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換向閥的工作原理是當線圈通電時,產生吸力將鐵芯向左移動,緒果小孔被關閉,P熗小孔打開。這時B腔的壓力由於壓縮機吸入作用而降壓,而A腔的壓力隨排氣壓力而升高。於是A、B兩腔形成壓差,滑閥在壓差作用下,也向左移動。接口與原冷凝器接通,並通過接口與壓縮機吸氣管相連,在這種情況下,原冷凝器變成了蒸發器,原蒸發器變成了冷凝器。這就不難看出,電磁換向閥通電後,改變了製冷劑流動方向,壓縮機進入熱泵工況工作,將室外的熱量帶入室內。需要指出,製冷劑發生方向改變是電磁換向閥完成的,而壓縮機吸、排氣口方向並未改變。
A腔的壓力在壓縮機吸氣壓力作用下而降壓,B腔的壓力升高。滑閥向右移動,使蒸發器經過接口3與壓縮機吸氣相通,而壓縮機排氣則經接口與冷凝器相通。於是壓縮機進入製冷工況而製冷,向房間送出冷氣。
熱茱的工作原理與冷泵(製冷)相同。兩者之間隻不過是工作溫度和用途不同。熱泵用於冬季,將室外的熱量“搬”入室內,達到房間采暖的目的。而製冷則用於夏季,將室內的熱量“搬”至室外,達到室內降溫去濕的目的。這樣的結果實現了一機兩用,由熱力學第二定律得知,從低溫熱源(冬季室外為低溫熱源)向高溫熱源(室內)輸送熱量,這一非自發過程,是要消耗外界能量的,這部分能量除摩擦功外,將轉變為熱於冷凝器中放出。所以根據能量守恒定律,製冷劑從蒸發器獲取的熱量一定小於冷凝器所放出的熱量。換句話說,冬季向室內放出的熱量大於夏季向室內吸收的冷量。這就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采用熱泵形式來供熱,比電加熱器供熱更經濟。例如1KW電熱絲隻能發出860大卡的熱量,而一般熱泵型空調器消耗1KW的電能能發出1720-2580大卡的熱量。正是熱泵具有上述特點,所以近來發展較快,也是一種很有研究價值的供熱方式。
熱泵空調器在冬季使用時,要注意室外的空氣溫度狀況。隨著室外溫度的下降,一方麵空調器的製熱量會跟著下降。另一方麵,室外溫度低於5攝氏度,室外側蒸發器要結霜,會使製熱量更急劇下降,所以一般熱泵型空調器工作的環境溫度不得低於5攝氏度。
五、電熱型空調器
電熱型空調器是在冷風型空調器基礎上加一組或幾組電熱絲,使其既可製冷,又可製熱。電熱絲這種空調器製冷循環與冷風型空調器相同,隻是製熱時,壓縮機不工作,僅室內側的離心風扇與電熱絲工作。
由於離心風扇電機是雙向軸的,一端裝離心風扇,另一端裝軸流風扇,故電熱型空調器製熱運行時,軸流風扇仍工作,作的是無用功。
六、分體式空調器
分體式空調器是房間空調韶的一種形式,它是七十年代中期在窗式空調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目的是將窗式空調咒一部噪聲源移到室外,以降低宰內側噪聲。
室內機組主要由蒸發器、離心風扇、毛細管、電控開關、箱體等組成。
室外機組主要由壓縮機、冷凝器、軸流風機、箱體等組成。
為了使用需要,也可采用一台室外機組供多台室內機使用。
空調器製冷時,壓縮機將高溫、高壓的氣態製冷劑排至冷凝器,軸流風扇吸入室外空氣冷卻冷凝器,同時將熱空氣排至室外。這時氣態的製冷劑冷凝成為高壓的液體狀態的熱冷劑。通過室內外機組連接管道至室內機組毛細管,節流降壓後再噴入蒸發器中蒸發。製冷劑在蒸發器裏汽化時,吸收室內循環空氣中的熱量,冷卻後的空氣吹至室內,使室溫下降。汽化後的低壓製冷氣體,通過室內外相連接的低壓管過熱後,被室外壓縮機壓縮成為高溫高壓製冷氣體,再排至冷凝器中冷凝。這種過程周而複始。
如不要製冷隻要通風時,可將主控開關旋至通風位置,此時壓縮機及室外風機均不工作;當主控開關旋至製冷位置時,壓縮機及室內外風機均工作。
分體式空調器與窗式空調器一樣,也是既可製冷,又可製熱。製熱的方式主要有電型與熱泵型兩種。
1、電熱型空調器室內機組裝上電加熱器,即電熱型分體式空調器。空調器製熱時,僅室內風扇及電加熱器工作,壓縮機及室外機組的軸流風機均不工作。
2、熱泵型空調器
在分體式空調器上裝上電磁換向閥,即為熱泵型分體式空調器。
由於冬季室內外溫差大,為了增大空調器的製熱量,可在熱泵型空調器室內機組內附加配置電加熱器,就成為熱泵輔助電熱型分體式空調器。例如日本三菱牌分體掛壁式室調器MSH—2210S(室內機組)/MOH2210S(室外機組)就屬此類,它配置了1.2KW電熱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