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嫉妒是毒藥,解毒的方式是超越(1 / 3)

嫉妒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來自與他人盲目的比較。許多時候,我們常常會因為別人的“優秀”而為自己的“良好”痛苦。嫉妒是一把雙刃劍,用不好時,它會吞噬一個人全部的快樂,用在得當的地方,嫉妒也可以是一種激勵人心的力量。

生活實例

不要垂涎別人碗裏的奶酪

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的著名心理學家諾曼·文森特·皮爾博士就提出,人們每天感覺心情愉快的時間已經大大地縮短了,從以往的平均每天1/3的時間,退減到了每天隻有1/5的時間,這是泛指世界一些發達國家的人群而言。到了90年代,許多發達國家的生活水平又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人們每天感覺心情愉快的時間卻更少了,平均還不到每天的1/9。

越來越缺少愉快,已經成了全人類的一個通病。2000年初,一個國際研究調查組織對25個經濟發達國家的國民進行的一項“你是否每天都很愉快”的抽樣調查表明,60%以上的人似乎沒有什麼可以讓人感覺愉快或知足的事情。沒有房子,想房子;有了房子的,還想要大房子;有了大房子,發現還有更好的房子。沒有私人汽車,想私人汽車;有了私人汽車,發現還有那麼多比自己的私車更好的車。這些比較和嫉妒,都深深地壓在人們的心裏,使人們比以往更加貪婪、更加不滿足。

某個農場主清晨出去為自己的葡萄園雇工人。他與工人議定一天給一個“德納”,就派他們到葡萄園裏去了。

約在第三時辰,他又出去,看見另有些人在街上閑站著,就對他們說:“你們也到我的葡萄園裏去吧!一天我給你們一個‘德納’。”他們就去了。

約在第六和第九時辰,他又出去,也照樣做了。

約在第十一時辰,他又出去,看見還有些人站在那裏,就對他們說:“為什麼你們站在這裏整天閑著?”

那些人對他說:“因為沒有人雇我們。”

他對他們說:“你們也到我的葡萄園裏去吧!”

到了晚上,葡萄園的主人對他的管事人說:“你叫他們來領工資,由最後的開始,直到最先的。”

那些約在第十一時辰來的人,每人領了一個“德納”。

那些最先被雇來的人,心想自己必會多領,但他們也隻領了一個“德納”。

他們一領到錢,就抱怨農場主,說:“這些最後雇的人,不過工作了一個時辰,而你竟把他們與我們這整天受苦受熱的同等看待,這公平嗎?”

他答複其中的一個說:“朋友!我並沒有虧負你,你不是和我議定了一個‘德納’嗎?拿你的走吧!我願意給這最後來的和給你的一樣。難道不許我拿我所有的財物,行我所願意的事嗎?或是因為我對別人好,你就眼紅嗎?”

太多的人因為盲目地和別人比較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許多時候,我們感到不滿足和失落,僅僅是因為覺得別人比我們幸運!如果我們安心享受自己的生活,不和別人比較,在生活中就會減少許多無謂的煩惱。

生活中每個人的遭遇都是不同的,我們正處於什麼樣的環境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某一個特定的環境中,保持了怎樣的心態。有的人在失敗後總是自我貶低、自我責備,感覺自己不如別人,他們似乎很願意暗示自己是一個脆弱的、一個毫無競爭能力的人。因此,當他們麵臨新的挑戰、新的工作,或新的環境,就會茫然失措、無所適從。失敗的恐懼會深深糾纏著他們的內心,使其無法擺脫。

在許多人看來,要麼失敗,要麼成功,既然失敗了,那就不會成功。而事實上,事情的結局並不能作“要麼成功、要麼失敗”的簡單劃分,介於“失敗”和“成功”之間的情況是無窮無盡的,在“我失敗了3次”和“我是個失敗者”之間有天壤之別。而且,心理上的失敗也不等於實際上的失敗。有的時候,一個人在心理上感到失敗了,而實際上他正在前進過程之中。而一個人隻要心理上不屈服,他就沒有真正失敗。

