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造就新型人才的學問(1 / 3)

你的知識和技能加上你的素質和品格造就了你的人才,不管有沒有伯樂,你這匹千裏馬是客觀存在的社會上有用的人才,關鍵是千裏馬從沒人知曉的大草原跑到現代社會的賽馬場,不要等到人來發現,而要自己來證明自己。

推銷的偉大

當今社會,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把自己推銷給社會,社會信用你,給你一份工作,你就在生活中有了自己的位置。

市場經濟就需要把商品推銷出去,才能保證生產的正常進行,同時也使得每個人都能夠享受到商品的服務,感受到現代社會的文明與發展,所以,推銷就成為我們今天生活的關鍵環節。

現在,這種被稱為推銷的專業,在我們國家現在還不是受人尊敬的工作。我們很多人都看不起推銷員,這主要是我們的傳統觀念沒有跟上社會的發展。我們的大多數企業也還保持著傳統的銷售方式,等著顧客上門來購買,這樣實際上,就使企業處於被動的地位。上門推銷就是為顧客服務的最好方式,也是企業爭取主動的必由之路,所以,未來就是推銷的時代。

說未來社會是一個推銷社會,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推銷,這就需要我們改變傳統的觀念,正確認識推銷。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從事推銷。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推銷自己的思想、觀點、產品、成就、服務、主張、感情,如此等等。

演員向觀眾推銷表演藝術;發明家推銷自己的發明;律師向法官推銷辯護詞;政治家推銷政見;作家推銷故事情節;畫家推銷美感;男人推銷自己的風度和才華;女人推銷自己的溫柔和美麗;服裝模特兒推銷自己的線條和流行色調……

可見,作為一門說服的科學和藝術,推銷現象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上至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無一不需要推銷。所以,推銷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而是一些能夠顯示一個人本領和才能的工作。

當然,這種意義的推銷是廣義的推銷。真正意義的推銷是狹義的,僅指對商品的推銷。

確實,商品的銷售對任何一個企業來說,都猶如命脈。大凡效益好的企業,都把產品的銷售擺在顯著的位置上。隻有重視銷售,從而重視推銷員的企業家,才稱得上是真正優秀的企業家。

實際上,推銷等專業在世界上可以說是收入最高、也是最難幹的工作;也可以是收入最低、最容易幹的工作。他的報酬取決於個人的能力與努力程度,隻有具備一定知識和智慧的人才能嚐試這種工作,在這個領域內隻有最出色的人才能生存。當今世界上,這種推銷或者成交的工作,造就了許多百萬富翁。也有很多人混不下去,窮困潦倒,區別就在於,誰更智慧,誰具有競爭力,誰懂得推銷的秘密。

一名推銷員在國際市場上,他的收入可能高於主管一家公司的董事長,也可能高於主管一個國家的總理,原因很簡單,就是推銷員的收入沒有上限。

一旦你證明自己具有這方麵的能力,一旦你成為推銷高手,你就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為任何人工作,誰都會需要你,你就是我們今天生活中的英雄。

推銷是勇敢者才能從事的職業。從事推銷活動的人,可以說社“與拒絕打交道的人”。在現實生活中,不會有客戶見到推的員上門來推銷商品時,笑容可掬地出門相迎:“歡迎、歡迎,您來得正好!”“真是雪中送炭!”隨後便掏腰包成交。果真如此,就用不著推銷員了。推銷員從舉手敲門、客戶開門、與客戶的應對進退,一直到成交、告退,每關都是荊棘叢生,沒有平坦之路可走。

有人把推銷喻為戰爭,說推銷員有兩大敵人:看得見的敵人——競爭對手,和看不見的敵人——自己。

推銷員在麵對日複一日的拒絕時,如果沒有頑強的鬥誌和必勝的信念,免不了會產生“受不了啦!我再也受不了啦!我不想再幹啦”的逃避思想,這就是心中看不見的敵人之一。要想戰勝這種看不見的敵人,除了推銷員自己給自己鼓氣外,別無良策。

