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和,”安錦繡命吉和。
吉和走進了珠簾裏,不一會兒捧了一個木匣出來。
“打開讓大人們看看,”安錦繡說道。
吉和開了木匣,走下了禦階。
有人探頭往木匣裏看了一眼後,然後就捂嘴作嘔。
木匣裏鋪著石灰,一顆已經脫水的人頭半埋在石灰中。
“這是藏棲梧的人頭,”安錦繡說道:“衛國侯爺將他送回京來了。”
安太師看一眼石灰中的人頭,問安錦繡道:“太後娘娘的意思是?”
“沙鄴新皇藏東川已經登基,”安錦繡道:“百善孝為先,哀家想藏東川一定不會希望他父皇的頭顱,流落在我們祈順的。”
周孝忠此時道:“那太後娘娘想怎麼做?”
“派使臣去沙鄴,”安錦繡說:“讓他們拿糧來換這顆頭顱。”
周孝忠說:“用作白玉關的軍中糧草?”
“白玉關糧草我們另想辦法,”安錦繡說:“從沙鄴換回的糧草,用在南疆災民的身上。”
“太後娘娘,”安錦繡這話說完之後,馬上就有大臣說:“下官以為還是白玉關的戰事更為重要。”
“民不重要?”安錦繡在珠簾後冷笑了一聲,道:“聖賢書都讀到哪裏去了?”
“娘娘,”這官員硬著頭皮跟安錦繡道:“外敵怎可放過?”
“南疆若是再發生流民之亂,”安錦繡冷聲道:“那他們是外敵,還是內匪?”
“若是發生流民之亂,可再派兵鎮壓之。”
“再派兵?戰禍明明可以避免,你卻在這兒跟哀家說坐等著它發生?”
周孝忠看了一眼跟安錦繡嗆聲的這個官員,衝著白承意躬身道:“下官請問太後娘娘,誰可擔當這個使臣?”
這就是周孝忠同意安錦繡的主意了。
大殿中一陣議論紛紛。
“太師?”安錦繡問安太師道。
安太師咬一下牙關,道:“下官也請問娘娘,誰可擔當使臣之職。”
安太師站在安錦繡這邊後,金鑾大殿裏頓時安靜了不少。
白承意回頭看了看身後的珠簾。
安錦繡坐在珠簾後坐榻上,手指敲幾下扶手,道:“人選之事,你們商議吧,傍晚之前,把這個人給哀家商議出來。”
周孝忠說:“不知太後娘娘可是中意之人?”
“周相,”安錦繡說:“哀家一個後宮婦人,坐在這珠簾後已經是勉為其難,周相覺得哀家久在後宮,能知道多少朝中的大人?”
安錦繡的一句話,讓周孝忠低了頭。
一個後宮的婦人初坐朝堂,就已經熟知了朝中的文武,這不是明擺著告訴世人,安錦繡在還是後妃時,就已經幹政了嗎?
安太師道:“下官遵命。”
安錦繡說:“周相呢?”
“下官遵命,”周孝忠也隻得領命道。
白承意看殿中沒人說話了,高興起來,開口道:“都不說話了,是不是可以退朝了?”
“聖上,”安錦繡又喊了白承意一聲。
周孝忠暗自歎氣,主幼不是國之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