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片所以設計成各種形狀,主要是為了增加空氣側麵的換熱麵積及換熱係數,以提目前我國房間空調換熱器大多采用波紋鋁肋片。它比平肋片剛性好,肋片表而不易積灰;傳熱麵積比平肋片增加約9%,同時由-於肋片上的波紋形,增強了空氣擾動,破壞了層流邊界層,換熱係數比平肋片提高20%。

衝縫肋片(常稱開窗口肋片),單麵開窗口肋片,其特點是:利用衝縫增加空氣擾動及傳熱性能,它的換熱係數比平肋片提高80%,比波紋肋片增加30%,衝縫肋片與波紋肋片流動比較。

衝縫肋片也有向兩側衝出條片,稱雙麵開窗口肋片,這種肋片的換熱係數比單麵開窗口的還要提高45%左右。

衝縫肋片的缺點是易積灰塵,且積塵後不甚清洗,所以用戶選用此類空調器時,應注意用在工作環境幹淨,空氣中塵埃少的場合,否則肋片上積塵過多,反而會使空調器.製冷量急劇下降。

第三節減壓兀件(毛細管和膨脹閥)

空調器中減壓元件的作用,與電冰箱一樣,也有兩個:一是將高壓製冷劑液體節流減壓,由冷凝壓力降到蒸發壓力;二是調節蒸發器的供液量。

減壓元件安裝在冷凝器和蒸發器之間,為製冷係統中高壓與低壓之間的分界點。減壓元件前製冷劑是高壓液體減壓元件之後,製冷劑是低壓、低溫濕蒸氣。

減壓節流的大小要適當,壓力不必減得太小,隻要減到氟利昂液體氣化沸騰時,能足夠吸收被冷卻物的熱量即可,同樣進入蒸發器的製冷劑數量,也要與製冷負荷變化相適應,不過多也不過少。

在空調器中采用的減壓元件,除了毛細管外,還有膨脹閥。

一、毛細管

毛細管雖小且結構簡單,但卻是空調器製冷係統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部件之一,它與整個係統是否匹配,直接影響空調器的製冷量。

製冷劑通過毛細管會產生壓力降,若毛細管內徑細、長度長、內層粗糙,它的阻力也就大,兩端壓降也大,所以空調器蒸發溫度的調整,常用改變毛細管長度或內徑來進行。若要提高蒸發溫度,可以縮短毛細管的長度或增加毛細管內徑;反之,降低蒸發溫度,則可加長毛細管的長度或減小毛細管的內徑。由於毛細管的截麵積與其直徑的平方成正比,即使內徑改變0.1mm,也會對蒸發壓力造成明顯變化。所以通常采取改變長度來微調蒸發溫度的高低。

為了確保空調器的製冷量,製造廠對每一根毛細管都要做流量測定,所以在維修空調器時,不得隨意更換毛細管。

有些空調器為了適應大製冷量的需要,配以二根或二根以上毛細管,它們分別與各自對應之蒸發器、冷凝器有關部分相連,常采用分液器,這種結構的優點是使蒸發器、冷凝器麵積得到充分利用,不會發生分液不勻,但維修這類空調器時,每根毛細管相互位置不能搞錯,否則會不匹配,使空調器製冷量下降。

由於毛細管的理論計算比較繁複,計算結果也不很正確,除了采用試驗方法來決定精確的直徑和長度外,實際上還可采用“類比法”來估計,這是一種經驗方法,即比較成熟的同類產品進行類比而選擇所需的毛細管,可先從已經運行的老產品中挑選一種與所設計的新產品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工況(如空調工況),然後按比例推算新產品所需毛細管的尺寸。

熱力膨脹閥的基本結構:由感溫包、毛細管、膜片、閥座、閥針、傳動杆及調節機構等組成。膜片和毛細管之間的空間稱為動力室。膜片、毛細管、感溫包、動力室組成一個密閉的係統,稱感應機構。感應機構內灌注的感溫劑根據需要可與製冷係統內的製冷劑用同一種工質,也可采用不同的工質,一般采用同一工質的為多。

膜片是由一塊很薄的(0.1-0.2mm)合金片衝壓而成形,斷麵呈波紋形,其材料為被青銅或不鏽鋼片,要求膜片在受力後的彈性變形性能好。

調節杆是通過調整彈賛力的大小來調整膨脹閥的開啟過熱度。傳動杆包與管子間沒有熱阻,則感溫包的溫度也就是蒸發器出口處製冷劑的溫度。B點為幹飽和蒸汽點。一般講蒸發器出口處為過熱蒸汽,所以感溫包感受的溫度與蒸發器的蒸發溫度之差就是過熱度。

當由於某種原因蒸發器的熱負荷加大,致使蒸發器內製冷劑在到達感溫包前的過熱蒸汽所占管路加長,形成蒸發器出口處的過熱度增大。這時感溫包的溫度隨之增高,包內P,也就增大,從而導致膜片向下變形,推動傳動杆下移,彈簧壓縮,使針閥開啟度增大,供液量增加,製冷量增大,滿足蒸發器熱負荷加大的需要,反之,當蒸發器的熱負荷減小時,閥針原開度的供液量必然顯得過多,致使蒸發器內製冷劑在到達感溫包前的過熱蒸汽所占管路減短形成蒸發器出口處的過熱度減小。這樣,感溫包的溫度也隨之降低,包內壓減小,形成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