所以,推銷工作是最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也是最刺激的工作,最具有競爭力的工作,也是最偉大的工作。

提升內在修養是推銷自我的關鍵

推銷你自己需要提高自己的內在修養,因為內在修養決定著一個人的人生態度和精神狀態。

某天午夜時分,安東尼·羅賓駕車在高速公路上飛馳,心中想著:“我得怎麼做才能改變人生?”突然有個意念閃過腦際,羅賓如大夢初醒,興奮得難以自持,隨即把車停在路邊,在筆記本上寫下了這句話:“生活的秘訣就在於給予。”

作為這個社會的一分子,如果我們所說的話或所做的事,不僅能豐富自己的人生,同時還可以幫助別人,那種心情是再令人興奮不過了。我們常常會被那些為了追求人生最高價值的人的故事所感動,他們無條件地去關心人們,帶給人們極大的福氣。每天我們都應該好好思考,到底能為他人做些什麼事,別隻想到自己的好處。

一個能夠不斷地獨善其身並兼善天下的人,必然明白人生的意義,那種精神不是金錢、名譽、誇獎所能比的。擁有服務精神的人生觀是無價的,如果人人都能效法,這個世界一定會比今天更美好。

要保證一件事能夠成功,保持彈性的做事方法絕不可少。要你選擇彈性,其實也就是要你選擇快樂。在每個人的人生中,都必然會遇到諸多無法控製的事情,然而隻要你的想法和行動能保持彈性,那麼人生就能永葆成功,更別提生活會過得多快樂了。蘆葦就是因為能彎下身,所以才能在狂風肆虐下生存,而榆樹就是想一直挺著腰杆,結果被狂風吹折。如果你能好好培養上述那些情緒,就必然會覺得人生充滿快樂。

當安東尼·羅賓把快樂這一項加在最重要的追求價值表裏時,大家都說:“你跟我們不太一樣,你似乎很快樂。”事實上,羅賓是很快樂,可是卻從未表現在臉上。你知道嗎,內心的快樂跟臉上的快樂有很大的差別,前者能使你充滿自信,對人生心懷希望,帶給周圍人同樣的快樂。臉上的快樂具有能消除害怕、生氣、挫折、難過、失望、沮喪、懊悔及不中用的能力,當你不管遭遇了什麼事,硬是在臉上浮現笑容,就會使你覺得再也沒什麼比這個更讓你難受的了。

要想在臉上表現出快樂的樣子,並不是說要你不去理會所麵對的困難,而是要知道學會如何保持快樂的心情,那樣就有可能改變你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隻要你能臉上常帶笑容,就不會有太多的困難能引起你的痛苦。

想讓自己很容易便覺得快樂,你就必須充滿——活力。

這是很重要的一種情緒,如果你不能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那就很難享受到擁有它的快樂。你要經常注意自己是否活力充沛,因為一切情緒都來自於你的身體,如果你覺得有些情緒溢出常軌,那就趕緊檢查一下身體吧。你的呼吸怎樣?當我們覺得壓力很重時,呼吸就會很不順暢,這樣就慢慢把活力耗竭掉了。如果你希望有個健康的身體,那就得好好學習正確的呼吸方法。

另外一個保持活力的方法,就是要維持身體足夠的精力。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我們都知道每天的身體活動都會消耗掉我們的精力,因而我們得適度休息,以補充失去的精力。根據研究調查,大部分的人一天睡6到7小時就足夠了。還有一個跟大家看法相反的發現,就是靜坐並不能保存精力,這也就是為什麼坐著也會覺得疲倦的原因。要想有精力,我們就必須“動”才行。研究發現我們越是運動就越能產生精力,因為這樣才能使大量的氧氣進入身體,使所有的器官都能活動起來。惟有身體健康才能產生活力,有活力才能讓我們應付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問題,由此可知,我們一定得好好培養出活力,這樣也才能控製生活中的各種情緒。

