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忙綠的,山村裏到處可見村民忙綠身影,一年四季在於春,有了曲轅犁,有了穿好鼻孔的牛,在山腳下一個月就開墾出千畝地,興奮地百姓坐在低頭嘿嘿地傻笑,唉看著我這個心酸呀!現在村民根本就不如我做什麼,把我當成心頭肉一樣供養著,每天都會有人送來鮮魚和野味,反倒是給我閑的發慌,我剛要去自己釣魚,這不一會就有人送上了幾十尾魚,我想自己去采些野菜,村民看見不一會一大群人過來幫我采集野菜,弄得我說什麼的不是!好幾次我勸解到釣魚是來陶冶心情地,采野菜是讓自己多看看山澗的風景,可百姓聽了卻隻是報以憨厚的笑,然後繼續幫我抓魚或采野菜。
沒有脫皮的稻子,該育種了,可能是老天都讓我來到唐朝,當初隻是想自己拿回家感受一下年輕時手工拓穀的感覺。(兒時在家也是幫助父母種地,收割後黏米會自己用手拓穀)在村裏找來十多位種地能手,幾十年種地經驗絕對不是放著看的,自己帶頭演示一遍水稻的育種過程,並講解了一遍,土豆手把手教胚芽切塊,在刨隴刨坑,把土豆胚芽放進坑裏,一邊放人畜糞便一邊埋土,埋好後澆水。西紅柿則留在四合院一間空房內培育,白菜籽、玉米、大豆、高粱、豆角、南瓜子都劃出大片土地專門種植,把注意細節再三囑咐十幾位老農,把土豆、玉米、水稻、西紅柿又重中加重囑咐。弄得十幾位老農也極為驚慌“二郎,叔問下,咱們種黍子收成還不錯,一畝地怎麼也得收個一石左右,你這些是糧食還是蔬菜?產量咋樣?”十幾位老農問出了心裏話!(《通鑒》說:“元和中,振武墾田四千八百頃,收穀四十餘萬斛。”畝產約1石。《新唐書·食貨誌》載:“以韓重華為振武、京西營田、和糴、水運使,……募人為十五屯,每屯百三十人,人耕百畝,……墾田三千八百五十餘頃,歲收粟二十萬石。”由此材料計算,屯田者共耕田1950頃,合畝產為1.025石。)嗬嗬心裏早有準備,早就料到這些種地經驗豐富的老農會心有疑義,畝產一石?對於唐代是正常吧,放在現代百姓還不得哭死!“幾位族親長輩,二小具體說不出來產量,不過這土豆可菜可主食,畝產二十石左右應該有了吧。”嘩十幾位族親把我圍住了,年齡最大的族叔那雙充滿老繭的大手更是死死地捏住我雙肩,族叔力氣夠大的,捏的我雙臂嘎嘎直響,“二小你說的可是真的,這可不是兒戲!”雙目通紅地大聲道!“魁叔您快放手,二郎雙臂快死去知覺了!”其它幾位族親急忙拉開魁叔“二小你快和大家說說這是真的不?”
甩了甩雙手,麻木的雙臂漸漸有了知覺,太可怕了魁叔這麼大年紀了力氣還是這麼大!作為現代人我低估古人的承受能力!“幾位族親都是這東西名叫土豆,貫在沙地,旱地生長,且畝產驚人,我聽說這東西在域外畝產曾達到驚人的十五擔,且耐儲藏,從收獲隻要存儲得當可以放到來年不壞,宜菜宜糧,窮苦人家哪怕不吃糧食,隻吃土豆也能活命。現在明白我為什麼這麼重視了吧!”啊地幾聲,其中幾位老族親跪在地上淘淘大哭,另幾位站著全身顫抖著“二小呀你咋不早點拿出這種神糧呀!早拿出族裏就不會餓死那麼多人啦!我那可憐的兒呀活活被餓死啦!”唉聽到這些我心裏也倍加沉重,不是我不早拿出是那時還沒穿越過來呢!“幾位族親,這些是老神仙從很遠地地方帶來的,讓我造福百姓!”我心情也低落,我內心沒有一點介意古人的表現,饑餓戰亂的年代隨時都有餓死的,吃樹皮挖野菜有些地方甚至人吃人!漸漸地幾位族親從悲傷中恢複過來,我有逐一講解了其它種子的產量和特性。待我說完之後,十幾位族親老農直接殺向老祖宗屋子,事後全村人都主動了,即使夜裏也會有專人看護幾片田地,白天更是如此!哪怕孩童玩耍不小心往地裏丟一塊石子也會招來大人一頓胖揍!這不夜裏鐵蛋、二毛和狗蛋三人守護田地,被族老抓住夜裏偷懶睡覺,直接一頓板子,再送到祖祠罰跪一天,不許吃一粒米!如有下次棍棒加倍伺候!站在地頭的我也弄的心驚膽戰,這些是我弄過來種子不,被看護地比命還重要,得我還是回去逗逗寶娃、練練字吧!
(很多沒來得及改正,看個高興樂嗬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