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一戰成名(1 / 2)

四月中,南秀與冀州之間的往來猛地多了起來。因著安夏就夾在這兩城之間,賀蘭淵也多少聽到了些消息,不覺心生疑慮,特帶了人伏在南秀與冀州之間的路上,果真叫他截到了一封冀州薛盛顯給鄭綸的信件。

在信中,薛盛顯先是對封君揚許諾他封王之事的表達了感激,然後又借口自己無能無德,婉言拒絕這一提議。長長一大篇信,隻在最後一段說了有用的:冀州兵微將寡,隻堪自保,實在無力與鄭綸合擊鮮氏,可為了效忠朝廷,他還是願意出三千兵前來圍攻安夏,以作威懾之用。

這一封信寫得晦澀難懂,那賀蘭淵算是鮮氏的新派人物,也能說的漢話,認得漢字,可卻仍是看了個頭昏腦脹,隻得叫人抓了個私塾先生來,這才明白了薛盛顯的意思。

要說這賀蘭淵既然能做一軍統帥,自然也是有幾分頭腦的人,雖隻見了這一封信,卻也能將此事的前情後事都猜個大概。他撚著那張信紙沉思不語,倒是旁邊的部將沉不住氣,問道:“將軍,這到底是個什麼意思?”

賀蘭淵聞言笑了一笑,道:“鄭綸想要勸薛盛顯出兵,就打著封君揚的名號給薛盛顯畫大餅。不想那薛盛顯隻是膽子小,人卻不傻,他不肯上當,就用三千兵來應付鄭綸。”

那部將又問:“隻三千兵能做什麼用?”

賀蘭淵笑道:“裝樣子,嚇唬咱們。”

很快,賀蘭淵派往各處的斥候傳回了消息:宋琰大軍在南秀暫作休整之後,再次往北撲來。同時,鄭綸三萬輕騎與謝辰年的義軍也從西而來,直逼安夏。而北側冀州,也出現了冀州大軍的身影。

安夏城小,不能固守,賀蘭淵若不想被鄭綸困死,唯有在夏人合圍之前,提前擇了一個方向突圍出去。南方、西方與北方,都出現了大軍,而東方雖無大軍,可魯地多山,鮮氏這般以騎兵為主的軍隊,一旦被人追進那裏,再想出來就不容易了。

鮮氏人多愛冒險,若是不曾截到薛盛顯那封信,賀蘭淵定會冒險往南一突,若是能成,還可以趁著宜平空虛,奪下宜平城。可既截到了那封信,賀蘭淵就生了別的想法。他問那從北邊回來的斥候道:“冀州軍大概有多少人馬?”

那斥候答道:“看著營帳連綿不盡,約有數萬人之眾。”

賀蘭淵聽了不由哈哈大笑,“就薛盛顯那般的性子,那裏舍得拿全部家底出來冒險,那定然是夏人的疑兵之計。咱們就繼續往北撤,陵和那裏地勢開闊,引著鄭綸去那裏決戰,最為合適!”

當下,賀蘭淵便棄了安夏城,帶大軍往北而去。冀州軍正擋於他北退路上,賀蘭淵派了一萬人馬前去試探,那冀州軍果然不戰而走。至此,賀蘭淵心中更是認定了這是薛盛顯派來應付鄭綸的三千兵,留了後軍掩護,自己帶著十來萬大軍往北而走。

因著冀州越往北走,地勢就越為平坦,很難藏有伏兵,賀蘭淵帶軍疾行幾日,一路安然無恙。這一日傍晚,大軍在靠近河邊的一處開闊安營紮寨。身後的追兵已遠,眾人難免心生大意,連那護衛大營的木牆都隻胡亂地修了修,應付了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