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值得用一世來經營的朋友關係(2)(3 / 3)

某位作家要舉辦一個演講培訓班,為期一個月,他租用了一家旅館的舞廳作為他的講課場所,但是,當他快要開始講課的時候,突然接到旅館的通知,告訴他舞廳的租金要漲三倍。當他得知這一消息時,他講課的入場證都已印好,分發完了,而且講課的時間和地點也都已印在上麵了。

當然,這位作家是不願意多支付這筆費用的,但他又來不及另找一個地點,於是他隻好去找旅館的經理,開門見山地說:“當我收到你們的通知的時候,我感到有些驚訝,但我一定不會責備你們,因為如果換作我是你們的話,也會這樣做的,你身為這家旅館的經理,職責當然就是盡可能地使旅館賺更多的錢,如果你做不到這點的話,你就會被炒魷魚,而且是理所當然地被炒魷魚,現在讓我們來談論一下這樣做對你們到底有沒有好處?”

那經理點點頭,示意他往下說。那作家說道:“你會因為出租這舞廳給我而獲取相當的收益,而且是一筆非常大的收益,因為一連串的講課所得來的收益,會比加倍的租金還要多。如果我隻是租下你的舞廳而不講的話,那對你來說是一筆很大的損失。現在讓我們看看損失的情況,首先,你不能把漲價的部分算入你的收益中,因為我不能按照你開的價碼付費,而會被迫另尋一個適合我舉辦培訓班的場所;同時你有另外一項損失,那就是我的演講將會吸引一批受過高等教育而有教養的人到你的旅館,這是個非常好的廣告機會,即使你們花了幾千元在報紙上刊登廣告,也不可能像我在你們這兒講課一般吸引那麼多人來光顧你的旅館,而且這種效果是非常有價值的,不是嗎?”

最後作家還說:“希望你仔細地考慮一下我所說的話,然後再告訴我最後的決定。”第二天,這位作家就收到了旅館的回應,通知他舞廳的租金不漲價了。

很難想象,這位作家巧妙的言辭居然把那經理說服了,當然,他說話是有一定的訣竅的。你要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位作家談話時很少以“我”的角度去和別人交流,沒有直接地去提出反對,而是隻用“你們”的尊稱,好像他是站在經理的角度上去講話,考慮到別人的需要,這就是一個技巧問題。隻說“你們”會怎樣怎樣,會讓對方覺得你在替對方考慮,而不是為自己說話,這樣一個能替他人著想的人,對方當然容易接受。

每個人都不希望別人的意見強加於自己。他們都希望有自己的主張和意見,因此,對別人的意見都很難接受。倘若對方不願承認你所猜度的意思,那你不妨用間接的方法去迎合他,而使他避免公然承諾的窘迫,這樣,他會感謝你的。

你要想在交流中達到自己的目的,實現自己的計劃,就要學會說“你們”會怎樣怎樣,它體現的是一種人性化的技巧。這不僅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這樣會讓對方覺得你是在替他考慮,而不是為自己說話,對方當然容易接受你的想法。

有事沒事都要常聯係

不要總是孤立別人,不要對別人的悲喜哀樂漠不關心。因為,當你孤立別人的時候,其實最終孤立的總是你自己。

人與人之間感情需要頻繁的溝通才能形成。聯係的越多,儲備的感情就越深厚。通常情況下,當我們初識一群人時,交際的進展速度跟接觸的頻率成正比。也就是說,如果你跟某位剛認識的朋友剛開始時總是有機會接觸的話,你們的關係很快就會變近,形成比較親密的群體。道理很簡單,就像你會跟你同辦公室的同事、同班的同學很快形成親密關係而跟其他同事或同學關係相比之下就會淡漠很多一樣。就是因為你們常常見麵,常常接觸,彼此很快就認識並且了解了。人與人之間需要經常互通信息,互相交流,才能保持良好的關係。親戚之間,朋友之間,甚至剛認識的朋友,都要想辦法常常聯係。

你也許會發現中國人有很多的禮節,碰上婚喪嫁娶等大事,親戚朋友就要參加,有許多場合還得送禮,這是幾千年來延續的傳統。這是很有必要的,因為這是親朋好友經常保持聯係的一種方式。如果一戶人家常年關閉門戶,既不“出去”,也不歡迎別人“進來”,那不僅會冷落了旁人,也孤立了自己。

要保持良好的人際往來,你必須跟你現有的朋友保持經常聯係。有空給遠在異地的親人、朋友打打電話,通通信,詢問一下對方近來的工作、學習情況,介紹一下自己的情況,互相交流一下,這是很有必要的,這點時間絕對不能節省。碰上親戚、朋友的人生大事,如果有空盡量參加,如果實在脫不開身,最好也得寫信或托人帶點什麼,不然,怎麼算得上親戚朋友。

患難見真情。對方有困難的時候,更應加強聯係,許多人總是喜歡向親人、朋友彙報自己的喜事,而對一些困難卻不好意思開口,應該去掉這些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