一位心理醫生曾接待過一位患者,他是一名建築工人,幹這一行已經有許多年,很多林立的高樓大廈都曾留下過他的身影。但是他卻沒有任何成就感,相反,他很討厭自己,有時甚至想從建築工地的高樓上跳下去一死了之。

為了幫助他,醫生詢問了他過去的生活。他說,他這一生總有擺脫不了的煩惱。小時候上學,老師說他傻,是一塊廢料。他忘不了那句話,從那以後,他一直討厭自己,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好幾門功課不及格,最後終於逃學了。從此,他認為自己就是失敗者。“你應該這樣對待自己,”醫生說,“你失敗過,但是你為什麼不能有失敗呢?每個人都曾經有過失敗,當你看到失敗的同時,也應該看到成功。擺脫過去,看一看自己已經取得的成績:這些年來,你工作穩定,已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你結了婚,有了孩子,而且孩子們都快長大成人了;你的女兒又上了大學,學習成績也相當不錯。你用自己的辛勤勞動支持他們,並且創造了一個很好的環境讓他們健康成長,你想這不是成功又是什麼?”他臉上掠過一絲微笑:“我從來沒有這麼想過。”“別老記著自己的失敗,不要將自己的心囚禁在曾經有過的失敗中不能自拔。你已經成功了,多想想這些成功的果實,這樣,你才知道什麼叫做享受。”

一個人,當他將自己的目光鎖定在一個點上時,這個點會像正在充氣的泡泡一樣,越變越大。所以,如果我們的思維總是聚焦於失敗、打擊或不幸,那麼這份失敗、打擊或不幸的陰影會加倍地存入你的內心,漸漸成為你的負擔,久而久之,讓你不能負荷。

很多時候,我們隻是被心靈所束縛,而並不是我們麵對的壓力有多大。卸下你的心靈枷鎖,你的惡劣情緒便消失了。即使我們麵臨困境,也不要承認它們有多惡劣,不要管它們的力量有多強大,不要憂慮它們的出現,而將你的注意力轉移到別處,這樣做了以後,它們惡劣的特性就不複存在了。既然它們的益處或壞處是由你的思想決定的,那麼這個思想就是你最重要的思想。

愛情實例

嫉妒和愛不是一回事

人很少有滿足的時候,因為總覺得別人比自己幸福,被忌妒啃噬的心怎麼可能會有快樂可言。我們更應該了解的是,忌妒心其實與金錢和地位無關,即使你擁有了一切,隻要忌妒還在,你就永遠不能安心。

從前,有一個國王,他權傾天下,擁有了一切世人想要得到的東西,然而他卻很鬱悶:“看那些天上的神仙整天衣食無憂,可以四處雲遊,真叫人忌妒!”“日理萬機的生活真是好辛苦啊!”苦悶之餘,國王到禦花園裏散心。

讓他感到奇怪的是,花園裏的花和樹都枯萎了。

“你昨天不是還好好的嗎?今天怎麼就枯萎了?”國王對橡樹說。

“我沒有鬆樹那麼高,於是我一直不停地往上提升自己,結果我的根脫離了土壤……”橡樹有氣無力地說。

“可是,鬆樹為什麼也死了呢?”國王好奇地問鬆樹。

橡樹又說:“它不能結和葡萄一樣的果子,終日難過,不久就氣死了!”國王聽了感到很詫異。

他更加詫異地問葡萄:“連鬆樹都羨慕你,你怎麼也奄奄一息了呢?”

“您看,我一直不停地拚命生長,可還是不能開出鬱金香那樣美麗的鮮花……恐怕我就要抑鬱而死了……”

這時,國王發現他的腳旁邊生長著一棵茂盛的小草。

國王好奇地問小草:“別的植物都枯萎了,隻有你還在茁壯地生長,這是為什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