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1 / 1)

初次認識張玉軍先生時,他正與人合夥做房地產生意,後來聽說他閉門謝客蝸居在家裏專心寫作了。開始我還有點納悶:在波濤洶湧的商海中打拚的人,突然沉靜下來寫作,能耐得住寂寞嗎?直到有一天他把初稿拿給我看時,我真的被感動了,不由得肅然起敬!

玉軍先生有著二十多年的新聞工作經曆,工作期間他的足跡遍布魯南大地。他以記者特有的敏銳觀察力和強烈的探索、求知欲,做了大量的采訪、調查工作,特別是對發生在沂蒙山區和棗莊地區的戰爭故事情有獨鍾,掌握了許多詳實、珍貴的曆史資料,耳濡目染成了一名戰地記者。他對先烈們赴湯蹈火、前赴後繼、英勇殺敵的場景、故事,隨手拈來、耳熟能詳,因而寫出了一部生動且又催人奮進的好書。

棗莊曆史悠久,名人輩出,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奚仲、墨子、賈三近等曆史名人家喻戶曉。鑿壁偷光、毛遂自薦成為漢語成語,在華夏大地廣為流傳。同時棗莊曆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震驚中外的台兒莊大戰、魯南戰役相繼在這裏爆發,棗莊人民同仇敵愾,英勇抗戰,用生命和鮮血保衛了自己的家園。作者以張家父子的革命經曆為主線,以魯南抱犢崮山區為背景,以紀實的手法描述了棗莊人民在國難當頭之際堅貞不屈、鬥智鬥勇、英勇殺敵、保家衛國的戰鬥曆程,塑造了一個個性格鮮明、形象生動、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真實地再現了當年魯南人民團結一心,反抗侵略,奮勇殺敵的曆史場麵。

閱讀本書,仿佛能讓你置身於風光秀麗、民風淳樸的抱犢崮山區,讓你成為山區老百姓中的一員,親身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一笑一顰,親身體驗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生活方式。書中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粉飾的詩篇,而是用質樸的文字敘述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勞動場景,描繪了秀美山川的一草一木、鳥語花香;書中把每個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的特色鮮明、淋漓盡致,充分體現了魯南人民勤勞、善良、勇敢、剛直不阿的特點,故事情節既有卿卿我我、兒女情長,又有俠肝義膽、鐵血兒郎;書中對當地的風土人情的描寫也是膾炙人口、引人入勝,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表達的真實、貼切,惟妙惟肖。當地土得掉渣的方言,常常出現在書中,讓人覺得既親切自然又妙趣橫生。

這是一部書寫抗日戰爭的書。書中用大量事實揭露了日本鬼子侵略中國,奸淫婦女、屠殺百姓、毀我家園、燒殺搶掠的滔天罪行,時刻提醒人們要牢記曆史,勿忘國恥。書中用大量篇幅描述了魯南人民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奮起反擊的英雄壯舉,既有肉鋪夥計殺鬼子的故事,也有老百姓為抗日部隊送錢獻糧的義舉,還有進步群眾鬥智鬥勇與敵人巧妙周旋的情節;同時也有共產黨領導的獨立團、縣大隊,在反圍剿、阻擊戰中與鬼子短兵相接、浴血奮戰的慘烈場麵。情節曲折,懸念迭生,不失為一部革命曆史教育的好教材。

一位西方哲人說過,一個優秀的作家應該弘揚民族精神,成為人民的代言人。當下,日本軍國主義死灰複燃、不思悔改、混淆視聽,企圖篡改侵華曆史罪行,且頻頻製造事端,挑戰我中華民族的主權和核心利益。玉軍先生的這部作品,在這種背景下出版,恰逢其時,用鐵的事實告訴人們日本侵華曆史不容顛覆,告誡人們落後就要挨打、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痛。警告那些日本軍國主義者,中國人民是有骨氣的,是不可戰勝的,如果企圖占我邊疆、侵我國土,必將落個可悲的下場。現在中國走到了百年複興的關鍵時期,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是億萬中國人的夢想。希望本書的出版能激勵人們鼓足勇氣、堅定不移、矢誌不渝的追求美好夢想,為實現中國夢貢獻一分力量。

本人才疏學淺,應邀為本書作序,生怕影響了作品的形象,也十分感謝作者的信任,同時能有幸談點自己的觀點感到十分欣慰。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呂學尚

二〇一三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