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常用技術指標的運用(2)(1 / 3)

三、其他技術指標分析

(一)平滑移動平均線(MACD)分析

平滑移動平均線(MACD)屬於大勢趨勢類指標,它由長期均線MACD、短期均線DIF、紅色能量柱(多頭)、綠色能量柱(空頭)、O軸(多空分界線)五個部分組成。MACD是根據移動平均線較易掌握趨勢變動的方向之優點所發展出來的,它是利用2條不同速度(一條變動的速率輕快——短期的移動平均線,另一條變動的速率較慢——長期的移動平均線)的平滑移動平均線來計算兩者之間的差離狀況(DIF)作為研判行情的基礎,然後再求取其DIF之9日平滑移動平均線,即MACD線。

MACD的參數多設為12—26—9設置,即快線周期選12天,慢線周期選26天,MACD的平均天數選9天。現在各證券軟件提供的走勢圖上都包含了MACD(12,26,9)的詳細數據與走勢曲線,供投資者在分析市場走勢與選擇股票時參考。

MACD的實質就是運用快速移動平均線與慢速移動平均之間的聚合與分離狀況,經過平滑計算,來研判買進時機與賣出時機。其依據是,在持續的上漲行情中,快速移動平均線在慢速移動平均線之上,且其間的距離會越拉越大,當漲勢趨於平緩時,兩者的距離必然會縮小,甚至發生交叉。相反,在持續的下跌行情中,快速移動平均線會在慢速移動平均線之下,且距離越來越大。當跌勢趨於平緩時,兩者間的距離會逐漸縮小,甚至發生交叉。

一般來說,當差離值(DIF)向上突破差離平均值(DEA)時為買進信號,但在O軸以下交叉時僅適合於空頭平倉;差離值(DIF)向下跌破差離平均值(DEA)時為賣出信號,但在O軸以上交叉時僅適合於多頭平倉;差離值(DIF)與差離平均值(DEA)在O軸以上時市場趨向多頭市場,兩者都在O軸以下時則為空頭市場;股價處於上升的多頭形勢時,如DIF遠離DEA,造成兩線間的乖離率加大,多頭應分批了結;股價或指數處於盤整時常會出現DIF與DEA交錯,可不必理會,隻有在乖離率加大時方可示為盤整局麵。由此我們來看上證指數2006年11月以來的情況,便可以發現,DIF和DEA一直都在O軸以上運行,並且在大部分時候,DIF都在DEA之上,據此我們便可以判斷,滬市處於強勢多頭市場。

在眾多的技術指標中,MACD是一種既簡單又實用的指標之一,比較適合初涉股市又想掌握一定技術指標的中小投資者使用。根據業內人士的研究,MACD的運行規律與運用法則如下:

(1)當DIF、MACD兩數值位於O軸上方(數值均為正值)時,說明大勢處於多頭市場,投資者應當以持股為主要策略。若DIF由下向上與MACD產生交叉,並不代表是一種買入信號,而此時的大盤走勢,已是一個短期高點,應當采用高拋低吸的策略。一般情況下,在交叉信號產生後的第二天或第三天,會有一個回調低點,此刻可以再行買入,達到攤低成本的目的。若DIF由上向下交叉MACD時,說明該波段上升行情已經結束。通常行情會在交叉信號產生後,有波像樣的反彈,以確認短期頂點的形成,此時投資者可以借機平倉出局。若DIF第二次由下向上與MACD交叉,預示著將產生一波力度較大的上升行情,在交叉信號產生後,投資者應當一路持股,直到DIF再次由上向下交叉MACD時,再將所有的股票全部清倉。由於股市行情的變化多端,MACD指標常會與K線走勢圖呈背離的走勢,通常稱為熊背離。即K線走勢圖連續創出第二或第三個近期的高點,MACD指標並不配合出現相應的高點,卻出現相反的走勢,頂點在逐波降低。此種現象應引起投資者的警覺。因為它預示著今後有大跌行情產生,所以投資者宜采用清倉離場的策略,使自己的股票避免被套,避免資金受到損失。

