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幹度從飽和液體狀態開始加熱,所謂幹度就是飽和狀態下濕蒸汽中蒸汽量與濕蒸汽總量比值。

5、過熱蒸汽把幹飽和蒸汽再加熱則變成過熱蒸汽。所以過熱蒸汽就是比同一個壓力下的飽和溫度還高的蒸汽。

6、過熱度過熱蒸汽的溫度與處在相同壓力下的飽和溫度之間的差值叫做過熱度。

7、過冷度處在相同壓力的飽和溫度與過冷液溫度的差值叫做過冷度。

第四節製冷循環

一、簡易製冷裝置

放在隔熱箱裏的R-12貯液瓶,用導管和排氣閥與大氣相連,且室溫為30攝氏度時,貯液瓶內的伍力為7.581kg/cm並保持穩定。如打開排氣閥,氟利昂蒸汽就會很快逸出,壓力自然下降;當壓力降低時,沸點也隨著降低。直到R-12貯液瓶內壓力降低到和大氣壓力相等時,R-12液的溫度將降低到-29.8攝氏度,隔熱箱內部也差不多達到這一溫度。在上述過程中貯液瓶就要向隔熱箱內空氣及其它貯存物吸收熱量,隻要周圍環境不斷通過隔熱層向隔熱箱裏傳遞熱量,那麼R-12液的蒸發將一直繼續下去,直到K-12液全部蒸發完為止。顯然這種簡易製冷裝置,在R-12蒸發時是可以產生製冷效果的,但製冷劑全部跑掉了,不能回收,這是極不經濟的。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辦法並不困難,就是設法使蒸發出來的、溫度很低的製冷劑蒸汽進行冷凝(液化),然後再蒸發,便製冷劑循環使用。問題是,蒸發出來的製冷劑溫度很低,不能直接用常溫空氣或水來冷卻,並把製冷劑從低溫熱源吸收的熱量帶走。

熱力學第二定律指明了解決問題的方向:對蒸發出來的製冷劑作功(自然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提高其壓力和溫度,然後再用常溫的空氣或水使其冷凝,放出從低溫熱源吸收的熱暈,這就是機械製冷的棊本原理,也是采用製冷循環的依據。

二、製冷循環

在機械製冷係統中,製冷劑從某一狀態開始,經過各種狀態變化,初始狀態,在這種周而複始的變化過程中,每一次都消耗一定機械功而從低溫物理吸熱,並將此熱轉移至高溫物體。這種一麵改變製冷劑狀態,一麵完成製冷作用的全過程被稱為製冷循環。

製冷循環中,由某一狀態變成另一狀態的一個變化被稱為一個過程。製冷循環共有四個過程,即蒸發過程、壓縮過程、冷凝過程、膨脹過程。

下麵簡單分析一下製冷循環中的四個過程。

1、蒸發過程:通過膨脹閥節流後的低溫低壓濕蒸汽,在蒸發器中從周圍介質吸熱製冷並逐漸增加其幹度。這樣,從蒸發器出來的氣休就已經成為幹飽和蒸汽或稍有過熱度的過熱蒸汽了。在蒸發過程中,溫度和壓力保持不變。

2、壓縮過程:完成製冷作用後從蒸發器出來的蒸汽進入製冷機,經壓縮後,溫度和壓力急劇升高。所以從製冷機排出的氣體就變成了過熱度較大的過熱蒸汽。壓縮氣體時,製冷機要消耗一定的壓縮功。

3、冷凝過程:從製冷機排出的高溫高壓過熱蒸汽,進入冷凝器後同冷卻水或空氣進行熱交換,使過熱蒸汽逐漸變成飽和蒸汽,進而變成飽和液體。當用冷卻水冷卻時,飽和液體溫度將繼續降低,出現過冷,冷凝過程中壓力保持不變。

4、膨脹過程:從冷凝器出來的液體通過減壓元件(膨脹閥或毛細管)被節流,成為低溫低壓的濕蒸汽,然後再進入蒸發器重複前述的蒸發過程。

上述四個循環過程依次不斷循環,從而達到製冷的目的。

為完成製冷循環各熱力過程所需要的機械、設備及連接它們的管路、管路附件等所鉬過-的係統稱為製冷係統。

製冷係統一般由製冷壓縮機、冷凝器、減壓元(膨脹閥或毛細管)、蒸發器等多個部分組成,這些設備之間用管道依次連接形成一個封閉的係統。

三、需說明的幾個問題

1、製冷係統從壓力角度出發,可以分為高壓側及低壓側兩部分。

2、高壓側的壓力等於冷凝器內的壓力,即在冷凝溫度下製冷劑的飽和壓力。所以通過高壓側壓力表的讀數,就可知冷凝溫度的大概數值。

在高壓側,製冷劑的變化主要是冷凝放熱,此外也進行過熱蒸汽的冷卻以及冷凝液的過冷。

3、低壓側的壓力等於蒸發器的壓力,即蒸發溫度下製冷劑的飽和壓力。所以,蒸發溫度的概值可從低壓側壓力表上得知。

第五節製冷劑及Rl2

一、製冷劑的作用及其符號表示

所謂製冷劑就是在製冷係統中通過相變傳遞熱量的流體。它在低溫低壓時吸收熱量,在高溫高壓時放出熱量,製冷劑在係統中的狀態變化是物理變化,如果係統不泄漏,製冷劑可以長期循環使用,相當於人的血液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