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成功是因為團隊的存在(2)(1 / 3)

“這三個人,真是絕佳的組合。”培訓師向老總建議道,“很簡單,千萬不要讓他們各自為戰,單獨銷售,而是馬上把銷售分段化,不要去改他們的缺點,你不要批評A,你說話穩重點,把產品研究好;也不要批評B,你學學和人打交道;也不要批評C,你別老是那樣子做銷售,放開一點兒。你就讓A做一件事情,就是鋪天蓋地交朋友,張總啊,李總啊,反正他願意和人打交道。

頭一次見麵就是攀交情,下一次去的時候,把那個講產品的B帶過去,就說是公司的產品專家,負責介紹產品;還要把C也帶上,關鍵時刻敲定成交,他有能力促成交易成交。這種組合優勢互補,簡直是完美組合。

好的團隊其實是一群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而所謂的精英團隊反倒很難成就大事,因為他們將陷入個人英雄主義的泥潭。團隊成員的優勢可以相互補充,取長補短,這樣人才標準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效率卻提高了。因此,讓團隊成員成分複雜點,都有一技之長,優勢能夠互補,這樣才能真正形成合力,成就大事。

3.開掉破壞團隊精神的人

2001年,阿裏巴巴有個決定生死存亡的討論,我們稱之為“遵義會議”。當時我們決定了將來要走哪條路。當時的環境我們收不到錢,公司爭論到底要不要給回扣。最後我們決定,不給回扣。

三個月後,我們最佳的兩個銷售人員給了回扣。開還是不開?當然開。如果有一個銷售員工業績非常好,但他的價值觀很差,團隊合作很壞,不講誠信等,我們稱之為“野狗”,當即開掉。

另外還有一種人,這種人很友好,樂於幫助人,一看就是好人,但是永遠沒有業績。這類人被稱為“小白兔”,他把邊上的草全吃光了。這種人,留不留?如果是野狗,機會不能給,但小白兔是要給機會的。但是給了機會還不行,那就要請他走。

我們公司還有一個聽起來比較古怪的製度,就是末位10%的淘汰。我們淘汰自己,競爭淘汰我們,社會淘汰我們。我一直覺得國有企業就是因為不淘汰員工,所以出現了很多問題。我們必須學會淘汰自己。

有一個員工給我寫了一封信,說我們公司不講究民主,不講究人的自由。為什麼?他說你們考核價值觀了。我就問,第一,在加入我們之前,一定告訴過你,我們是要考核價值觀的,而且我們一考核就是8年,你可以選擇來或不來。第二,你進來以後覺得價值觀沒意思,你還是可以出去。到今天,阿裏巴巴18000多員工進進出出,我沒有留過一個人。

——摘自《馬雲:CEO的本事就是會用別人的腦袋》

背景分析

馬雲把團隊成員分成3種類型:第一類是在阿裏巴巴公司的平時考核中,業績很好,但價值觀很差的。他們每年銷售額特別高,但根本不講究團隊精神,不講究質量服務,這一類人屬於“野狗”,留在團隊中會造成極大的傷害,必須開除。

第二類是那些價值觀很好,為人熱情、善良、友好,但業績永遠好不起來的,被稱為“小白兔”。這一類也要離開,畢竟公司不是救濟中心。不過“小白兔”在離開公司3個月後,還有機會再進阿裏巴巴,隻要他能把業績搞上去,而“野狗”就沒有這個機會了。

第三類是阿裏巴巴最需要的人才,即業績好、價值觀同樣好的獵犬型人才。在阿裏巴巴,“獵犬”是最受歡迎的,不僅會得到公司重用,在被“確診”為貨真價實的獵犬、進入管理層的“法眼”後,還有機會接受最好的培訓,成為公司的好苗子。

馬雲嚴厲對待團隊中的“野狗”,同時也為此製定了嚴格的員工守則,他說:“善待犯錯誤的人,是對的,但是絕不允許那些‘野狗’破壞團隊,破壞公司利益,對這些人絕對不容忍。所以在具體規章製度方麵,阿裏巴巴有許多硬性規定:不能作假,不能作弊,不能欺騙客戶,不能誇大服務,不能給客戶回扣,不能為客戶墊款。”

為什麼要殺掉“野狗”?“野狗”的業績非常好,但不講團隊精神,不講質量服務,這些人短期來看很有用,但是長期來看,會對團隊造成嚴重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