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場古鎮賦
張昌餘
新場古鎮,始建於漢代,距今已兩千餘年也。其稱謂幾經更易,方定名為“新場”。今逢新中國六十周年大慶,受邀為該鎮撰寫賦文。因其富有既古且新、亦新亦古、古新和諧、新古共存之特色,故以“古”“新”二字組成偶句駢賦以讚之。
古鎮名稱新場,新場實是古鎮。聚古神州兩千載古意古風,積新中國六十春新氣新運。天地悠悠,喜新不應忘古;春秋代代,懷古更需求新。古鎮古市,每見創新之佳境;新場新街,長引思古之幽情。通新橋新路,東鄰錦繡蜀都;傍古山古水,西接巍峨雪嶺。溪流潺潺,滋潤原野新苗之生機;石徑彎彎,遺存茶馬古道之舊痕。拜謁川王宮,參悟古老三教之真諦;探尋佛子岩,放下新近百事之艱辛。行萬裏,總難忘古鎮之古貌古音;走千鄉,尤留戀新場之新味新韻。
小橋流水,古巷深深;高樹飛雲,新樓隱隱。斜陽照古渡,漁舟絡繹;暮靄湧新星,夜色繽紛。枕山水而臥,推窗望朗朗古月;臨田園而居,抬眼見鬱鬱新林。晨曦沐古屋,喚醒無盡古老故事;朝霧護新村,催生幾多新銳精英。竹籬參差,編織新生活之好夢;林盤毗連,疊印古歲月之光影。榿木林中,鶯學唱新詞新調;稻花香裏,蛙仍奏古曲古琴。至罨畫新園,請陸放翁來古酒坊同醉;赴鶴鳴古廟,迎張天師入新茶社共飲。樂陶陶,看古與新在此和諧;喜滋滋,聽人與神於斯歌詠:
需將古代事,常對新人談。
憑借古鄉鎮,要開新紀元。
公元二○○九年六月一日撰文並書
(張昌餘:四川師範大學教授,四川科普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辭賦家、國學家。)
風雨橋頭,
人去屋留,
幾代人留下的故事
像小河流水,
有歡樂,
也有憂愁。
西班牙式的拱廊並非古鎮建築的特質,
而曾經時尚的追求卻讓人們懷念標新立異的前人。
兩親家趕場天噓寒問暖,
孤老頭去喝茶小曲哼來。
人們喜歡把賣美食的美女稱為西施,不無調侃、不無美化生活的向往。新場鎮上的豆腐西施讓我想到,為什麼不是“西施豆腐”而是豆腐西施呢?前者是西施做的豆腐,強調的是豆腐,而後者則是豆腐與西施映應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