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林肯要去當售貨員,繼母舍不得他離開家。可是她明白,把子女養大不就是為了讓他到社會上做事,發展自己的前程嗎?
“孩子,出門就靠自己了。”繼母囑咐林肯說,“有困難回家找媽媽。”
“媽媽,我懂得管住自己,我一定好好幹活。”林肯流著眼淚和繼母告別。林肯當律師後,工作條件好了一些,每年回家看望繼母一兩次,每次回家都給繼母帶回一些好吃的,有時候也買幾件衣服。母子相逢分外髙興。
後來,林肯的父親去世了,繼母雖然有自己的親生子女,林肯還是主動擔負起贍養繼母的責任。
“我生活很好,不要老記掛著媽媽。”
“媽媽,這是我應該做的,你為我們付出了許多,現在也該享受享受了。”林肯對繼母說。
1847年,林肯當選為眾議員,主張維護聯邦統一,逐漸廢除奴隸製度。1861年,林肯競選總統,莎拉聽了非常高興,便獨自一人趕到城裏去看兒子。為了不妨礙林肯,她隻是老遠聽兒子演說,並不時為兒子鼓掌。
當林肯看到繼母時,立即從馬上跳下來,去擁抱繼母。莎拉為有這樣一個好兒子感到驕傲,激動得熱淚盈眶。
林肯當選總統到華盛頓就職時,又冒著風雪,專程趕回家去看望繼母。“祝賀你,亞伯拉罕,我的好兒子!”繼母高興地說。“媽媽,這其中有你的功勞。”
美國的報紙在頭版頭條以《繼母培養了一位總統》為題,報道了這件事。後來,林肯領導了美國南北戰爭,在戰爭勝利以後,被南方奴隸主刺殺身亡。噩耗傳來,莎拉悲痛欲絕,她難過地說:“亞伯拉罕是個好孩子,他從不對我發脾氣。”
最靈敏的評判是非的能力,繼母隻要真心愛孩子,孩子心裏會有數的。能夠贏得孩子們的愛,是繼母全部操行的體現。有了莎拉的心,才有了莎拉在孩子們心中的地位。也正是因為有了繼母的愛,才有了林肯的成長,最終成為一名總統。
100.“我相信你能行”
2003年,喬丹在完成了他的最後一場比賽,退出籃壇。在球迷的歡呼聲中,在隊友的簇擁下,他微笑著舉起雙手向全場觀眾招手致意,顯示出一種高大、聖潔的形象。喬丹是美國籃球運動員中德才兼備的明星,談起他的成功,他說,除了教練的栽培、球迷的鼓勵和自己的努力以外,還因為自己有一個善於教子的媽媽。
喬丹的母親是一個性情溫和、忠厚勤勞的女人,她教育孩子從小事做起,鍛煉他們的自立能力。
“賴利,你拖地板,喬丹抹桌子!”每天早上,母親便叫醒孩子,安排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賴利是喬丹的哥哥。每當母親安排了任務,兄弟倆都盡力把事情做好。母親的教育,使喬丹養成了勤勞、講衛生的習慣,而且隻要自己能做的事情,就一定自己做。
喬丹在職業籃球運動初露鋒芒時,有一次記者到家訪問,一看喬丹在家裏用吸塵器收拾客廳,大為驚訝!“難道你沒有傭人?”
“不,我願意幹我自己能幹的事情。”喬丹笑著把客人讓進屋裏。“用不著收拾屋子,我們拍攝運動員自然生活的鏡頭更為珍貴。”記者說。“不,我媽媽一會兒就要來,她是喜歡清潔的人,我不願意讓她看到兒子的屋子不整潔。”
記者從這件事中看出了喬丹的美德,更加認為自己拍攝的鏡頭是珍貴的。喬丹從小就喜歡籃球,他非常崇拜當時的籃球運動員大衛.湯普森。“媽媽,我想打籃球。”有一天喬丹對母親認真地說。“好哇。”母親聽了拍拍兒子的肩膀說,“人就是要有誌氣。”“可是,我怎樣才能長到湯普森那麼高?”喬丹似乎為自己長不高而憂慮。“好孩子,你會長高的。”媽媽把小喬丹攬在懷裏笑著說,“今天晚上我為你祈禱,並且往你鞋裏撒鹽,幫你長得更高。”喬丹摟住媽媽的脖子幸福地笑了。
這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夢,夢見母親在自己鞋裏撒了一大把鹽,自己穿上了鞋沙沙作響,一會兒就長髙了,他急忙跑上籃球場,竟然伸手就夠著了籃筐,他高興地歡呼起來:媽媽,太感謝你了!
