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沒想到,如今竟然會敗給宋軍的騎兵,這自然叫金軍上下都是一片愕然。
當然了,金軍上下也自然不知道,先不說折家軍乃是如今大宋境內,戰鬥力最強的騎兵部隊了,光是黃傑為了把這支騎兵打造成可以抗衡如今的金軍和以後的西夏、北遼等國騎兵的精英部隊,在折家軍身上下的本錢就能嚇得他們集體大小便失禁。
兵器,全是用黑科技造出的超強千煉精鋼;鎧甲,外麵不但套著冷鍛鋼片,裏麵還襯著整體衝壓鍛造的板甲;戰馬更是這些年跟西夏、北遼和吐蕃倒換來的良馬;至於訓練、待遇這些,更是不要多說。
所以,如今宗弼手上還屬於草創階段的“鐵浮屠”碰上了差不多屬於巔峰狀態的“折家軍”,如這般戰敗倒也不冤!
話說,也就在黃傑派人去宗望要不要再戰的時候,便也見得折彥斌、折彥武、折彥野並領著一個普通軍兵,渾身浴血的前來交令。而那小兵手中還捧著個首級,近前來定眼一瞧,卻是早前才照麵不久的銀烏魯,瞧他怒目圓睜的模樣,該也是覺得自己死得不明不白。
此戰,作為中軍指揮的折彥武負創七處,其中四處箭傷、三處割裂傷,不過瞧他雖然肩背之上插著折斷的箭矢,但麵色紅潤,走路步伐穩定,箭矢應該未能破甲,所以屁事沒有。至於折彥野和折彥斌二人,倒也都是有傷在身:折彥野左肩中招,已經裹紮完畢,僅是臉色看起來有些蒼白,聽軍醫報備乃是被長槍紮透了肩甲傷及骨頭,已經清創縫合完畢。
至於折彥斌,渾身上下除了臉上有一道三寸長的擦傷,後背的披風有十幾個被箭矢射出的孔洞外,唯一嚴重點的傷勢便是右手脫了臼。
三人來到軍前,先向折可適交了軍令,並報得陣斬了金軍此陣領軍將領銀烏魯,全軍陣亡一百一十七人,傷二百五十三人,而陣斬金軍得屍三百七十七具、俘七十六人,更得全馬(無傷)四百八十二匹、傷馬一百二十八匹、死馬六十七匹,甲具、兵器不計,大獲全勝!
待得折可適轉身向黃傑交了軍令後,黃傑便也哈哈撫須大笑道:“此戰折家軍揚我大宋軍威,壯哉!威武哉!傳本王軍令,參戰軍卒全體記三等功一次,折彥斌、折彥武、折彥野各記二等功一次,斬首敵將者折鐵虎,記奇功一次!”
待得黃傑軍令傳下,城上城下一片歡騰,待聽得金軍陣中再次敲響金鉦之聲,全軍緩緩後撤時,黃傑這才下令放了二十一聲號炮,全軍打道回城,得勝而還!
不久,便有信使奔出遼陽,報大宋乾道三年五月初一,金宋於遼東遼陽府城牆交戰,三陣全勝,並討取敵將三人,陣斬敵軍三百七十七人,以“末捷”向朝廷報功!
呃!“末捷”也就是“末等的捷報”,這個梗恐怕隻有經常打出“大捷”的童貫才明白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