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9江東易主(3)(2 / 2)

“楚將田豫!”

“程將軍、韓將軍,請你們二位整頓兵馬,我要親自率軍出征,再攻江夏,要傾全國之兵滅楚!”孫策一臉煞氣地說道。

“兄長,我跟你一起去!”孫權也站了出來,握了一下懸掛在腰中的短劍,也是一臉殺氣。

眾人聽後,都麵麵相覷。最後,張紘勸道:“少主,大王立有遺命,一旦少主回國,便即刻繼任王位,並且囑咐少主悉心處理政務,待吳**備整齊,兵馬強壯之後,才可以發兵攻打滅楚……”

“國不可一日無君,當務之急,請少主繼任王位,執掌國中大權,至於滅楚之事,不可操之過急。滅楚之事事關重大,絕對不能草率,必須要做到兵力調度和糧草支度統一才行。少主,滅楚乃我軍頭等大事,然而請少主設身處地的想一想,以目前我軍之實力,怎麼可能打的過楚軍?何況,荊州水軍名動天下,我軍連一支像樣的水軍都沒有……”呂範抱拳義正言辭地說道。

孫策看了一眼呂範,覺得呂範說的極有道理,便點了點頭,說道:“那就擇選吉日,繼任王位,執掌全國。”

呂範很從容地笑了笑,他和孫策算是好友,又和周瑜交厚,所以他的話,孫策一般還是能夠聽得進去的,而且他也是據理力爭,以吳國的現狀出發,這才成功說服了孫策。

孫策祭拜了一番自己父親、母親,之後便攜帶群臣、諸王室回建鄴了。

路上,孫策單獨將呂範叫道了身邊,問道:“子衡,今天若不是你的話,我肯定會頭腦一熱,率軍就衝出去了,估計誰也遮攔不住我。真是太謝謝你了。”

“少主說的哪裏話,臣跟隨少主,就是要為少主著想,如今吳國利弊就擺在少主眼前,就算臣不說,少主俄而也會弄清楚的。”

呂範是汝南細陽人,黃巾之亂時,隨父遷徙到了揚州壽春避亂,孫策率領策瑜軍攻打壽春的時候,呂範便帶著一百多食客歸附了孫策,雖然沒能加入策瑜軍,但是沒有擋住他和孫策的友情。而且呂範很會察言觀色,也很會說話,所以深得孫策的信賴。

“子衡,以你之見,如果我軍要建立一支真正的水軍,當如何是好?”孫策想了一會兒,緩緩地問道。

“以臣之見,當效法燕國。”

“燕國?”孫策聽到這個名字就很頭疼,他一回到國家,就知道了之前的事情,也見到了闞澤,搞明白了孫堅出兵的真相。劉備絕對不會引火燒身的,那傳給孫堅他的死訊的人,必然就是高飛。所以,他的心裏也埋著一團火。隻不過因為燕軍強大,一直沒有發泄出來,準備臥薪嚐膽,徐徐圖之。

“少主還在為之前的事情耿耿於懷嗎?軍師張紘已經將事情解釋的一清二楚,先王出兵,並非因少主死因,而是確實看中了楚軍空虛的機會……”呂範後麵的就不再說了,怕引起孫策的反感,直接跳了過去,繼續說道,“燕國的大船想必少主也曾經見過,那麼大的船,絕非荊州水軍能比。雖然那船是海船,隻適合在海中遊走,但是燕國既然能夠造出那麼大的海船,就一定能夠造出其他各種各樣的船隻,也說明燕國的造船工藝一點都不比南方的人差。”

“你的意思是……”

“先王曾有遺言,要時刻保持和燕國的友好,之前和燕國簽訂的一些貿易契約,都要維持原狀。南船北馬,吳國的造船工藝也不差,可是缺少的是眼界,上一次燕國大船駛進曲阿的時候,沿江的漁民都震驚了,他們可從來沒見過那麼大的船。臣以為,當派遣工匠到燕國學習造船技術。”

“南人向北人學習造船技術?這不是天大的諷刺嗎?”

“少主,難道你還不明白嗎?燕王高飛絕非等閑之輩,他的一些想法和我們完全不同,鐵浮圖橫掃中原,如今燕軍的海船又如此雄偉,加上一些施政方針,都值得我軍學習。”

孫策想了想,也覺得確實有道理,他還從燕國帶回來了信鴿和連弩呢,燕軍正因為有這種看似很小的東西,才增加了他們的實力。他點了點頭,問道:“那你認為,當派何人為使,出使燕國呢?”

“非周公瑾莫屬!”呂範回答道。

“公瑾?哈哈哈……確實非他莫屬,他可是燕國的郡馬,以他為使到燕國,萬事都會變得相對輕鬆起來。”

如果您覺得《橫掃三國的東方鐵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3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