(2)當DIF、MACD兩數值位於O軸的下方(數值均為負值)時,說明目前的大勢屬於空頭市場,投資者應當以持幣為主要策略。若DIF由上向下交叉MACD時,會產生一個調整低點,一般情況下,在此之後有一波反彈行情產生,這是投資者一次很好的平倉機會。在中國股市中,目前還沒有建立做空機製。因此股市一旦步入空頭市場,投資者最好的策略就是離場觀望。投資者可以在股票貶值的同時,使手中的資金得到增值。若DIF由下向上交叉MACD時,會產生一個近期的高點,投資者應當果斷平倉。這種信號的產生,一般以反彈的性質居多。在空頭市場中,每次反彈都應視作出貨的最佳時機。尤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若DIF第二次由上向下交叉MACD時,預示著今後會有一波較大的下跌行情產生。投資者應當在交叉信號產生後,堅決清倉出局。通常產生的這段下跌,屬於波浪理論中的C浪下跌,是最具殺傷力的一波下跌。隻有躲過C浪下跌,才可以說真正在股市中賺到了錢。在空頭市場經過C浪以後,偶爾也會發生MACD指標與K線走勢圖產生背離的現象,通常稱為牛背離。即K線走勢圖出現第二或第三個近期低點,MACD指標並沒有相應的低點產生,卻出現一底高過一底的相反走勢。這種現象的產生,預示著行情在今後會發生反轉走勢,投資者應當積極介入,因為這時的市場根本沒有風險。

(3)在MACD指標中,紅色能量柱和綠色能量柱,分別代表了多頭和空頭能量的強弱盛衰。它們對市場的反應,要比短期均線DIF在時間上提前。在MACD指標中,能量釋入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通常是呈逐漸放大的。在使用能量柱時,利用紅色能量柱結合K線走勢圖就得出,當K線走勢圖近乎90度的上升,加之紅色能量柱的快速放大,預示著大勢的頂部已近。尤其是相鄰的兩段紅色能量柱產生連片時,所爆發的行情將更加迅猛。反之,在空頭市場中,這種現象也成立。在熟悉了這種操作手法後,對投資者逃頂和抄底將大有益處。

(4)在股市電腦分析軟件中通常采用DIF值減DEA(即MACD、DEM)值而繪製成柱狀圖,用紅柱狀和綠柱狀表示,紅柱表示正值,綠柱表示負值。用紅綠柱狀來分析行情,既直觀明了又實用可靠。

A。當紅柱狀持續放大時,表明股市處於牛市行情中,股價將繼續上漲,這時應持股待漲或短線買入股票,直到紅柱無法再放大時才考慮賣出。

B。當綠柱狀持續放大時,表明股市處於熊市行情之中,股價將繼續下跌,這時應持幣觀望或賣出股票,直到綠柱開始縮小時才可以考慮少量買入股票。

C。當紅柱狀開始縮小時,表明股市牛市即將結束(或要進入調整期),股價將大幅下跌,這時應賣出大部分股票而不能買入股票。

D。當綠柱狀開始收縮時,表明股市的大跌行情即將結束,股價將止跌向上(或進入盤整),這時可以少量進行長期戰略建倉而不要輕易賣出股票。

E。當紅柱開始消失、綠柱開始放出時,這是股市轉市信號之一,表明股市的上漲行情(或高位盤整行情)即將結束,股價將開始加速下跌,這時應開始賣出大部分股票而不能買入股票。

F。當綠柱開始消失、紅柱開始放出時,這也是股市轉市信號之一,表明股市的下跌行情(或低位盤整)已經結束,股價將開始加速上升,這時應開始加碼買入股票或持股待漲。

在實戰中,由於MACD是中長線指標,買賣點與最低、最高價之間的價差較大。不過這正好符合“不買地價,不賣天價”的股諺。從這個角度上看,MACD並不適應短線操作,MACD對於井噴或暴挫行情的反應也要慢半拍。由於其與股價的移動相比會有一定的時間差,當股價處於盤整時,按MACD操作往往會無利潤甚至會虧本,因此作為中期轉向信號的MACD主要起輔助工具功能,研判主要還是依據K線、均線等技術分析。

