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七章(1 / 3)

97.同樣自豪

有人對成才有片麵認識,認為當了總統,當了科學家、文學家,或者文藝體育領域的明星才叫成才。其實,一個人長大成人以後能為社會做有益的亊情,為社會創造勞動價值,就可以認為這個人是成才的。杜香門的母親對這一點就有深刻的認識,下麵請看這則故亊。

杜魯門是繼羅斯福以後任美國總統的,這以前他任過民主黨的參議員和副總統。一戶人家能出個總統的確讓人自豪,因為他是一個國家政權中最顯赫的人物。但是,杜魯門的母親卻以一顆平常心對待。

杜魯門的母親有兩個兒子,杜魯門是老大。杜魯門兩三歲時就顯露出自己的睿智,他不僅聰明,而且組織能力很強。他的弟弟與他相比,有點憨厚,並有著強健的體魄。

母親對兩個兒子進行禮貌教育,也教他們學一些文化知識。杜魯門學得很快,母親就給他加一點學習量;二兒子學得慢,就減少一些學習量。在母親的教育下,兩個兒子進步很快,街坊鄰居也很喜歡他們。

“你養了一對好兒子,不僅懂得禮貌,和孩子們相處也很好。”鄰居當著母親的麵誇獎兒子。

“我也沒做什麼,隻是像園子裏的果樹一樣,它長時給它加點兒肥而已。”杜魯門5歲時,就是同齡孩子的頭,他帶孩子們到野外去玩,怎麼分組,怎樣對壘,又怎麼組合,孩子們都聽他的號令。

杜魯門也以此感到自豪。弟弟則是哥哥的幫手,在哥哥指揮下糾正孩子們一些不合理的動作。

“你弟弟做得也不好。”一個孩子提出了意見。

“歸隊去。”杜魯門像一個指揮官一樣命令道,“我都看見了,我會給他糾正的。”杜魯門果真糾正了弟弟的動作,孩子們都心服口服。

杜魯門兄弟兩個上學了,杜魯門是班裏的好學生,學習成績一直領先,老師經常誇獎他,許多同學也以他為榜樣,他成了班級的領袖。

每當發成績單的時候,杜魯門都喜形於色,而弟弟成績平平,覺得自己對不住母親。“沒有什麼,一個人的能力有大有小,隻要努力了就可以了。不過你還要繼續努力,爭取好成績。”

母親又看看杜魯門,杜魯門以為媽媽要表揚他,便自豪地站在那裏等候。“你也沒有什麼,學習好不能翹尾巴,驕傲了就不會使自己進步。”母親想了想又說,“你也不要和你的弟弟相比,要和班裏的高材生相比,中國人有一句話,叫做‘五十步笑百步’,和一個普通孩子相比又有什麼出息。”

聽了母親的話,杜魯門把目光盯住了班裏的好學生,決心超過他們,他的弟弟也刻苦學習,爭取下次考出好成績。

後來杜魯門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大學,而他的弟弟卻榜上無名,心裏很難過。“我的好孩子,上大學可以繼續深造,能上大學自然很好;不能上大學照樣有自己的前途,無論什麼事業都是社會的一部分。”

小兒子聽了母親的話不再難過了,開始做起了農活兒。

杜魯門參加了民主黨,由參議員到副總統,一路順風,人們都為母親有這麼個好兒子而髙興。

“你的二兒子下農田,他的哥哥做副總統,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何不去求他的哥哥給他找一份理想的工作……”

“有那個必要嗎?社會就有這個分工,有人當總統,有人做副總統,還有人做議長,同樣也應該有人當工人、當職員,或是當農民。在田裏做活,流一身汗,沾兩腳泥巴,回家洗一洗,然後在樹陰下乘涼,無憂無慮,難道不好嗎?”

