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附言:最後一根稻草的力量(1 / 1)

我最近看了二○○五年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瑞典電影《就像在天堂》(ASITISINHEAVEN)。

片中講述一個著名的指揮家,因為心髒病,回到故鄉休養,偶然聽見村裏小教堂聖詩班的演唱,再次勾起他對音樂的狂熱,於是自願指導那聖詩班。

但他指導的方法很特殊,起初完全不教團員唱歌,隻帶著大家做遊戲,要每個人釋放出內心積壓的情緒。他甚至叫女團員脫下外衣,用雙手摸著女生的脖子和胸口,教她怎麼放鬆、怎樣呼吸。

果然,當團員敞開心扉之後,即使各自發出沒有意義的聲音,交織在一起,也令人感動。

我特別提這個電影,是因為它跟我在前麵書中說的道理一樣想要歌唱感人、說話動聽,除了聲音和內容,更重要的是內心發出的力量;想要溝通達到最好的效果,就像銷售商品,除了貨色,還有包裝。當大家的實力差不多時,最後使你獲勝的,往往是那些從表麵看不出來的東西。

希望大家看完這本書,能夠了解什麼是氣質、氣度與氣勢,知道培養“不信自己不能出頭”的那種來自內心的力量,是走向成功的之後,都能合上書想想。譬如你過去說“喂”的時候,是不是因為太硬或太急促,而給人壓迫感?你會不會在言語中加入太多像是“這個”、“事實上”這類沒有必要的詞語,減弱了說話的力量?

你知不知道看場合調整音量,表現優雅的談吐和教養?

你知不知道看情況來決定坐的位置,為自己製造最有利的說話環境?

還有,你過去會不會總愛抱著胸說話?你在開會時,看旁邊的人作報告,會不會隻轉頭,不轉動身體,造成別人不好的觀感?

沒有錯!別人可能說不出來,也不懂得心理學和行為語言,但也正因如此,那觀感藏在潛意識裏,影響深遠。

為了使大家對這許多看起來是小節,卻能產生“最後一根稻草”影響的東西能深入了解,在這本書裏,我試著以最口語化的文字,並且舉各種生活中的例子,一點一點分析;還怕不夠,我又畫了許多插圖,希望大家能用那些畫麵比較,證實我說的道理。

當然,最好的實證方法是生活。我相信,大家如果能試試我的建議,調整原有的一些習慣,很可能就算別人不立刻發現,也會漸漸感覺你的不同。

這種改變最棒!因為它是偷偷地改,在說不出的地方下工夫,產生說不出的好感覺。

這本書與《把話說到心窩裏①》、《把話說到心窩裏②》屬於同一係列,其中的差異是:最先兩本屬於“戰術”,是立即可以使用的東西;這一本則是“戰略”,是戰鬥前作通盤規劃和沙盤推演。

好!現在兵強馬壯,所有戰備工作都完善了。不久,我將會推出下一本演講的實戰。從怎樣準備一場即席演講、怎樣克服說話的恐懼、怎樣設計演講的內容、怎樣打出漂亮的手勢,到最能打動人心的語言節奏。

在那本書裏,我甚至會用“曲線圖”分析,怎樣把聽眾的情緒拉起來、放下去,幽默一陣再嚴肅一番,使從頭到尾沒有冷場,達到最佳的演講效果。

話說回來,高明的說話技巧,何嚐不是高明的寫作技巧?好的文章,本來就是最佳的陳述,使最枯燥的東西也能表現得生動活潑、趣味無窮。

所以,當大家看完我這一係列談說話技巧的作品之後,也就摸透了我的寫作技巧。

如果你不信,我就先透露個小“撇步”吧!

請回頭翻翻這本書,看看每篇文章的開頭,是不是有的是生動的故事,有的是幽默的諺語,有些是剛發生的新聞,有些是引起爭議的話題?

我為什麼用那些開頭?說實話,不論列子遇到的算命先生、電視裏的“屁笑話”、監獄裏審問嫌犯,還是拳王咬下對手的耳朵……都是為了在一開始就吸引你。

在演講或教課時,這種技巧叫“引起動機”;在寫作上,這叫“導入”。

導入什麼?導入正題!導入我要談的許多理論。

為了把說話的各種理論寫出來,而且使大家願意看,我構想了二十多年。

希望大家能看得出我的苦心,把這本深入淺出的書,介紹給更多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