當你的心充滿一些具有活力的情緒,那麼經由對人群的服務,可以讓大家一同來分享富足。

如果你真心希望你的人生能不斷成長,那麼就得有像孩童般的好奇心。孩童是最懂得欣賞“神奇”了,因為那些神奇,能占據孩童的心靈。如果你不希望人生過得那麼乏味,那就讓生活中多帶些好奇心;如果你有好奇心,那麼你便會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有奧妙之處,你就能更好地發揮潛能。

這是個環環相扣的道理,你有必要好好去研究,好好發揮你的好奇心,那麼人生便是永無止境的學習,其中全是發現“神奇”的喜悅。

一個人的內在修養決定著一個人的行為、言語,決定著他能否受到社會的歡迎。推銷自己,需要與人接觸,具備一定修養的人,就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沒有修養的人就會顯得行動粗野,令人討厭,不會受到歡迎。

做社會需要的新型人才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我們國家對人才的需要會發生變化,傳統的人才觀念也會變化。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就是新型人才。一般來說,對新型人才是從以下幾個方麵界定的:

首先,是與新技術革命浪潮有關的人才。這就是各類高科技人才。他們涉及到信息科學技術、生命科學技術、新能源科學技術、環境科學技術、新材料科學技術、空間科學技術、海洋科學技術、軟件科學技術等等領域的人才。

其次,是同入世有關的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與國際開發、更加開放對經濟發展有關的人才。這方麵主要是精通外語、學有專長的複合型高級管理人才,具有涉外知識、擅長商務談判的人才,金融、保險、財務管理人才,律師、注冊會計師、國際化的經貿人才等等。

第三是與產業調整、發展相關的人才。

第四是與現代化社會發展有關的人才。例如信息業人才、園藝家、旅遊人才、物業人才、幼兒教育人才等等。

新型人才就是能夠推動社會生產向前發展的人才,其中,推銷人才就是現在最需要的人才。因為,不論是高新技術,還是一般產品,不論是國際還是國內,都需要向外推銷,也就是說各行各業都需要推銷員。

一個好的推銷員就可以救活一個企業,就可以使市場運轉起來,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

我的一個同學大學畢業以後,一直感到不得誌,在大學裏教課排不上隊,在大學裏管後勤,他又覺得專業不對路,一氣之下,調到出版社工作。

在新的工作單位後,他發現這個出版社積壓了大批的書籍賣不出去,堆了幾個大倉庫,出版社的資金周轉不開,效益不好,職工們的情緒很差。

這時候,他就產生了一個想法,自己去把這些賣不出去的書推銷出去。

這幾個倉庫的書是社長最頭疼的事情,有人承包,求之不得,馬上就和他簽了承包銷售合同。

不到一年的時間,書推銷完了。出版社收回了大筆資金,我的同學也發了一筆財,從此也開始了他的推銷生涯。

現在,他已經是一位百萬富翁了。

他的例子是社會發展的結果,傳統的銷售方式因為社會發生了變化就需要改變,他恰恰適應了這種改變,出版社的書一直都是等著顧客來買,沒有人來買,就積壓起來了。他是走出去找顧客,使“養在深閨人不知”的書籍全部推銷出去。他是最早具有市場意識的人,他不光救了出版社,也救了他自己。是自己成為這個社會的新型人才,實現了他要有一番作為的抱負。

人隻有不斷地改變自己,順應社會的發展,就能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也就能夠成功地推銷自己的思想和才能,最終獲得人生的成功。

精通業務是推銷的捷徑

加入TO後,競爭,尤其是熱門職業的競爭會更加激烈。各人都有自己的擇業目標,那麼,求職是否有捷徑呢?有,這就是精通業務和善於學習。

美國著名經營學者喬·馬拉斯和戴維·霍拉斯在《成功的奧秘》一書中講述了這樣兩個故事:有個南非的農場主,一心想發大財,於是,賣掉賴以為生的農場,離鄉背井去找鑽石。結果錢花光了,鑽石還未找到,淪為乞丐。可歎的是,那個買主就在他的舊農場裏找到了鑽石礦。正當買主大發鑽財的時候,老農場主在貧困交加中默默去世。

