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雖不是大族,但文臣武將俱全,加上慕容瑞的扶持,已經日漸鼎盛,待得慕容澤登基之時,文家的地位已不是一般人可以撼動的了,輔政大臣在如此形勢下,對於幼主也算盡心盡力,雖有煩心之事,蓉月倒也不覺得過的多累。
太皇太後當年為皇後之時便是鐵血手腕,兒子崩逝之後,她不再日日禮佛,反而盡心教導慕容澤,因後宮中沒有皇後,所以一應事務皆由太後負責,好在隻有先帝留下的嬪妃,沒有人爭寵,所以並不用蓉月多費心。
慕容澤是一個好皇帝,雖然沒有親政,可是每日都努力學習為君之道,他原本就穩重,此時學起來更是得心應手,太皇太後為慕容澤請的師父乃當世大儒,脾氣性情都很合慕容澤的心,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於他的學習。
靈兒被慕容澤封為樂寧長公主,她在慕容瑞去世之後哭了很久,之後更是病了一個月,病好之後瘦了很多,便是連性情都變了不少,宮中沒有女孩兒,蓉月便將大哥的女兒文詩語和二哥的女兒文詩畫接進宮中來陪她。
文詩語和文詩畫跟慕容澤同年,兩人一個生在秋日裏,一個生在冬日裏,脾氣秉性雖各不相同,但站在一處看著也是一對玉雪般可愛的女孩兒,兩人進宮之後,京中瘋傳,文家會再出一位皇後了。
不管外頭如何說,兩個小姑娘卻是渾然不知的,靈兒隻比兩位表妹大上一歲,很能聊的來,三個人在一起倒也開心,所以從文家的兩個女兒入宮之後,靈兒臉上的笑容便漸漸多了起來,性情也慢慢回到了慕容瑞去世之前的樣子。
太皇太後一直偏愛女孩子,不巧宮中一直隻有靈兒一個女孩兒,所以文家姐妹入宮之後,很是讓她老人家開心,每日除了教導澤兒便是讓三個女孩子陪著她打葉子牌,蓉月無事了便在一旁看著,後宮難得的平靜了許久。
朝中的事蓉月並不操心,四位輔政大臣皆是剛正之人,文家有文臣武將,便是宋貴妃的娘家,還有任家,都是慕容澤的擁護者,隻要這樣的情況可以一直持續下去,慕容澤順利親政並不是問題。
任子衡一直留在西北,多年來從未踏足京城,西北軍在他的帶領之下越來越強盛,蓉月知道,任家已經給他去了很多封信,讓他離開西北歸京,趕緊娶妻生子延續血脈,他卻一直置之不理,甚至給慕容澤寫了折子,若無戰事需要,他願永留西北。
其實西北地區的蠻夷早已被他打的落花流水,百年內都成不了什麼大氣候了,他留在西北根本再無意義,慕容澤知道任子衡的厲害,但還是準了他的請求。
文家姐妹在宮中陪了靈兒一年,之後隻是作為樂寧長公主的伴讀時常進宮,京中的傳聞傳了一段時間也就不傳了,眾人還是照常過日子。
天佑六年,太皇太後跟蓉月為十四歲的靈兒選中了安樂侯的嫡幼子為駙馬,言定靈兒年滿十六便可成婚。同年底,皇家的確定了文家的嫡長孫女文詩語為皇後,待得皇帝年滿十六便行大婚之禮,皇帝大婚之後方可親政。
正當眾人羨慕文家出了兩代皇後之時,先帝第四子康郡王求皇帝賜婚,想要求娶文家二小姐文詩畫,加上宋貴太妃也求了太皇太後跟皇太後,所以這親事便定了下來,如此,文家不僅出了兩位皇後,還出了一位王妃,真真是風頭無兩。
雖則如此,文家人卻一直低調,子孫正直爭氣,這樣的外家也讓皇上省了不少的心,已經十四歲的皇帝越來越有樣子,這也讓先帝留下的舊臣放心了不少。
天佑八年,樂寧長公主下降,慕容澤賜給長姐一坐奢華無比的長公主府,安樂侯的嫡幼子蘇清良是個極風雅的人物,對待靈兒十分盡心,夫妻婚後琴瑟和鳴,倒不似一般公主駙馬那般貌合神離。
同年,慕容澤封康郡王為康親王,康親王臘月初六迎娶文詩畫為康親王妃,男俊女俏,也是一對璧人,文詩畫坐在喜轎裏想起兩人第一次見麵時打的雞飛狗跳便覺有趣,不想冤家似的兩個人竟有緣分結為夫妻,想到他說過一生隻會有她一個人,文詩畫便覺得心裏很暖。
天佑九年六月初六,慕容澤迎娶文詩語為中宮皇後,自此後宮有了女主人,慕容澤也終於順利親政,做了真正的皇帝,蓉月將後宮交給文詩語打理,自己則做起了安逸的皇太後,其實慕容澤的後宮很好打理,因為除了文詩語之外,這後宮裏還沒有別的女人。
天佑九年秋末,江南發生瘟疫,原來臣服於大明的南宇國蠢蠢欲動,終於在一個月後發兵起了戰事,嶺南將軍以及大多嶺南士兵感染了瘟疫,致使大軍節節敗退,情勢危急之下,慕容澤一麵處理瘟疫就近調兵,一麵下旨給任子衡,令其帶十萬大軍開赴雲州,務必徹底擊敗南宇國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