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刊詞
曆史的責任與擔當
四川大學曹順慶
遺產是過去給未來的珍貴禮物。這份禮物的傳遞注定由生活在當下的我們來完成。這是怎樣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與擔當!
在當今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個民族的遺產都已經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財富。遺產研究與保護也日益成為一項緊迫的國際性事務。必須看到的是,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倡議中,遺產保護,尤其是文化遺產保護的定義並不僅僅是對遺產作為對象的保護,而更強調維係人類社會與生態自然的永續關係,強調保護全球範圍內的文化多樣性並倡導跨文化、跨族群的對話與責任。因此,深入推進文化遺產的研究與保護工作,構建中國特色的遺產體係與遺產話語,具有中國對話世界的重要意義。
中國自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來,截止2010年8月,已有40項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居世界第三位;另有29項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居世界第一位。一方麵,作為遺產大國,中國肩負著人類文化遺產保護與傳續的曆史重任;另一方麵,中國56個民族豐厚的文化遺產維係著民族之魂、國家之根,對建設中華文化多元一體格局更具有不可忽視的重大意義!近年來,在政府的大力主導和社會的高度關注、積極參與下,全國範圍內文化遺產的普查、研究與保護工作正在廣泛、穩步、有序地展開。在此背景之下,《文化遺產研究》的順利出版,標誌著又一支朝氣蓬勃的學術生力軍將彙入到文化遺產研究之中!
《文化遺產研究》由四川大學國家985“文化遺產與文化互動”創新基地與西華大學“地方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研究中心”聯合主辦,致力於打造國內文化遺產研究領域的高品質學術平台,堅持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導向,以前沿理論探索為坐標,以促進海內外學術交流為宗旨,推動中國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工作的深入開展。《文化遺產研究》的出版,雖然隻是我們在遺產研究領域邁出的一小步,卻凝聚了眾多學者的努力與期望,更承載著四川大學作為西部文化研究重要學術陣地的社會職責與學術追求。
在此,我們衷心期望有更多的海內外學人加入到遺產研究與保護的行列;同時,相信在各界的支持、幫助與批評之下,《文化遺產研究》如春芽沐雨,終將成長為學術精品!
2011年孟春於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