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事論事的說,大宋的士大夫們都不傻,正如黃傑因禪讓之事看白了趙佶一般,他們也從趙佶後來要搞複辟這事上給他下了定論,所以如今朝中除了幾個特傻特天真的人還把趙佶看成是個寶外,其餘的人絕大多數都將他視為了一個活著的“不”吉祥之物。
大夥其實都看著呢!沒有大小兩位官家這幾年搞事情,大宋不也過得挺好麼!
而且,趙福金這個晉王雖然不怎麼會搞朝政,可她也沒亂指揮啊!大宋朝廷內外由著幾個能相、明相商量著操持,不也一切都挺好的麼?
不過,本來這事要是冷處理一下,倒也說過去就過去,可偏偏趙佶好事不幹,非得要下什麼罪己詔,而且還在罪己詔裏隱晦的說什麼趙桓既忤逆不孝、又狂妄自大要封禪泰山,這才引來國難,所以罪不在寡人雲雲。
這退位的太上皇倒也還能稱朕,可趙佶偏要自稱寡人,寓意自己是孤家寡人,結果如此“罪己”的詔書自然又引來朝野聳動,從來不怕事大的太學生幹脆在臘月初八這日,以東京城中各處賑濟臘八粥為由聚集,以摔碗為號,竟是糾集了三千餘人衝撞龍德宮,嚇得剛剛起身的趙佶僅穿一身內衣爬上了龍德宮中後花園的假山之上不敢下來,結果受了風寒從此一病不起。
至於黃傑這邊,他倒也不能對宋廷簽署的議和協議不聞不問或者說是陽奉陰違,在金國十分有誠意的按約率先撤出大同,又放了趙佶南歸之後,北征大軍也停止了一切攻伐之事,就地在遼陽整編。
十月初,在確定了趙佶的儀仗進入得勝關順利返回宋境之後,共計五十三萬北征大軍宣布班師。
不過,宣布班師是沒錯了,但具體怎麼個班師回朝的實施步驟,自然也就要在研究研究、考慮考慮、商議商議、協調協調。
旋即,合計約有二十二萬餘河北諸路招募的敢戰士以及正兵、輔兵以朝廷的命令就地卸甲改籍,安置耀州、遼陽,分發土地設立軍屯,成為了屯田戍邊軍戶。
其後,剩餘的三十一萬大軍之中,隸屬京畿各路、禁軍以及西北各軍的戰兵約十八萬餘人,開始分批撤回大宋。但由於海上運力有限,因此宋軍特別通報了一下金國,這批戰兵估計要用時十八個月才能全數撤回,大概也就是每個月撤個一萬人的規模。
如果金國方麵等不及的話,倒是可以商量一下讓宋軍借道錦州走得勝關歸宋的事情。
對此金國方麵表示:我們能怎麼辦?我們也很絕望啊!我們那裏敢給你們幾十萬大軍借道啊?你們該幹嘛就幹嘛吧!
最後的最後,在最後剩下的十三萬人馬中,劃了六萬精銳設立鎮遼軍,軍州治所設在耀州的湯池堡,而鎮遼軍節度使的官印則掛在了遼國公黃玄霸的脖子上。
其餘的七萬人,三萬作為遼陽守備廂軍,另外四萬則充為遼陽城中百姓,也就這麼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