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1 / 3)

龐涓覺得勝券在握,就命令步兵隨後而行,自己率領少數騎兵,準備快速追上齊軍,將齊軍徹底打敗。

龐涓的輕騎兵一直追到馬陵(河北省大名縣東南),正是天快擦黑的時候。馬陵道處於兩山中間,地勢陡險。此時為公元前341年的初冬,晚上沒有月亮。龐涓求勝心切,恨不能一步追上齊軍。雖說是山道,但是在本國的地界,所以龐涓命令部隊冒險前行。不久,前麵的士兵回來報告說前頭的山路給木頭堵住,龐涓趕上前去指揮士兵搬開木頭,龐涓奇怪地發現,路旁的有的樹已被砍倒,單單留有一棵,並區樹皮削去了一塊,露出白白的樹瓤,上麵隱隱約約有幾個字。龐涓看不真切,忙叫士兵點火察看,隻見上麵書著:“龐涓死此樹下!

龐涓心裏一驚,說;“哎呀!上了瘸子的當了。”

他連忙對將士說:“快退!快退”,話未說完;無數支箭像大雨似的朝他射來。龐涓中箭受傷,最後自殺身亡。臨死前,他歎息地說:可惜讓姓孫的小子成大名了。

馬陵一戰,十萬魏軍被殲,太子申被俘,龐涓自殺,魏國自文侯時期興起的霸業,從此一蹶不振。

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均為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孫臏一再運用計策擾亂敵人的作戰計劃,使敵人疲於奔命,然後從中找出其弱點加以攻擊,最終取得勝利。

孫臏取勝的法則是:避實擊虛,化實為虛,虛實互用;孫臏取勝的內在動力是: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千百年來,自強不息的精神作為民族的主體精神,一直延續至今並已隨著時代的進步加有所發展。

《尚書》中說:“必須有思,才能有益。”

《論語》中說:“小小的事情都不能忍受,就會打亂整個計劃。”

百丈大師說:“煩惱以忍辱為菩提。”

天玄子說:“勇敢的人以能忍氣為真人。”必須能忍人之所不能忍,然後才能勇人之所不能勇。有小忍則有小勇,有大忍則有大勇。

黃庭堅說;“百戰百勝,不如一思。萬言萬當,不如一默。”

氣越是能忍,越見剛勁,勇以越養越是浩大。因此說:忍有藏蓄之意,養有孕育之義。

越國王妃虞姬用清白之身服侍夫差之後,使得夫差心情大好,又召了勾踐人朝來見。勾踐跪伏階前,回答了一些無關痛癢的問題。夫差撇下勾踐,對立在他身後的範蠡說道:“我聽說‘哲婦不嫁破亡之家,名賢不仕滅絕之國’,如今勾踐無道,國已將亡,你們君臣同居一室,皆為奴仆,不也太簡陋了嗎?我想赦免你的罪過,隻要你悔過自新,棄越歸吳,我必重用,去憂患而取寶貴,你以為如何了”,範蠡尚未作答,勾踐已泣不成聲,哭作一團。

範蠢躬身施禮道:“我聽說“亡國之臣,不敢語政,敗軍之將,不敢言勇”。我在越不忠不信,不能輔越王善為朝政,才得罪了大王。幸虧大王不加誅殺,得以苟延性命。人備掃除,出供趨走,我願已足,又怎敢想富貴在身大王的美意,我心領了。”勾踐聽了十分髙興,夫差卻唯有歎息。

勾踐和範蠡又回石室,依舊是養馬放牧,除糞灑掃。如此無所事事,漸漸過去了兩年。夫差屢次派了人來窺探,這三個人白日裏一起外出,辛苦勞作,夜裏共居石室,沒有一絲的怨恨之色,也不聞歎息聲。夫差以為勾踐當真是無誌返鄉,便放了心,不去理會。

這一日,夫差登上姑蘇台,遠遠望見在閻閻墓側,越王和夫人端坐在馬糞王請求人宮問病,倘使夫差肯召見,大王便借機采取其糞而亡之,觀察顏色,再拜稱賀,言病愈之期。到時夫差的病真好了,必念大王忠孝之心,這就有望回國了。勾踐一聽,雙淚橫流道:“我雖不肖,也曾為一國之君,又怎能含汙忍辱,嚐人糞便呢”。範蠡道:“以前紂囚西伯於基裏,殺了西伯的兒子伯邑考,烹而餉之,西伯忍痛食吞子肉。欲成大事,不問細行。吳王夫差有婦人之仁,沒有丈夫之決,已經準備放咱們回國了,卻又中途變卦,不這樣,又怎能再取得夫差的憐憫?”勾踐沉默半晌,點頭稱是。

當日勾踐便來太宰府中見伯嘉,道;“為人臣之道,主疾則臣憂。如今我聽說大王抱病不愈,真是寢食難安。請與太宰一同人宮問病,申表心意。”伯前道:“你有此心意,實是大王之福,我定代為轉達。”

伯嘉先人宮見了夫差,道明勾踐的相念之情。夫差正沉沉昏昏,聽勾踐有此忠孝之心,就答應了。

伯嘉領勾踐進人內室,夫差掙紮著問道:“勾踐,你也是來探病問安的嗎?”勾踐叩著奏道;“我聞聽大王玉體失保佑,如摧肝肺。願上天保佑信大王早日康複。二人方說這幾句,夫差便覺腹中漲痛,忙令使者捧了便盆進來。一會兒,使者退下,勾踐又道:“大王,我在東海之時曾從師名醫,觀人泄便,能知病情消減加劇之變化。”說完起身,到戶外取來便桶,揭開桶蓋,手取其糞,跪而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