有個南美的寡居女農場主,做夢也想讓兒子成為礦物學家,賺大錢。她含辛茹苦地把兒子送進大學,獲得了學位。兒子畢業後,在一家石油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回家後,賣掉農場,把母親接到城市,去發展他的事業去了。可惜的是,新的農場主在他母親經常擠進擠出的一道狹窄石門旁,發現了兩道發亮的痕跡,於是找專家化驗,證實是金礦石,進而找人鑽探,發現了一個大金礦,且是世界上最富金礦之一。

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些人腳下有鑽石,身邊有黃金,卻身在寶中不識寶,硬是要離開本行,遠走高飛,去圖什麼大財,結果讓大好機會白白從眼皮底下溜走。

知名度較高的中外企業家,大多數是在本行獲得成功的。比如美國的全球首富比爾·蓋茨,微軟公司能雄霸天下,與蓋茨本人就是個軟件設計高手息息相關。再比如,美國的汽車大王福特,從第一眼看見路上行走的機械開始,發誓要發明代替人力的運輸工具,於是從機械廠學徒開始,17年如一日,與機械打交道,不斷摸索,改進,終於創造出當時世界上跑得最快的汽車,因而,自己也成為福特汽車公司的大老板。又如,香港的“藥材聖手”姚雲龍,開始在藥店當學徒,後來與師兄弟合開藥店,最後,自己獨開藥行,最終成為香港和台灣以及東南亞最有名的中藥行。再如,四川的劉延登,17歲那年,揣著9.2元錢到廣州闖天下,被一家機製磚瓦廠錄用。他一邊當苦力,一邊鑽研如何使產品出得好,出得快。由於他幹得出色,不久便成為工頭。繼而,他借錢承包了磚瓦廠,當年就賺了200萬元。以此為基礎,他進一步擴大經營,不到10年時間,他屬下的企業資產達到上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私營企業之一。這類事例,舉不勝舉。

為什麼精通本行容易獲得成功呢?首先,容易贏得客戶的信任。在生意場上,一個經銷者如果能對自己的商品了如指掌,不但能說出它的每一道工序及工錢,它的用料及價格,還能說出它跟其他同類產品相比獨有的特點與優點,又能正確而熟練地回答客戶的質疑,那麼,隻要價格合理,客戶定會欣然向他訂貨的。為什麼?因為他在客戶心目中是一個行家裏手。客戶自然地對他的商品建立起了信任感。相反,如果一個經銷者對自己所經銷的商品,一問三不知,對用料、工序和特性等說不出ABC,那麼,十有八九的客戶會搖頭。

其次,容易贏得屬下的擁戴。經營實踐表明,一家企業要搞好,屬下員工真心擁戴領導,與領導同心協力,至為重要。而領導贏得屬下真心擁戴的最重要一著,是本身的業務精通,技術過硬。帕立得跨國公司的老板藍得,是一個尚未畢業就投身光學研究的人。他從獲得的光的偏極板專利開始,到發明立刻線等等,至今擁有240多項發明。他是國際上公認的光學權威。他在自己創辦的帕立得公司裏,從他的副手到司機,上上下下,無不對他非常尊敬,打心底竭誠擁護。因而,他的公司精誠團結,成就驚人。有專家統計,在30年代公司初期,買他的100美元股票,現在已經升值30多萬美元。

