠王撫了一下那馬的頭,順勢跨鞍上了馬。一夾馬腹,那“烏雲踏雪”就沿著沁芳池旁的大道箭般的衝了出去。那大道本是踏春之人訪沁芳池所經之路,馬匹車駕向來緩緩過矣,以觀賞這如畫美景,被誠王如此快馬一衝,就隻見那柳中燕,林中雀被紛紛驚了出來,四散飛高。眾人正不解誠王殿下何意,卻見他從箭壺中摸出箭連珠般射了出去。堪堪射了十多枝才漸漸緩了下來。這時正有一群南歸的大雁排著人字飛進了大家的視線,隻見誠王瞄準頭雁把最後一枝箭也發了出去。就見白色箭翎徑直向那雁群飛了過去。
就在大家仰頭觀望時,誠王早就騎著那“烏雲踏雪”風馳電掣般馳了回來。翻身下馬,不見有任何氣喘的痕跡。早有機靈小廝去撿了那些箭回來。隻見那箭上都穿有鳥雀,或一隻,或兩隻,大部分箭都是從鳥雀的一雙翅膀處穿過,因此那鳥雀雖然還是活的,卻不能動彈。惟獨最後一隻羽箭上穿著一隻大雁,卻是從雙目中穿過。眾人見了,無不讚歎。我心中也是佩服。那大雁離地至少也在五百步開外,誠王卻能一箭穿目,那比宮裏最好的武士還要強些,哥哥雖然也能做到,卻沒有誠王殿下如此揮灑自如,量想那大燕也沒幾個人能夠做到如此地步。久聞誠王殿下神武,乃是我大晉第一勇士,今日一見,果然非同一般。
“誠王殿下身手了得,本將軍很是佩服,看來這貴國確實藏龍臥虎。”那大燕人倒是坦蕩,心中佩服,口裏就說了出來。
“林將軍過獎了,我大晉向來以儒家治天下,不動刀戈,而修文德,故而國中多文士。貴國多勇士,勇士們的神勇那確是大家都佩服的。”誠王笑著答道:“既然到我大晉,就入鄉隨俗,且隨我看看著沁芳池旁的景致。薄酒一杯還請將軍不要嫌棄。林將軍,這邊請。”
兩人說笑著在眾人的簇擁下走了沁芳池首的一座小樓,那樓本就是皇家禦用之樓,早就準備好單等誠王等人登樓賞春。那樓不象女眷所居之樓那般用輕紗籠罩,卻是四通八達,因此誠王等人都是清晰可見,但見那誠王和那林將軍時而舉杯暢飲,時而大聲笑談,毫無拘泥。我遠遠的望著,心中確不知道是何等滋味,那騎馬奔騰的樣子隻怕是再也忘不掉了罷,難道這就是別人所謂的女兒情懷?
雖然被打斷了好一會兒,詩賞大會卻是依舊進行。經過眾人的一致品評,那並州大儒鄭灝的詩確實是意境不凡,被眾人評為首名,可待大家尋那鄭灝坐那“簪花狀元”的頭席時,才發現這人不知何時已經走的不見了蹤影。大家也知那鄭灝狂放的性子,也不去尋他,徑自把那好詩抄錄出來,以供大家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