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大勢的分析(1)(1 / 3)

在股市裏,成功與失敗的區別,很大程度上就在於對大勢的準確判斷與對後市的正確預測上。股市的贏家往往就贏在比別人早一步認清市場的性質,發現股市的轉折點上。顯然,如果你能清楚地找到股市的底部,你便能夠成功地抄底賺錢;如果你能敏銳地發現股市的頂部,你便能夠及時地逃頂避險。許多散戶虧錢,虧就虧在看錯了大勢,沒有踩準股市的節拍。股市明明已經飆升到頂點了,他們還在不顧一切地狂追濫炒,結果是天價買進股票,瞬間就被套牢;股市明明已經暴跌到底部了,他們卻依然悲觀絕望地割肉斬倉,結果是以地板價賣掉股票。

炒股票要順勢而為,這是許多投資者都知道的道理,但真正能做到順勢而為的卻不多,關鍵是不會看勢,或者是看錯大勢。2001年上證指數漲到2245點時,許多投資者看不出這是股市的頂部,因為他們相信一些股評家的煽動,認為上證指數還會漲到3000點。因此,在許多莊家爆出醜聞、管理部門加強監管、國有股減持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的時候,他們還在大舉建倉,結果全部高位套牢,在以後的股市暴跌中市值縮水30%以上;而到2005年6月,股市跌破1000點後,許多人又看不出這是熊市的底部,看不到股市反轉的跡象,卻以為股市還會下跌,有的甚至聽信某些人士關於股市要推倒重來的理論,於是不惜血本地割肉斬倉,結果在以後的大牛市中後悔莫及。當時這些投資者也認為自己是順勢操作的,但他們順錯了勢,結果自然也就錯了。

美國投資大師洛夫·溫格認為,掌握股票大勢,一定要做認真細致的調查研究。沒有對股市行情各方麵要素的研究,就隻能人雲亦雲。在實際運用中,我們通常把大勢按時間的長短分為長期、中期和短期的趨勢,而按照股價走勢的趨向,又可以將股市分為多頭、盤整和空頭等三種情況。中外股市發展的曆史都已經充分證明,盡管不是每一隻股票的走勢都是與大勢完全一致,但這是市場的整體趨勢,反映著絕大多數股票的基本走勢。因此,看準了股市大勢,就可以大大增加我們投資成功的機會。

一、從宏觀形勢看大勢

對大勢的分析方法很多,但我們認為,首要的還是從宏觀形勢的角度來分析大勢。宏觀形勢的分析,屬於基本麵分析的範疇,其內容十分廣泛,既包括經濟和經濟政策走勢,也包括政治環境和演變趨勢,既包括國內分析,也包括國際經濟、政治關係分析。總體來說,宏觀形勢的分析就是分析國內外經濟、政治現狀及未來趨勢對股市大勢的影響。

(一)政治因素導致股市波動

股市大勢的起伏與漲跌,經常受到各種外來因素的影響,其中震撼最強烈、發生最突然的,當屬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曆來是影響股市走勢尤其是短期走勢的重要因素,它主要包括本國政局的穩定情況、政權的轉移、領袖的更替、政府的作為、國際社會對本國的政治態度(如製裁)以及戰爭、局部社會動亂等因素。此類因素往往涉及麵非常廣,有時具有相當大的突發性,有時則很微妙,但都能直接或間接地導致股市波動,有時還是非常劇烈的波動。比如2001年美國發生“9·11”恐怖襲擊事件後,美國政府雖然采取了緊急應對措施,但美國股市甚至整個世界股市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在政治因素中,與股市關係極為密切的是政治局勢。一個國家的政治局勢穩定,人民安居樂業,股票價格會趨於上升,即使有波動,也隻是短期調整;而如果政治動蕩,人心不穩,則股價肯定會下跌。

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局穩定,社會安定,經濟平穩發展,因此很少有單純的政治因素變化引起的股市大幅波動。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不需要關注政治因素的變化,因為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政治因素,最終都要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產生這樣或那樣的連鎖反應,作為國民經濟“晴雨表”的股市更加不可避免。這在任何國家都是如此。

比如國際形勢的變化,就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股市的走勢。像外交關係的改善會使有關跨國公司的股價上升,敏銳的投資者就可以在外交關係改善時,不失時機地購進相關跨國公司的股票;另外,我國周邊關係處理得好,國際形勢緩和,這對於企業發展無疑提供了大好環境,當然股市大勢向好。因此,我們不僅要關心國內政治,而且還要關心國際政治。