第三,在熟悉的本行做生意不易上當受騙。生意場上,欺負生手是人人皆知的,而本行生意則可能少吃一些虧。有位先生原來在紡織係統工作的,前幾年隨著潮流下海弄潮,聽說做塑料原料生意很好賺錢,就掛起化工原料公司的牌子。第一次,他做國外進口原料,因為型號搞錯,貴進貴出,虧損10萬元。第二次,他進了走私貨,本想扳回第一次的老本,大大撈一把,誰知請內行的朋友一看,是假貨。他想追損失,但是,自稱台灣人的走私者,早已攜款逃之夭夭。就這樣,他東拚西湊弄來的50萬元本錢,隻兩下就化為泡影。

所以,幹什麼事都要精通業務,成為行家。當然,說本行容易成功,關鍵在於一個“精”字。所謂“精”,就是對本行的技藝、事務都要精通,且要有過人之處,有獨到之處。如何做到這一點,最根本的一點是虛心學習,博采眾長。

在好萊塢,有一個頂尖導演叫斯皮爾伯格,他導演的《外星人》和《奇兵奪寶》,創造了8億多美元的利潤。自然,他也成了功成名就的億萬富翁。他的成功完全得益於他對本行的精通與獨創。他在12歲時就迷上了母親買的8毫米電影攝影機。他無師自通,自導自演,到16歲時就已經拍了15部短片。後來,為一個商人拍一部叫《安伯林》的影片,被好萊塢老板看中,進了環球公司。進了公司後,他因為年輕,導演的戲不多,於是,什麼都學,很快,他便能做除了化妝之外的一切製片事務,並對年長的各位導演的風格有了深刻的理解。可以說,他對這一行熟到了了如指掌的程度。在此基礎上,他將重年的幻想與現實巧妙地結合,以後連續成功地導演了《大白鯊》、《外星人》等傳世佳作。

何文翔在《馳名香港的練馬師——簡炳墀》一文中,也提到了簡氏如何獲得逾億財富的秘密:“到七二年,簡氏被馬會派往澳洲受訓回來後,升為副練馬師,先後派往賓士、蘇賓諾夫、歐金洪等多個馬房見習。四處的廣聞博采,使簡氏博采眾長,技藝大增,學到不少工夫,如賓士在飼料搭配及釷藥運用方麵的獨到之處,蘇賓諾夫特別注重馬房清潔,歐金洪料理傷殘馬的回天之術,等等。簡炳墀在替人賣命時,偷學各家技藝,綜合他們的特長,不斷加以改良,成為自己的一套操馬方法。”因為簡氏在練馬方麵有獨到之功,所以,此後上他的練馬房找他練馬的人絡繹不絕,因而財源滾滾,成為巨富。

憑借經驗推銷自己

自身經驗也潛伏著商機。俗話說:“隔行如隔山。”選擇一個自己一無所知的行業作為發展方向,這是要特別慎重的。對你來說,選擇賺錢門路應盡可能地挖掘自己經驗,從中抽取有商業價值的東西加以發揮,這樣你才能夠找到一個比較熟悉的行業,而不應跳進一片混沌的海域。選擇自己比較熟悉的行業,就能夠擁有更多的信息,知道什麼產品有市場、有前途,知道不同產品的優劣及消費者的要求,知道市場的發展方向,就能夠作出正確的判斷與決策。

人生的各種經驗,並非一種簡單的堆砌,而是一個人閱曆的集結,智慧的積累和能量的儲備。從這個意義上講,經驗是你擁有的一筆無形的資產,不去開發而遺忘它,意味著浪費和損失。對於每個人而言,無論是愉快的經曆,還是痛苦的經曆,或者漫不經心的經曆,都潛伏著可供利用的商機。隻是這些資源通常被你忽視和未被開發而已。如果你想進入市場找賺錢的門路,卻又勢單力薄,財力匱乏,那你就更要重視自己豐富多彩的經驗,從你感受最甜、最苦、最澀、最深切的地方開始,去尋找、領悟、抽取蘊含其中的商業機會,然後加以發揮、拓展,最後獲取謀生、創業的成功。經驗作為你獨有的一種資源,隻要你有心去利用,苦辣酸甜都是金。

