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卷首語(1 / 2)

前沿 卷首語

一群人詩意的堅守

呂 進 熊 輝

一種詩歌觀念的形成和固化,除需要有勇氣的開拓者之外,一群人甚至幾代人的堅守與倡揚更是不可或缺。如此這般,曾經的“先鋒話語”亦或“不經之談”,才能在契入曆史的同時呈現出自身的發展軌跡。

每年六月,中國新詩研究所既洋溢著豐收又彌漫著離愁。畢業暨授位典禮上,看著學生臉上燦爛的笑容,內心湧起一股蜜意,是為他們寒窗苦讀之後的收獲由衷地高興,也是為新詩研究所培養了又一批文化人才和教育工作者而自豪。當往日的生活片段伴隨著感傷的音符出現在眼前時,無法阻止的離別便橫亙在彼此不願分離的心間。明日天涯,懷揣著同學的情誼和老師的祝福,中國新詩研究所的學子將創造怎樣的詩意人生?其實,幾年的研究生學習生活,同學們得到的有豐富的知識和處事之道,中國新詩研究所的治學風格和學術精神也深深地對他們產生了氣質型影響。不管走到哪裏,也無論身居何處,新詩所學人都業已成為堅守詩意和勵精圖治的符號。二十六載之後,三百五十多名新詩所校友散布全球各處,讓中國新詩研究所的布景成為詩學界蔚為壯觀的奇跡。此去今年,歲月山高水長,還會有多少人會加入新詩所學人的群體,還有多少人會成為熠熠生輝的詩壇之星?結果不言而喻卻又值得期待。

炎熱的暑期即將來臨,中國新詩研究所從東風樓再次搬回了薈文樓,這不是一次簡單的物理位移,而是一次新詩研究所學人心路曆程的回顧與展望。在整理曆史資料的時候,中國新詩研究所舉辦的各種學術會議、來訪的各類詩人學者以及出版的期刊資料等,這些曆史的碎片將人帶入清晰的曆史現場。臧克家的題字、冰心的祝賀、旅美學者葉維廉與呂進的會晤交流、已經千古的韓國學者許世旭的講學等等,每每看見發黃的照片和一觸即損的報紙,心裏就會升騰起沉重而欣喜的情愫。中國新詩研究所一路走來,雖然遇到或還將遭遇諸多不愉快的事件,但新詩研究所學人們始終能夠“守住夢想”,那些光輝的瞬間足以定格一個時代的詩歌盛況。與此同時,內心的憂思也油然而生,新詩所二十六年的成就已經達到了難以超越的高度,在未知的旅程中,我們何去何從?回想起來,新詩所校友無論走到哪裏,見麵後聊得最多的還是在新詩所學習的日子,最後都會關心地詢問新詩所的近況。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國新詩研究所早已不是駐所工作人員的研究所,也不是我們人生旅途中可有可無的驛站,她是整個新詩所學人想起來就溫暖的家。也正是如此,不管新詩所學人分居何處,隻要我們秉承中國新詩研究所的學術思想,堅守自己的學術立場和品格,未來的中國新詩研究所依舊會枝繁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