經過母親這一說,那些勸她的人沒有話說了。他的兒子也認為母親說得很有道理,安心做農活兒,並且把腦子全用到如何讓農作物長得更茂盛,產量更高一些。

“我的兒子,你真有出息,想不到你種的土豆這麼大,真是我的好兒子,趕快把你的方法介紹給鄰居,這也是你在為社會做點事情。”

兒子真的與其他農民在地頭上研究起土豆的增產方法,使這一帶的土豆長得都很好,受到了州長的表揚。

羅斯福總統去世了,杜魯門當選了總統,祝賀杜魯門的賓客盈門,杜魯門天天都要應酬。

“祝賀你太太,你養了一個好兒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吧。”“那當然。”杜母說,“不過我還有一個兒子同樣使我感到自豪……”“他做什麼工作?”“他正在田裏挖土豆。”

祝賀的人感到驚詫。母親看出了這些人的疑惑,便進一步說:“當總統是幹事業,挖土豆同樣是幹事業。都當總統,誰來挖土豆?總統吃什麼?都挖土豆,誰來治理國家,誰來為人民謀福利?”

母親對兩個兒子一視同仁,一顆寵辱不驚的平常心,使賓客欽佩。“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太太,你的見解,也足以可以當總統了。”“先生,取笑了,我隻不過是一個農家婆娘而已。”

不一會兒,挖土豆的兒子回來了,他滿頭大汗地站在哥哥一旁,健壯的體魄和他的自信,一點也不亞於總統。

“看,我的兩個兒子,你能說哪一個遜色一些?”

母親的見解的確不同凡響。在那樣一個社會,她能認為做總統和做平民都很高責,隻是社會分工不同而已,的確令人欽佩。想一想,我們有些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隻想出人頭地,迫使孩子去學習,孩子的成績不理想就批評,甚至是打罵,若是實現不了自己的願望,就心灰意冷,覺得臉上無光。其實,隻要做的事有益於人民,什麼工作都是光榮的。文學家老舍說過,“我的男孩體健如牛,吃得苦,受得累,我非常喜歡。”年輕的父母,你是否能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孩子?

98.讓兒子自己走路

鐵托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南斯拉夫反法西斯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戰後南斯拉夫共和國成立時,鐵托被選為總統。鐵托是南斯拉夫乃至世界著名的政治人物,但是,你是否知道,在家庭中,他還是教育孩子的好爸爸?

鐵托有兩個兒子,長子紮爾科參加過反法西斯鬥爭,次子米薩在戰爭中出生。鐵托經常忙於國家政務,很少有時間照顧孩子,孩子主要由妻子負責。不過,他隻要有機會接觸孩子,就會根據孩子的不同表現,對孩子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妻子很愛紮爾科,每天隻要有空閑就會和孩子一起玩,並在玩中教孩子一些知識。紮爾科也長得機靈、聰明,3歲時就能認識周圍許多事物,母親很高興。

“看看你兒子,能在地圖上找到自己的家鄉,還能認識哪兒是河流,哪兒是髙山。”有一天妻子對丈夫說。

“很好。”鐵托笑笑說,“最好是讓他到自己家鄉親自走走,去看看實際的河流,爬爬實際的高山。”

“孩子不是還小嘛,大一點兒他會跟著你去的。”妻子說,“你說起來一套一套的理論,可就是不幫孩子進行實踐。”

紮爾科幾乎從小就沒離開過媽媽的身邊,即使保姆有時間,他也喜歡圍著媽媽轉。有一次鐵托要出門,剛剛打開車門,紮爾科從母親身後閃出來,跑上前去說:“爸爸,我要坐車!”

妻子看著兒子那天真活潑的樣子,站在那兒甜蜜地笑了。“兒子,上車吧!”鐵托滿口答應。

妻子一愣,丈夫因為工作忙,從來不管孩子,也不許孩子打擾他的工作,今天怎麼啦?

正在疑惑中,車已經開出老遠了,然後停在幾百米遠的街旁。鐵托把兒子抱下車說:

“看見媽媽了嗎?看見了自己沿著人們道去找媽媽,過馬路當心。”兒子從來沒離開媽媽,看看媽媽還隔在馬路那邊老遠,半垂著小手好像是無著落的小鳥。他哭了,想求助於爸爸,可是爸爸的車已經開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