國內重大政治事件對股市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如1997年2月19日,世紀偉人鄧小平與世長辭,第二天股市開盤時,幾乎所有的股票都大幅度下跌,兩市的指數也都已逼近跌停板位置。不過由於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中國第三代領導集體是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可以穩穩當當地駕駛著中國這艘巨艦,駛向輝煌的彼岸,絕大多數股民對鄧小平逝世後的中國充滿信心,因此市場下跌趨勢很快得到抑製。雖然這樣,我們依然從中可以感受到政治事件對股市影響之大。1999年5月8日,北約導彈轟炸我駐南使館,那天是星期六,股市休市。消息傳來,震怒了華夏兒女,也震動了中國股市。星期一,即5月10日一開盤,上海股市即從5月7日收盤的1120點跳空大幅低開13個點,並一路低走,幾乎沒有抵抗地就跌穿了被稱為馬其諾防線的1100點重要支撐位,收於1071點,一日暴跌49點,創下了1999年上海股市日跌幅之最。深圳股市與上海股市的跌勢相差無幾,狂跌126點。以後幾天股市也是動蕩不安,直到5月中旬才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止跌回升。由以上兩個例子可以看出,重大事件對股市的影響較大,值得投資者注意。

(二)宏觀經濟決定股市走向

股市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股價則是國民經濟活動的鏡子,經濟的繁榮衰退直接影響股市的走勢。宏觀經濟走勢是所有與國民經濟相關的活動的依存條件,也是預測股市的一個重要參照物。作為股市投資者,要想在股市上有所作為,就應當時刻關注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宏觀經濟形勢。顯而易見,如果國家(甚至世界)經濟健康穩步發展、宏觀經濟形勢向好,股市一般也會不斷攀升走牛,股市投資者通過參與股市投資進而可以獲得滿意的投資回報。如美國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重新獲得良性發展,華爾街股市因此也牛氣衝天,道·瓊斯指數突破萬點大關。而如果國家經濟發展麵臨重重困難,宏觀經濟形勢向壞,股市一般也會隨著經濟下滑而步入熊市,股市投資者參與股市不僅不會有所收獲,很可能還要承受損失。如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經濟普遍不景氣,發展停滯甚至有所下降,所以華爾街股市也一度發生危機,並帶動世界許多國家股市大幅下跌,絕大多數股市投資者損失慘重,成千上萬的企業和資本家甚至破產。我國1993年至1995年三年間,為了治理經濟過熱和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國家曾實行治理整頓和經濟緊縮政策,股市也因此走過了長達3年之久的大熊市。1994年7月,上證綜合指數曾創下333點曆史低點,深證綜合指數也創下97點的曆史低點,眾多股市投資者損失巨大。1996年股市之所以能夠走出一波大牛市,則是因為當時我國經濟成功地實現了軟著陸,通貨膨脹率控製在一定的水平之下,物價明顯回落,經濟平衡發展,企業效益顯著提高。而到1998年之後,指數無力再創新高,一直處於震蕩整頓時期,其原因就是我國的經濟形勢受到多方麵的影響,發展速度有所減慢,企業的效益逐步下滑。外有東南亞的經濟危機,直接影響我國的對外貿易,使得出口大幅下滑,影響了經濟的拉動,內有百年未遇的洪澇災害,直接影響了正常的經濟生活。因此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股指振蕩下行就在情理之中了。同樣,2006年之所以爆發一輪特大牛市,其原因也在於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幣大幅升值,上市公司效益明顯增加。如果投資者認清了宏觀經濟環境,就能夠根據經濟形勢順勢而為。比如,根據宏觀經濟形勢越來越好的狀況,我們可以判斷出股市必然會扭轉長期陰跌的熊市局麵,將會步入快速上升的牛市通道。此時,我們可以趁大多數人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股市處於熊市底部、股價極低有的甚至已低於淨資產值這一大好時機,大膽建倉進貨,在隨後的牛市裏便會大賺特賺。因此,研究股市必須首先研究宏觀經濟形勢。如果對經濟形勢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與預測,可以說證券投資活動就取得了一半的成功。

一般來說,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受宏觀經濟的影響十分明顯,如果經濟形勢向好,市場繁榮,上市公司業績上升,股價也必然節節上升;反之,如果經濟形勢趨淡,市場疲軟,上市公司業績滑坡,股價也必然跌落。所以,投資者需要進行宏觀基本麵的分析,以確定證券投資的大氣候,選擇適當的投資機會。基本麵分析屬於基礎分析,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主要有宏觀經濟走勢、經濟運行周期、經濟政策(包括財政和貨幣政策)、政治因素、國外經濟走勢、管理層動向等。這裏重點介紹宏觀經濟走勢和經濟運行周期與股市的聯係。

