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心態,你選擇什麼 (7)(1 / 3)

這隻破碎的咖啡杯,恰恰使我們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過去的已經過去,不要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生活不可能重複過去的歲月,光陰如箭,來不及後悔。生活中的每一份養料都是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得來的,在以後的生活中不要重蹈覆轍,要知道“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錯過了就別後悔。後悔不能改變現實,隻會消弭未來的美好,給未來的生活增添陰影。讓我們牢記卡耐基的所說的這段:要是我們得不到我們希望的東西,最好不要讓憂慮和悔恨來苦惱我們的生活。且讓我們原諒自己,學得豁達一點。

盡管每個人忘記過去都是十分痛苦的事情,但事實上,過去的畢竟已經過去,過去的不會再發生,你不能讓時間倒轉。無論何時,隻要你因為過去發生的事情而損害了目前存在的意義,你就是在無意義地損害你自己。超越過去的第一步是不要留戀過去,不要讓過去損害現在,包括改變對現在所持的態度。

喬治五世在白金漢宮的牆壁上寫下這幾句話:不要為月亮哭泣,也不要因做錯事而後悔。

布思-塔金頓在他六十多歲的時候,有一次低頭看著地上的地毯,眼前一片模糊,他無法看清楚地毯的花紋。他去找了一個眼科專家,發現了一個不幸的事實:他的視力在減退,有一隻眼睛幾乎全瞎了,另一隻離瞎也不遠了。最後,他最怕的事情終於降臨到他的身上了。

塔金頓對這種“所有災難裏最可怕的事”有什麼反應呢?他是不是覺得“這下完了,我這一輩子就此完了”呢?沒有,他自己也沒有想到他還能活得非常開心,甚至還能善用他的幽默感。以前,浮動的“黑斑”令他很難過。它們會在他眼前遊過,遮擋住了他的視線,可是現在,當那些最大的黑斑在他眼前晃過的時候,他卻會說:“嘿,又是黑斑老爺爺來了,不知道今天這麼好的天空,它要到哪裏去。”當塔金頓終於完全失明之後,他說:“我發現我能承受我視力的喪失,就像一個人能承受別的事情一樣。要是我五種感官全都喪失了,我知道我還能夠繼續生存於自己的思想之中,因為我們隻有在思想裏才能夠看,隻有在思想裏才能夠生活,不論我們是否知道這一點。”

塔金頓為了恢複視力,在一年之內接受了十二次手術,為他動手術的是當地的眼科醫生,然而他沒有害怕,他知道這都是自己必須去做的事情,他知道自己沒有辦法逃避,所以惟一能減輕他痛苦的辦法隻有一個,那就是爽快地去接受它。他拒絕在醫院裏用私人病房而和其他病人一起住進大病房。在他必須接受好幾次手術時,他還試著使大家開心--而且他很清楚在他眼睛裏動了些什麼手術--他隻是盡力讓自己去想他是多麼幸運。“多麼好運,”他說,

“多麼妙啊,現代科學發展得如此之快,能夠在人的眼睛這麼小的東西裏動手術。”

一般人如果要忍受十二次以上的手術,仍然過著那種不見天日的生活,恐怕就要變成神經病了。可是塔金頓說:“我可不願意把這次經驗拿去換一些更開心的事情。”

這件事教會他如何接受不可改變的事實,這件事使他領悟了約翰-彌爾頓所說的:“瞎眼並不令人難過,難過的是你一直處於瞎眼的悔恨之中!”

人生不能永遠停留在懊悔之中,要坦然地麵對現實,做生活的強者,把最美好的希望留在明天,而不是常常回憶已失的美麗。

選擇冷靜--衝動是成功的大敵

在人生路上,當我們遇到坎坷、挫折和危險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冷靜的頭腦,控製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被一時的困境衝昏了頭腦。你雖然不必像演戲那樣,令人覺得你深不可測,但情緒的表現絕不可過度,尤其不能過於衝動。俗話說:“衝動是魔鬼”,憑著一時衝動,那隻是匹夫之勇,明智的人卻能清醒地認識到動怒的危害,即使身處逆境,也不輕易動怒,而是心平氣和地麵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