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是潯陽鎮,一座古色古香的江邊小鎮。
背靠青山,麵朝江水。藍天白雲,水波倒影。山峰古橋,重巒疊嶂。
此時正值晨曦載曜,江麵上白帆點點,街市中熱鬧繁華。茶坊、酒肆、腳店、肉鋪、當鋪,作坊,早已開門迎客;街道兩旁空地上張著大傘的小商販,臉紅脖子粗的扯著嗓子吆喝買賣。街上有挑擔趕路的,有駕牛車送貨的,有趕著毛驢拉貨車的,有駐足觀賞江邊景色的,此番種種,勾勒出一幅宋代小鎮潯陽鎮早市的繁榮景象。
那韻味放在現代,真的不比有著“東方好萊塢”之稱的橫店差多少,就是不知比之張擇端筆下《清明上河圖》的汴京又如何?
潯陽鎮依山傍水,所謂的水就是指大名鼎鼎的潯陽江啦。唐白居易曾在潯陽樓上聽琵琶曲,寫下“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的名句;宋江曾在潯陽江酒樓題反詩《西江月》“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籲。他時若遂淩雲誌,敢笑黃巢不丈夫!”。
一個宋代小子怎麼會曉得《水滸傳》中的宋江呢?作者施耐庵是元代人啊。
其實一點也不奇怪,這小子並非北宋人士。他的年紀不過十五六歲,然實際年齡早過而立之年。他曾是二十一世紀的北大曆史係高材生,也曾是一名瘋狂的股民。一個小散戶四倍杠杆炒股,一夜爆跌百萬。嗚呼!大醉後證券公司大樓縱身一跳,醒來時恍如隔世變唐進。
唐進,父唐永,潯陽酒樓夥計。母李芸,家庭婦女,務農織布。哥唐默,天波府楊家將底下一名馬前卒。妹,唐鈺,年十歲,母親身邊打理家務的好幫手。
這具身體在自己穿來前曾被人打成重傷,可能沒挺住吧,自己不知怎麼的就李代桃僵了。
無需四處打聽,從銅錢“鹹平元寶”便知,此乃宋朝第三位皇帝趙恒的年號,再加上街頭巷尾所聞,此乃鹹平二年。
曆史係在前世算是冷門,但放到現在,那真的算是專業對口了。當初唐進那麼苦逼的背誦各朝各代的大事記時間,曆代皇帝、名人的生卒年,可憐找工作時沒傻卵用,沒想到現在到派上用場了。
這一年監察禦史、開封府尹、三司使包拯才五歲,諫議大夫餘靖才三歲,宋詩的“開山祖師”梅堯臣才出生,而楊延昭以戰功升任莫州刺史。
“唐進,在包子店門前傻站著幹嘛?”包子店門口飄來一道聲音,喊著唐進的名字。
說話的孩子名叫範林,比唐進大一歲,身材胖,眯眯眼,爹爹是賣炊餅的,算得上是唐進的好玩伴。
不過對於範林的問話,唐進可不想說自己想買大肉包子又沒錢,隻是回答道:“隨便看看。”
範林的眼睛盯著唐進壞笑,像是看透了唐進似的。
“你小子,八層是嘴饞了,聞聞包子的肉香。走,別傻站著了,我帶你去看告示。”
“告示?”
唐進在想是“安民告示”呢,還是“通緝告示”?若是通緝告示的話莫不是潯陽鎮出了采花賊?
“出江洋大盜了,還是出采花賊啦?”唐進問。
範林拽著唐進瘦弱的胳膊,一邊往街道上走一邊解釋道:“采花你個頭,是南宮家招募家丁啦!”
“真的?”
若真的是南宮家招募家丁,唐進就在想,要不要去試試呢?
現在的唐進今非昔比,一味的閉門讀書那太浪費一身本事了,發明創造也無根基和資本,在鄉試前先混混家丁,爭取早點步入社會,然後偶遇一二曆史大人物,還是不錯的。
機遇最可貴了!
對唐進來說,給他一個支點,也許就可以一飛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