1。宏觀經濟走勢。一國經濟走勢是對該國經濟總體上的一個判斷,主要是通過一係列的經濟指標來表現的。所以,通過對國內宏觀經濟走勢的分析,也就是對這些指標的分析和把握,可以對經濟形勢作出判斷,進而對股市大勢作出推測。

首先,如果國家(甚至世界)經濟健康穩步發展、宏觀經濟形勢向好,股市一般也會不斷攀升走牛,股市投資者通過參與股市投資進而可以獲得滿意的投資回報。以美國股市為例。1982年道·瓊斯突破1000點,創出美國曆史新高。之後美國經濟的發展,降低了對石油的依賴,可以說是成功轉型。美國經曆了曆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經濟繁榮,道·瓊斯進入一個長期牛市,1987年2000點,1990年3000點,1995年4000點,1996年6000點,1997年7000點、8000點,1999年10000點,2000年網絡股泡沫破裂前11000點,現在13200點,處於曆史最高水平。美國20世紀80—90年代的大牛市,是業績提升和估值提升的雙重效果。1982—1999年的18年期間,美國市場的每股收益平均年增7%,累計業績成長300%多,股價累計增長了1100%。20世紀的60年代,日本的經濟邁入工業化階段,產業結構開始升級,經濟以年均10%的速度快速增長,日經225指數10年內增長了3倍。我國的情況同樣如此。1993年至1995年三年間,為了治理經濟過熱和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國家曾實行治理整頓和經濟緊縮政策,股市也因此走過了長達3年之久的大熊市。1994年7月,上證綜合指數曾創下333點曆史低點,深證綜合指數也創下97點的曆史低點,眾多股市投資者損失巨大。而從2004年以來,我國經濟體製變革的巨大動力推動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彙率形成機製逐步合理,金融機構改革卓有成效,人民幣持續升值,綜合國力迅速提高,尤其是從2006年第二季度開始,上市公司的業績大幅回升,並且出現了持續增長的勢頭,由此釀造了2006年以來中國股市的一波大牛市。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明確的結論,即股市投資者必須關注國家的宏觀經濟形勢,並根據宏觀經濟形勢判斷股市大勢,決定操作策略。

2。經濟運行周期。經濟運行有自身的規律性,即由高潮到低穀,再由低穀到高潮,按一定的周期循環,形成了經濟的景氣循環周期。一般來說,經濟的市場化程度越高,經濟的階段性變化就越明顯,越規則;相反,經濟的市場化程度越低,則其規律就越不明顯,越不規則。

一般來說,經濟運行周期包括複蘇階段、繁榮階段、危機階段、衰退階段、蕭條階段、再複蘇階段等幾個階段。這幾個階段循環往複,推動經濟呈螺旋式上升。而經濟運行周期對股市走勢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經濟的周期性波動是引起股市波動的本原,股市的波動是經濟波動的一個體現,兩者具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性。當經濟開始走出低穀時,批發商和零售商逐步擴大商品的購買,增加存貨,生產企業因為產品的銷路擴大,開始擴大生產規模,增加固定資產投資,補充流動資金,生產企業對於各種生產要素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加,這就引起利率、工資、就業水平、收入的上升。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也從過分悲觀的預期中走出來,重新參與股市投資,生產和銷售的好轉也支持了股價的上升。這時參與股市投資,就可取得較高的投資回報。

如果能準確地預測經濟周期,掌握好節奏,比其他人先行一步實施投資計劃,正確駕馭經濟周期,投資成功的可能性便會大大提高。市場經濟運行的周期呈現複蘇——繁榮——危機——蕭條——複蘇的循環,股票市場作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會對整個社會經濟走勢作出某種程度的提前反應。在經濟複蘇開始時,人們對未來經濟形勢抱有良好的預期,因此對上市公司的業績也有良好的預期,於是,“先知先覺”的投資者開始果斷買入股票,隨著大批投資者的踴躍購買,大勢自然看好。當經濟走向繁榮時,更多的投資者認識到良好的經濟走勢已經十分明顯,特別是上市公司的經營形勢和經營業績也已好轉,利潤增加,投資者完全認同,此時股市則可能提前達到牛市的頂峰階段。當經濟繁榮接近頂峰時,那些“先知先覺”的投資者首先意識到經濟繁榮已達頂端,隨之而來的將是經濟的降溫,於是開始撤離股市,隨著經濟形勢逆轉的征兆日益明顯,更多的投資者也跟著撤離,往往這個時候大勢也就提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