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登聽後,笑了笑,說道:“我已經辭官多年,再也無出仕之心,隻怕會讓貴客失望了。”

高麟聽後,心中不喜,喝問道:“你當真不願意做官?”

“恕難從命。”陳登拱手道。

高麟道:“既然如此,那就別怪我無情了。壽春城中有百姓五萬多戶,少說也有十幾萬人,此城雖然堅固,可惜我兵少,吳軍知道我占領了壽春,必然發兵來奪。到手之地,我不願意就此放棄,但是如果吳軍果真強攻,我軍又抵擋不住,也隻能被迫遁走。但是臨走時,我會一把火燒了壽春城,將城中一切付之一炬,省的留給吳軍了。這樣一來,城中百姓就會因此而葬身火海,或者流離失所,這一切的一切,就是你不給我當太守所帶來的災難……”

陳登聽後,眉頭便緊緊地皺了起來,不知道高麟說這話到底是真還是假,但是不管真假,他都感受到了高麟所帶來的一種威脅。

郭嘉急忙插話道:“一將功成萬骨枯,此乃至理名言。先生多年來散盡家財,救濟百姓,為的不就是收買人心嘛。如今全城百姓都人盡皆知陳元龍是一個大賢才,如果由你出任太守一職,城中百姓也就有了主心骨。而且我聽說元龍先生智謀過人,我國斥候來報,說孫策親自率領五萬精銳從合肥一路狂奔過來,目的就是爭奪壽春。敵軍勢大,我軍人少,恐怕不能久守。但是以元龍先生之高才,雖然吳國五萬之眾來犯,也必然有破敵之策。我此次和殿下一同前來,為的就是來向先生求計,還請先生不吝賜教。”

陳登雖然桀驁不馴,但是畢竟在乎自己的一世清名,先是為高麟威逼,現在又見郭嘉如此禮賢下士,心中也略有微動。

郭嘉察言觀色,看到陳登已經被自己的話說的有所心動,便繼續說道:“先生,此時此刻,我華夏國已經對吳國發動全麵進攻,無論任何人都抵擋不住我朝所發動的統一戰爭。漢末自黃巾起義,天下紛爭不斷,而後演變成為諸侯爭霸,而來也有二十年矣。我皇起於遼東,鏖戰於群雄之間,憑借其過人的膽識和高超的智謀平滅數雄,如今隻剩下吳國偏安一隅。本來我朝和吳國是盟國,但是前些日子吳國派人到我朝帝都刺探軍情,事發之後,吳國非但不承認,反而理直氣壯,於是我皇發怒,誓要統一大江南北,形成一個完好無損的國家,隻有國家統一了,才可以開辟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先生若在此時能夠助我華夏國一臂之力,也就是為統一大業添磚加瓦,日後青史留名,必然會流芳百世……”

“如果先生不肯的話,本王隻好下令屠城,城中十幾萬的百姓,都會因為先生一人而死,先生的心裏會好過嗎?”高麟趁機威壓。

郭嘉和高麟師徒二人一唱一和,配合的十分默契,陳登迫於壓力,長鬆了一口氣,終於抱拳拜道:“大將軍王、鎮國公同時來請,元龍若是再不肯,就是太不識時務了。更何況為了元龍一人,而將百姓陷於水深火熱當中,元龍心中也必然不會安寧。元龍願意暫代九江太守一職,待擊退了吳國強兵,還請王爺和鎮國公另請高明。”

“要做就做長久的,隻做一時,又有什麼意思?先生請盡管放心,雖然九江郡是吳國之地,可現在被我華夏國占領了,百姓就是我們華夏國的百姓,我又怎麼會忍心讓百姓受苦?先生若是以後拒絕,還不如現在拒絕,我高麟敢為天下先,一把火燒了此城,一了百了。”

陳登聽後,看高麟一臉認真的模樣,不像是說謊的樣子,心中暗想道:“久聞華夏國大將軍王行事果敢,並列雷厲風行,如果他真的這樣做了,倒是我陳元龍的罪過了。”

想到這裏,陳登便再叩首道:“那……就憑王爺吩咐吧。”

高麟聽後,哈哈笑了起來,一把抓住了陳登的手,拉著陳登便朝外麵走,一邊走一邊說道:“從現在起,你就是九江太守了。不過我華夏國已經廢郡立府,所以你現在就是九江知府,正二品大員,本王再讓你參軍事,為我龍鱗軍參軍。現在大敵當前,刻不容緩,我們現在就去太守府謀劃一切,還請陳大人不吝賜教。”

陳登一陣尷尬的笑了,沒想到高麟果真是雷厲風行,說做就做。

郭嘉跟在他們的身後,心中暗想道:“陳元龍一時之才俊,更兼在壽春百姓心目中威望極高,而九江各縣的百姓也是無人不識,無人不知。此次得陳元龍相助,九江郡必然會是我華夏國囊中之物,我隻需暫退幕後,讓陳元龍盡情發揮便可。”

一行人很快便回到了太守府,高麟也毫不猶豫的將地圖給打開了,然後指著桌麵上的地圖對陳登說道:“陳大人,孫策的大軍已經抵達到了這裏,先鋒部隊一萬騎兵下午便可抵達,我軍當如何破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