小英原本是鄭州市某商場的售貨員,失業後,正當她徘徊之時,碰上了當售貨員時認識的小張。小張是南方某服裝廠的業務員,前些年因業務上的聯係沒少和小英打交道,小英的幹練給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這次見麵兩人一聊,感慨一番,轉入正題,小張出了主意:“咱們不如合作在夜市上租上攤位,我負責進貨,你負責銷售,批零兼營,賺的錢五五分成。”兩人一拍即合。從此,在那燈火通明的夜市上小英開始為她自己的買賣吆喝上了。由於小張提供的貨價廉物美,再加上小英推銷有方,生意做得頗為紅火,一個月的收入已超過了在單位半年的工資。

現在,社會上很多失業下崗的工人都不知道到哪裏去尋找自己的職業,其實隻要認真地思考一下,根據自己過去的工作經驗,結合市場上的需要,你就會發現自己的出路,就會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職業。

經驗是人生的本錢,是無價之寶。關鍵在於應用,要找到能夠發揮自己經驗的地方,大膽自信地去表現,你就能夠把自己推銷出去。

不要吝嗇你的讚詞

威廉·詹姆斯教授說過:人性的根源有股被人肯定、稱讚的強烈願望,這是人和動物的最大不同點。人類的文明也是受此願望的影響而推展進行的。

約翰·德恩教授說:想成為萬人敬仰的偶像是人類與生俱有的本能欲望。

這種渴望不斷地啃噬著人的心靈,懂得人類這種渴望的人,便可以贏得最廣泛的支持者和朋友,便可以獲得別人的心。沒有這種被別人肯定讚美的渴望,就不會有現在的一切文明,我們同禽獸也不會有兩樣。

就是這種渴望,促使很多作家寫下不朽作品;就是這種渴望,使富商們積聚了用之不竭的財富;就是這種渴望,使他們在公務員的職位上兢兢業業默默奉獻;就是這種渴望,使你想要有新款式的衣裝,最新式最豪華的汽車,還要再炫耀一下你聰明的孩子;正是這種渴望,使你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美國一家超級市場的老板,和兒子有隔閡,常批評兒子。

有一天,他去兒子主管的店檢查的時候,發現那家店由虧損變為盈利,而且顧客和店員都很喜歡他兒子。

他把兒子叫到一邊。說:“你做得太好了,沒有人比你更能招待這麼多的顧客!”沒想到人高馬大的兒子竟然高興地流出了眼淚,他說:“爸,你從來沒有這樣稱讚過我,我很高興你對我有這樣的感覺。”

這位父親後來對別人說:“這是我兒子長大以後,我與他的第一次真正的溝通。”

很多年以前,在倫敦一家販賣紡織品的工廠裏,有一位少年每天5點鍾就起床,連續做14個小時打掃衛生等雜活,他受不了這種近乎虐待的勞動,忍耐了3年,再也無法待下去了,於是連夜離開,步行了約15公裏,跑到母親幫傭的地方。

一見母親,他竟自歇斯底裏地哭了起來,對母親說,如果再到那家工廠做事,不如死了算了。後來他寫了封信,給母校校長。幾天後,他收到校長的回信,信上說他是一個聰明能幹的小孩,不適合做那種吃力的工作,應該做用腦子的事,並介紹他去當教師。

這一稱讚競改變了這位少年的前程,使他在英國文學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他一生共寫了77部書,靠一支禿筆便賺得一百萬元美金。

他就是威爾斯。

每個人都渴望受到稱讚,因為稱讚能使人的內心產生一種自信,使人能夠獲得一種力量。

“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我們的孩子,做父母的都應該眼含熱淚地欣賞他、擁抱他、稱頌他、讚美他,為他們感到自豪,這才是每個孩子的成才之本。”

這是一位聾童父親在為改變女兒命運的坎坷途中發現的一個奧秘。

聾童叫周婷婷,是第二屆全國十佳少先隊員。

她父親周弘含著淚講述了他把啞女培養成神童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