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呂克給亞曆山大的報告裏列出了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關係,這種新穎的學說引起了亞曆山大很大的關注,這種東西他們之前是沒有見過的,在看到之後結合自己的思考,瞬間驚為天人。
按照這個說法,他們正處在封建體製逐漸解體而新的製度還沒有建立的時期,封建時期的生產關係是封建地主,也就是大大小小的貴族掌握著大部分的生產資料,也就是土地和用土地生產的農產品。而現在封建的貴族在帝國的基層統治在帝國的強力壓迫之下逐漸解體,並且很多地方,特別是凜冬城周圍的十萬平方公裏左右的平原地區,普通的平民已經獲得了土地的所有權和部分生產資料的所有製。
總的來說,帝國在凜冬城周圍因為貴族血則的存在,在有意無意之間已經加強了集權,實際上基層的統治權力處在一種混『亂』的狀態,有之前的貴族控製下的交稅,征兵一類的義務已經直接交給了市政廳的官員,在這兩者之間沒有一個很好的緩衝作用,在凜冬城尤其是如此。
而在帝國之外的其他地方,因為城市並不像凜冬城和海灣城這麼大,所以市政廳可以直接統治帝國的基層關係。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農民生產出來的剩餘產品在現在要比二百年前要多很多,在這樣的趨勢之下,城市的擴大是必然的趨勢,而所謂的群眾路線,就是在大城市和城市周圍的農民之間建立的聯係。
這就是說要在帝國裏建設出來一個中層的統治階級,這樣的情況下,在一切順利的情況下,帝國就會由一個封建的製度轉變成為中央集權的方式,在建立一個龐大而聽從命令的低級官員階層之後,帝國的綜合國力就會直線上升。
之前的貴族雖然也擔任了類似於低級官員的職責,卻並不是直接聽從市政廳的命令,他們有著很大的自主控製的權力,在很多的時候並不會直接聽從市政廳的命令,在他們的眼裏,自己家族的利益是核心利益,而國家的利益在家族利益裏是屬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麵放棄的東西,有產者有恒心,他們在帝國的基層,在實質上阻礙了帝國綜合國立的發揮,讓帝國不能在發動戰鬥的時候全力以赴。
在帝國發動戰爭的對象比較弱小的時候還好一點,即便是沒有發動全部的實力,也足以應對敵人,可是在需要打國戰,要麵臨一場關乎國運的戰鬥的時候就要吃力很多。在內部不能完全保持一個意見的時候,想要依靠一個並不是集中了全部的實力的國家來打國戰,還不如直接退讓一步呢,至少退一步的損失要比在國戰失利之後的損失要少很多。
帝國發布的貴族血則不知道有沒有這方麵的考慮,如果是有的話,那麼它的製定者的眼光實在是太超前了。不過布呂克不認為這是他可以想得到的,要不然在現在凜冬城周圍的農民應該是有一個擁有著類似於市政廳架構的鎮的設置的,而不會像現在這樣每年收稅的時候都讓市政廳的稅務官手忙腳『亂』,每一次都需要市政廳的其他人暫時放下手裏的工作來幫助稅務官收齊帝國需要的稅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