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師,男,82歲,有吸煙飲酒的習慣。2003年初,家人發現老人出現記憶力改變,拿過的東西轉眼就記不住了。老人經常坐立不安,好像很忙碌;脾氣大、易發火,說話反反複複,常常自言自語。2004年,張老師經常走失,行動變得遲緩,麵部無表情,對常在身邊的人還可以認識,說話不清楚,整個人看上去呆呆傻傻,生活慢慢不能自理。2009年底,老人已癱瘓在床上,麵部無表情,嘴巴張大,完全喪失語言能力,不能做吞咽動作,有痰但無力咳出,身邊的人完全不認識,也不知道自己是誰,神誌不清,完全需要人照顧所有生活起居。
1906年,德國精神病學家阿洛斯·阿爾茨海默首次描述了一位死於精神及認知障礙患者大腦的病理組織學改變,從而開啟了人們對這一重要神經變性疾病認識的大門,為紀念阿爾茨海默大夫的貢獻,人們以他的名字命名該病為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俗稱老年癡呆。阿爾茨海默病在當今世界並不少見,美國裏根總統、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電視劇《貧嘴張大民》的母親以及那個經常與你見麵卻又時常記不起你的鄰居老大爺……他們都是典型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在我國大陸,多稱阿爾茨海默病為老年癡呆症,為避免“癡呆”予人的負麵形象,消除歧視,基於對老人的尊重,後多改用認知障礙症或失智症作為對智能、記憶力退化等腦部退化或相關疾患的統稱。
阿洛斯·阿爾茨海默
裏根總統
撒切爾夫人
老年癡呆是一種疾病現象,而非正常老化,許多老年癡呆患者被誤認為“老糊塗”“老頑固”,從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老年癡呆不是一種單一疾病,而是一組症狀的組合,其症狀不單是記憶力減退,還會有其他認知功能的改變,包括:語言能力、空間定位能力、判斷能力、計算能力等,同時可出現幹擾行為、幻覺、妄想等症狀,其嚴重程度足以影響患者的生活能力。
在老齡化進程中,老年癡呆現已成為繼心髒病、腫瘤、腦卒中後第四位引起死亡的病因。老年癡呆患者以驚人速度增加,與人口老化急速攀升及平均壽命延長有關。且老年癡呆平均病程漫長,多從診斷遷延至死亡,這期間需花費的人力物力難以計數。
因此,老年癡呆已成為全世界共同麵臨的衛生難題,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的9月21日定為世界老年癡呆日,期望凝聚更多力量共同關注老年癡呆。
本章將從老年癡呆的流行病學特征方麵對該病進行介紹。
1.1緒論
1.1.1我國老齡化趨勢
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老年人口急劇增加,60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13.26%,比2000年上升2.93%;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預計2014年我國老年人口將超過2億,2025年將達3億,2042年老年人口比重將超過30%。
我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
1.1.2人體老化理論
“老化”,又稱“衰老”,通常指生物發育成熟後,在正常情況下隨著年齡的增加,機能減退,內環境穩定性下降,結構中心組分退行性變化,趨向死亡的不可逆的現象。老化是生命的基本現象,老化過程發生在生物界的整體水平、種群水平、個體水平、細胞水平以及分子水平等不同的層次。老化是一種過程而非疾病,隨著年齡一年一年增長,在生理、心理方麵大多會有所變化和退化。
老化會引起人體各大係統的改變,如下圖所示。
人體器官衰老日程表
老化引起心理、社會方麵的變化深受人生晚年的經曆所影響,包括生理功能退化、罹患慢性疾病、退出職場、親友離世等。隨著年齡的增長,智力與記憶力的下降,導致老人對一些事情反應比較緩慢;人格上自我強度變弱,自我反省增加;社會工作角色及家庭角色的轉變及適應需求增加。通常從以下6個方麵來判斷老人的心理健康:
①智力正常
②情緒健康
③意誌堅定
④心理協調
⑤反應適度
⑥關係融洽
人類老化的過程因人而異,在不同的個體裏因體質的不同,老化的速率也是不相同的,而不同的器官在任何一個生物體中老化的速度也不會相同。因此老化過程的差異有許多層麵的影響,有基因學、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等因素。
人體衰老程度自測
您可以根據以上方法自測您的老化程度,值得注意的是,老化不等於癡呆,有些老化症狀可能是癡呆的前期症狀,而有些類型的癡呆可能毫無老化表現。
1.2什麼是老年癡呆
1.2.1老年癡呆的定義
老年癡呆的名稱來自拉丁文,原意為“遺忘”,但隨著人的老化,記憶力都會下降,那麼老年癡呆造成的記憶退化與正常老化又有什麼不同呢?
老化是不可避免的人生進程,從出生開始,直至死亡停止,該過程會導致人體儲備能力降低,各器官、係統功能減退。以記憶力退化來說,老化造成的記憶力減退,可能隻會讓人偶爾記錯時間,忘記久未接觸的事物,但不影響人的日常生活;而老年癡呆造成的記憶力減退則會讓人不知道自己是誰,或者忘了回家的路,嚴重影響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這些表現能將二者進行最基本的區分。但老年癡呆引起的記性不好,卻常常會被視為“老了”“沒用了”,混淆於人體的正常老化,從而耽誤病情。當然,一些精神、心理問題也會讓人暫時出現類似症狀,所以簡單地說,老年癡呆就是在排除其他心理、生理、社會問題,而確定是腦中病理變化造成認知功能不良,影響日常生活的病症的總稱。
根據《美國精神症狀診斷手冊》(第4版)(DSM4)上的定義,老年癡呆有三大特征:有多重認知功能的缺損、記憶力的缺損、意識上的障礙。簡而言之,老年癡呆是因腦部細胞的逐漸退化或缺損而造成患者認知功能及記憶力逐漸喪失的疾病。
醫學界對老年癡呆的定義如下:是一組病因未明的原發性退行性腦變性疾病。多起病於老年期,潛隱起病,病程緩慢且不可逆,臨床上以智能損害為主。
社會學界對老年癡呆的定義與醫學界類似,但更突出患者社會功能的喪失,它是指在老年期發生的漸進的智能退化,這種漸進性的智能喪失,足以妨害患者的社交及職業功能,並危及日常生活自我照顧能力。智能喪失包括記憶力、判斷力、計算能力、抽象思考及合並有人格特質與精神行為的改變。
1.2.2老年癡呆的分類
1)阿爾茨海默型老年癡呆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達50%~60%,是一種退化型的老年癡呆,目前原因不明,僅知患者腦部細胞逐漸退化萎縮,選擇性的神經細胞消失,出現較大量的老年斑和神經纖維纏結,使其認知功能及記憶力逐漸退化,最常見的早期症狀是發生性格改變。
2)血管性老年癡呆
血管性老年癡呆是常見的第二種失智類型,達30%,為多次腦血管病變(如中風)造成腦部損傷,長期腦供血障礙的結果。也可在腦出血或腦梗死後並發,多有局灶性腦軟化或萎縮的病變。該類型的癡呆主要特征是起病快,多有神經係統症狀,多有高血壓和腦卒中病史,最常見的早期症狀是發生記憶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