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現在李曉寧因為救人,他的形象出現在了電視上,被薛斌認了出來,這一下,又把薛國平本已撫平的逆鱗重新掀了起來。
但是,李曉寧畢竟是劉奇峰重用的人,現在又是救人的大英雄,薛國平雖然貴為市長,也不可能一句話就把李曉寧徹底打倒,他必須先把李曉寧的名聲搞臭才行,所以才有了水軍公關公司在裏麵攪合的事情發生。
當然,在薛國平暗中動作的同時,劉奇峰也在為李曉寧爭取著利益,他現在已經把李曉寧當成了真正的心腹,給李曉寧謀利益,也就是在鞏固自己的羽翼。所以在討論台風救災工作的常委會上,劉奇峰趁機便把解決李曉寧待遇的問題提了出來:“各位同誌,對李曉寧這次英勇救人的表現,大家有什麼看法。”
按照劉奇峰的設想,由自己先把這個問題在常委會上提出來,然後由組織部長侯衛軍建議破格提拔李曉寧為正科級,有著英勇救人的這份大功勞在,估計就是薛國平也說不出來什麼強有力的反對意見來的。
卻不想,劉奇峰的話音剛落,侯衛軍還沒來得及開口,薛國平就先說話了:“李曉寧救了人,當然是有功的。”
劉奇峰沒想到薛國平會主動給自己的人說話,倒是一愣,情不自禁地看了一眼薛國平,心說:老薛,你這又是整的哪一出?我劉奇峰可不是那麼好忽悠的。
果然,薛國平下麵緊接著話鋒便是一轉:“但是,國家培養一個幹部,一個人才不容易,他這樣魯莽衝動的行為,萬一,我是說萬一啊,萬一人沒救出來,自己也丟了性命。那首先是對不住國家的培養,最關鍵的,他將直接影響我們市的聲譽。而且,當時現場指揮部明明已經下達了不許上前的命令,他卻置若罔聞,一意孤行,簡直就是無組織無紀律。所以,對於他這種個人英雄主義行為,我覺得應該給予嚴肅的批評和教育。”
他話音剛落,一向緊跟他的常務副市長宋高山就接口道:“薛市長剛才說得好啊,說到底我們都是黨的人,都是黨培養的人才,做任何一件事之前,都要先想想這樣做對黨、對國家、對政府是有利還是有害,而不應該僅僅是考慮自己的利益。”
組織部長侯衛軍反對道:“這樣說不是很妥當吧?什麼叫黨的利益,什麼叫個人的利益?說到底,我們都是要為人民謀利益。關鍵時刻李曉寧衝了上去,救出了活生生的三條人命,我認為這就是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如果對這樣的同誌不予嘉獎,反而要批評,那是會打擊我們幹部的積極性的!”。
紀委書記範平元和薛國平是黨校同學,兩人一向走得很近,他立刻反駁道:“我不同意衛軍部長的意見,李曉寧是救了人不假,但是這是他運氣好,如果運氣不好,不但人救不出來,反而他自己的命也會搭上,那時,對我們濱海市的聲譽也會產生極大的不利影響。所以,他的這種行為,絕對不能予以嘉獎鼓勵,這個口子一開,隊伍就不好帶了哦。”
宣傳部長馬明海也是薛國平的人,他也接著表態道:“範書記說得對,李曉寧的做法就是徹頭徹尾的個人英雄主義加機會主義,是要不得的,凡事要從大局考慮。一個筷子易斷,一把筷子才夠結實嘛。隻有下級服從上級,個人服從組織,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為黨、為國家、為人民謀取最大的利益!”
場麵出現了一邊倒的局麵,一共九名常委出席(注:本來有十一名常委,原政法委書記已退休,新任公安局長胡中強還沒能補上來,空缺,副書記唐學文在黨校學習,缺席),薛國平這邊已占了四人,劉奇峰便把把目光看向平時一貫中立的統戰部長耿偉民和警備區政委聶大海,他之所以不去看段永宏,那是因為他知道,段永宏雖然是市委的人,卻是站在薛國平那邊的,讓他先表態的話,己方估計當場就得輸。
統戰部長耿偉民算是濱海官場的不倒翁,同時也是個老滑頭,向來信奉明哲保身的原則,加上也到了快退休的年齡,根本不想攪合在劉奇峰和薛國平的爭鬥當中;聶大海是軍隊上的人,當然就更不想湊熱鬧了。所以,二人很幹淨利索地投了棄權票。
薛國平臉上露出了大局已定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