(二)乖離率(BIAS)分析

乖離率(BIAS)又叫偏離率,是股價或股票指數偏離移動平均線的程度。它是由移動平均線派生出來的一種技術分析指標,一般都是與移動平均線配合使用。由於平均線實質上反映的是一段時間以來的平均持股成本,因此股價與平均線的偏離程度可以反映出目前市場上獲利或被套牢的投資者的情況。這個指標即為乖離率,其主要功能是通過測算價格在波動過程中與移動平均線的偏離百分比,從而得出股價在劇烈波動時因偏離平均持股成本太遠而可能造成的回檔或反彈,以及股價在正常波動範圍內移動而繼續原來趨勢的可信程度。一般來講,當股價偏離短期均線10%以上之後,即10日乖離率超過10%時,股價有向短期均線靠攏的要求,以消化短期的獲利壓力或空頭回補壓力,而中期乖離率超過30%以後,中級趨勢必須得到修整才能有進一步發展的動力。

乖離率的英文簡稱為BIAS,其單位為百分比。常用的乖離率為BIAS(6)、BIAS(12),也就是收盤指數分別與最近6日、12日收盤指數的移動平均線的偏離程度。乖離率的數學公式為:

BIAS(N)=(當日收盤指數—最近N日的移動平均線)/最近N日的移動平均線×100%

乖離率可以分為正乖離率和負乖離率。如果股價在均線之上,則乖離率值為正值;如果股價在均線之下,則乖離率為負值;當股價與平均移動線數值相同,則乖離率值為零。

乖離率最早來源於葛蘭維的平均線定律,它的理論基礎主要從投資者心理角度來分析。因為均線可以代表平均持倉成本,所以股價一旦大幅下跌,跌到平均移動線以下時,其乖離率值為負數。股價離均線越遠,乖離率的負值就越大,表示大多數投資者損失越大。這樣大多數投資者因損失慘重而不願忍痛割肉,導致賣壓極輕。同時產生低價買進股票以求攤低成本早日解套的想法,加上低價揀便宜的人,很容易將股價推至均線附近。所以當乖離率負值越大時,股價反彈的可能性越大。同理,當股價大幅上漲,漲至均線上方,股價離均線越遠,乖離率數值就越大,表示大多數買入的投資人,獲利越豐厚,投資人落袋為安的想法自然越強烈,會給股價帶來巨大的壓力,很容易造成股價大幅下跌。這就是乖離率提供的買賣依據所形成的原因。

乖離率理論認為,股價或股票指數一般都會在移動平均線附近波動,即使有突發情況產生而導致股價或股票指數的偏離,它最終也會向移動平均線靠攏。當乖離率為正時,它表示該日指數收在N日平均線之上。其數值越大表示短期的獲利盤越大,獲利回吐的壓力就越大。一般認為,當BIAS在6%以上時為超買,此時是賣出時機,若指數或股價扶搖直上使BIAS接近過去的最高記錄時,就應趕快獲利了結。而當BIAS在負6%以下時為超賣,此時是買入時機,若指數出現暴跌使BIAS接近過去的最低記錄時,就應該買入股票,迅速建倉。

當然,乖離率究竟達到何種程度才是買進或者賣出時機,並沒有統一的原則,而且股價與各種短期移動平均線的乖離率都有不同的偏離程度,使用者隻能經驗判斷一段行情的強勢或弱勢做為買賣股票的依據。一般來說,大勢上升時如遇負乖離率,可以趁跌勢買進;大勢下跌時如遇正乖離率,可以趁回升高價拋出。

分析上證指數2005年9月以來的BIAS曲線,我們便會發現,在2006年8月份以前,BIAS基本上都是負數,顯示為超賣狀態,提示是買入時機。對照此時的K線圖,此時介入後確實馬上就能迎來一波強勁上升的大牛市行情。(見圖9-7)

運用乖離率時,必須對以下幾種因素全麵考慮才能提高成功勝算。

(1)股票流通市值的大小,會直接影響運用乖離率的成功率。正如前麵所說,乖離率的形成,是投資者麵對股價波動造成盈利和虧損產生的本能反應的結果。總的來講流通市值越大的股票,機構就越不容易控籌,散戶的比重往往也就越大,因此越是遵循投資者本能反應,使用乖離率的成功率也就越高。

(2)運用乖離率交易時,盡量在低位成交密集地帶運用,而盡量不要在高價位區使用。股價在低價位處徘徊時,籌碼大多在投資者手中,因此更遵循投資者的本能反應,成功率相對較高。在高價位區,機構往往控籌很充分,股價容易在機構的操縱下暴漲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