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信念是事業成功之源(2)(1 / 2)

較早解釋思維傳遞現象的人之一、偉大的法國天文學家和科學家卡米利·弗拉馬裏翁,就相信這種後來經由愛丁頓教授和吉恩教授進一步發展的理論。弗拉馬裏翁宣稱,不僅人和動物的生命中具有思維能力,而且包括植物、礦物在內的甚至空間的一切事物都具有思維能力,他還說思維是通過每個原子閃現的。

1947年初,前麵曾經提到的菲利普斯·托馬斯博士公開聲明,如果退休,他會將時間用於通靈領域研究。托馬斯博士說:

“你也許覺得我瘋了,但是我真的願意再過兩年退休時致力於探索這一領域。我們無法從科學角度構想這些心靈感應現象來自何處,但同樣無法解釋‘能夠解讀思維的讀者’是怎樣取得極大成功的。”

這一聲明引起波特蘭的《俄勒岡人》雜誌發表了如下社論:

幾天前,本報刊登了對一位成功人士的采訪。此人說他即將退休,並說退休後會將所有時間用於探索通靈及類似現象這個總稱為“超感知覺”的奇怪領域。在驚呼“嘿,又一個瘋子!”之前,請你想想菲利普斯·托馬斯博士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多年來一直是威斯丁豪斯電氣公司的研究工程師。現在,他決心探索人類心理這最後一塊未知領域。這塊領域隱藏的奇跡和神秘之物,比有史以來在非洲發現的還要多。

……………………………………

人內心的秘密神聖不可侵犯

對地地道道的懷疑論者來說,有一點很明顯:電子學方麵的國際權威托馬斯博士根據不容忽視的證據相信,在不懈地運用被稱為傳統科學的學科同時,我們非常愚蠢地忽視了那些時常使巫師和魔法師名聲受到玷汙的令人沉思的現象……

對思維的表麵現象持恰當而理性的態度——如果可稱思維為現象的話——是科學探索的一種方式,盡管這種態度要求非常苛刻,但一旦獲得了無可辯駁的證據,這種態度卻無法與信念相抗衡。其實,也許根本沒有超自然現象發生,而是某種我們目前尚未了解的自然法則的體現。這位傑出科學家企圖探索思維未知領域的決定並非史無前例……武斷地懷疑這種現象遠非科學的態度,這一點已經被研究通靈現象及類似表現的科學家反複證明。

探索托馬斯博士現在打算致力研究的領域,對人類有什麼好處呢?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人內心的秘密其實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不過,如果此類研究能夠對自我、對心理潛在的力量有更多了解,那麼,這種了解也許能給全人類帶來更多幸福。

過去幾年裏,介紹羅伯特·R·揚以及他改進和創建鐵路的報道有很多。揚是切薩皮克至俄亥俄州鐵路商會主席,精力充沛,富有開拓精神。盡管從未見過聲稱揚先生利用潛意識思維的文字記載,但我仍認為,任何對該學科略知一二的人都能從這些文章看出:揚先生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來自對潛意識的運用。1947年初《生活》雜誌刊載的一篇文章稱,揚先生相信能依靠自己“進入一種忘我的精神狀態,並能‘感悟真理’。”

無論這是一種心理活動(正如我們對“潛意識”這個詞的寬泛理解一樣),還是某種類型的電振動,有一點可以肯定,正是我們討論的這種現象本身,使你渴望的東西得以實現。可以說,這種現象包含和滲透在一切事物之中。

因此,當我們將個體的潛意識思維僅僅看成整體潛意識的一個極小部分,並由此看成擴展並包容一切事物的振動時,便能更好地理解心靈致動、通靈以及類似現象發揮的作用。

萊因博士在解釋心靈致動時指出,如果希望實驗者獲得實驗成功,就必須讓他有一種期待的心理態度、集中注意力,並渴望想要得到的結果。在這裏同樣需要發揮信念的魔力。實驗對象必須事先就相信他能影響骰子的下落進程。

……………………………………

信念是引致心靈感應的因素

據《紐約先驅者論壇》科學版編輯約翰·J·奧尼爾報道,信念是證實心靈致動(用精神控製物質)和通靈現象的基本能力因素,這個觀點最近已經被杜克大學所作的實驗證實。奧尼爾先生宣布,這些實驗證明,要“蒙騙”某個人無法展現心靈致動和通靈現象是完全可能的。

他講了一個故事。有個年輕小夥企圖控製骰子的下落。旁邊有位年輕女士通過分散他的注意力、譏諷他不能集中思維的力量指揮物質,從而成功地為這位小夥子注入一種強烈的消極因素,以至他自己便動搖了信心,那天的成績非常糟糕。奧尼爾先生對此作出了一種非常有趣的推測,他接著說:“如果做一個相反的實驗(需要另外進行),可以在中間加上一項測試:通過進行鼓舞人心的‘激勵’談話,看能否提高成績。這種相反實驗讓人對其成功的可能性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