這一喊,他醒了,他看到窗外與籃球一樣圓的月亮掛在樹梢上,知道自己做了一個好夢。
第二天,他高興地把自己的夢告訴了媽媽,媽媽聽了拍拍兒子的肩膀說:“孩子,看來你已經迷上了籃球,隻要肯努力,把身體鍛煉強壯,即使身體不是太高,也會成為優秀的籃球隊員。”
喬丹聽了母親的話,每天都注意鍛煉自己的彈跳力。他記下了自己的摸高高度,過些日子再測一下自己進步了多少,然後向母親彙報。
1972年,奧運會在德國的慕尼黑召開,喬丹在電視上看完了整個的籃球比賽轉播,他興衝衝地對母親說:
“媽媽,總有一天我要參加奧運會籃球比賽,奪金牌。”
“很好,孩子。”媽媽正在洗碗,對喬丹說,“中國有句話叫做,‘有誌者事竟成’,我相信你能行。”
這次談話喬丹印象很深,他時時都想實現自己的理想。
不想,在中學二年級時,喬丹因為技術不是太突出,被校隊“刷"了下來,他的情緒有些低落。
“孩子,你可千萬不能消沉,校隊不要可以自己練。隻要有信心,就一定能成功。”喬丹聽了媽媽的話,振奮起來,每天在自己家的後院場地上跟著哥哥賴利學扣籃,他不辭辛苦,每天都練得滿頭大汗。有時母親也到後院看看,喬丹便對母親笑笑,表示自己有信心實現自己的理想。
喬丹成功了,媽媽有時到球場上給兒子助威,喬丹總是抱起媽媽開懷大笑:“媽媽,我怎麼也忘不了1972年在廚房裏你對我的鼓勵。”喬丹的母親不僅鼓勵孩子實現自己的理想,還教兒子誠實做人。
“孩子,不論在家裏還是在外麵,隻要做出承諾,就要言而有信,決不反悔。”母親經常對喬丹這樣說。
喬丹小時候用一毛錢從弟弟手中買一塊糖,大了把摩托車低價賣給了朋友,都是說到做到。
他成為芝加哥公牛隊最優秀的隊員時,從不因為自己比凡8人圈子中的人年收人少數百萬美元,要求公牛隊管理人員改寫他的長期簽約,因此受到球迷和隊友的稱讚。後來,他為“可口可樂”做廣告,從這天起,他便不再喝別的飲料,而且要求家人隻能購買“可口可樂”這個品牌。
“孩子,一家橙汁公司想讓媽媽做電視廣告。”有一天母親征求喬丹的意見說,“你看行嗎?“
“媽媽,你不能替這家公司做廣告,你做了廣告,等於和‘可口可樂’競爭,咱不能這樣做,雖然你會因此失去一大筆可觀的收入。”
媽媽聽了欣慰地笑了,因為這正是她教兒子做人的髙尚品質,她是在試探兒子。
喬丹在籃壇上實現了自己的一個又一個的目標,他兩次奪得奧運會金牌,連續三次和隊友一起獲得的冠軍,每年都進人全美明星陣容,多次獲最有價值的球員獎,連續七次獲得最佳投球手稱號,成為世界籃壇一顆耀眼的明星。
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是每個父母的心願,其中鼓勵便是家教中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喬將的母親兒子勤奮、誠實做人,培養他成為籃壇巨星,用的就是鼓勵的方法。我們有些父母,對孩子的行為最吝嗇的就是讚美之詞,最缺少的行為就是為孩子打氣,有的甚至是諷刺、挖苦。試問,如果你的孩子對自己失去了信心,還有什麼壯誌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