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月12日,雷鋒寫道:“雖然是細小的螺絲釘,是個細微的小齒輪,然而如果缺了它,那整個的機器就無法運轉了,莫說是缺了它,即使是一枚小螺絲釘沒擰緊,一個小齒輪略有破損,也要使機器的運轉發生故障的。盡管如此,但是再好的螺絲釘,再精密的齒輪,它若離開了機器這個整體,也不免要當作廢料,扔到廢鐵料倉庫裏去的。”1962年4月7日,雷鋒再次寫道:“一個人的作用對於革命事業來說,就如一架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機器由於有許許多多螺絲釘的聯結和固定,才成了一個堅實的整體,才能運轉自如,發揮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絲釘雖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願永遠做一個螺絲釘。螺絲釘要經常保養和清洗才不會生鏽。人的思想也是這樣,要經常檢查才不會出毛病。”
這就是雷鋒,一個甘於為組織無私奉獻的人。現在的企業,仍舊呼喚雷鋒式的好員工,他們總能夠將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無私地奉獻給企業,做企業最需要的工作。
一天,外麵下著大雨,時而傳出隆隆的雷聲。在一棟住宅樓裏,三層的一個房間,一個未滿一歲的嬰孩在大聲地哭著,含混不清地叫著“媽媽,媽媽”。抱著孩子的是孩子的奶奶,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老人一邊哄著孩子,讓孩子不要再哭,一邊焦急地向窗外張望著。
這對祖孫盼望的人就是周亞敏。她經常為了保證糧食的質量而加班加點,今天,因為這場大雨,她不得不再一次留在倉庫組織糧食的防潮工作。已經晚上9點了,老人打電話催了兒媳兩次了,可還不見她的人影。
老人越發著急了,孫子發燒了,兒子出差不在家。老人想把孩子送醫院,但有老寒腿病的她有點力不從心。
這時,樓道裏傳來“噔、噔、噔”跑上樓的聲音,門開了,周亞敏回來了。周亞敏來不及擦掉頭上的雨水,便跑到臥室看孩子到底怎麼樣了。婆婆把孩子遞給周亞敏,一邊心疼地幫她擦頭上的水,一邊埋怨著:“亞敏啊,別怪我說你,你工作忙我可以理解,你加班我也支持,但今天孩子生病了啊,你就不能早點回來嗎?再說,今天也不是你值班啊!”
聽了婆婆的埋怨,周亞敏明白老人心裏的焦急,一邊為送孩子去醫院做準備,一邊安慰婆婆:“媽,我知道您心裏著急,我也著急啊!可是,今年的雨水特別多,今天的雨又特別大,庫裏那麼多糧食如果受潮可怎麼辦啊?國家得有多大的損失啊!新來的小張業務還不熟悉,我不幫他誰幫他呢?媽,您說是不?”
老人並非真心抱怨什麼,隻是一時著急才會數落幾句。現在,給孫子看病是最要緊的,她點點頭,便催著兒媳趕快帶孩子去醫院。
在周亞敏出門的那一刻,她看到婆婆的眼角有兩滴淚水,慢慢地滴了下來。
周亞敏後來說,類似的事情已經發生不下四五次了。每一次家裏人都給出了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她也覺得對家人有些歉疚,但為了工作,為了糧食不受潮,為了國家不受損失,她隻能這麼做。
責任無處不在,將責任根植於內心,讓它成為我們腦海中一種強烈的意識,在日常行為和工作中,這種奉獻意識會讓我們表現得更加優秀。
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雷鋒精神永遠不會過時,非但不會過時,還能成為指導我們行動的指南。
負責的人在麵臨挫折時不會被壓垮
《亮劍》創造了中國電視劇曆史上的奇跡:自2005年底麵世以來,《亮劍》在中央電視台和各地方電視台連續重播,至今沒有停止。據央視索福瑞的收視率調查顯示,《亮劍》播出後,收視率最高時達到14點,創下了2005年央視一套電視劇收視率的新紀錄。江西電視台創造了重播35次的紀錄,就連一向青睞偶像劇的鳳凰衛視竟然也播放起了《亮劍》。
李雲龍說,“如果人人都不敢承擔責任,那我們這支部隊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哪怕剩下一兵一卒,也要誓死保衛陣地”。在李雲龍風塵仆仆地趕到廈門A兵團指揮部後,火燒火燎地顧不上寒暄,就急著要知道自己部隊的位置。劉主任告訴他,福州戰役和漳廈戰役都剛剛結束,金門戰役馬上就要打響了,李雲龍的師已在蓮河口集結準備參加越海登陸。李雲龍一聽就急了,扭頭就走。劉主任說:“你急也沒用,趕不上了。現在也沒車可派,公路上不太安全,工兵正在連夜排雷,你隻能明天走了。”李雲龍無奈,隻得住下。但是當晚他顯得很暴躁,像關在籠裏的野獸一樣來回走動,後來又在床上輾轉反側。
正是李雲龍這種強烈的責任感,使得他在時勢造英雄的年代裏縱橫馳騁。責任感是每一個有血有肉的人都應具備的品質,是否具有責任感,決定了其決勝能力的強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