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將精鹽、高湯、味精、水澱粉、料酒倒入一碗內,調勻作為味汁備用。
(3)起熱鍋,加入食油,油燒至8成熱時,放入墨魚丁,略炸片刻,離火,撈起墨魚丁,瀝幹油。倒出鍋內餘油,留少許底油,用旺火,把油燒熱,用蒜片及蔥段熗鍋,蒜片香時,倒入已油炸的墨魚丁,煸炒5分鍾,倒入已調好的味汁,翻炒至味汁成芡,起鍋裝盤,淋入香油,即成。
功效。
墨魚肉含多肽物質、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鈣、磷、鐵等成分,養血滋陰、補心通脈。適用於治療貧血頭暈、月經不調等症。
百合發菜卷。
原料。
百合(幹)25克,發菜20克,豆腐皮3張,豆腐100克,淨荸薺50克,紅蘿卜100克,料酒25克,麵粉100克,番茄醬20克,粳米粉60克,白糖10克,生蔥10克,香醋12克,精鹽、味精、生薑、發酵粉各2克,花生油1000克(約耗80克)。
做法。
(1)百合碾碎;發菜泡發,用涼水漂洗幹淨,撈出,放入炒鍋裏加生薑片、生蔥段、料酒燒15分鍾,撈出,薑、蔥及湯不用。
(2)取麵粉60克,粳米粉60克加白糖及熟花生油20克,發酵粉,加清水調成脆麵糊,準備炸卷子用;另剩40克麵粉加清水調成稠麵糊,準備粘卷子用。
(3)紅蘿卜加沸水中汆熟;豆腐洗淨;荸薺洗淨;將豆腐壓成茸,將荸薺、紅蘿卜和荸薺碎丁加氽過的發菜、精鹽、味精,攪成卷子餡料備用。
(4)將豆腐皮鋪放在案板上,裁成16厘米寬的條,將餡料卷在一條條豆腐皮上,成為發菜卷子,放在蒸格裏,用蒸籠蒸15分鍾取出,切成4厘米長的段。
(5)炒鍋放油,用旺火燒熱。將蒸過的發菜卷一個個投入油鍋內,炸成金黃色時撈出裝盤,配以番茄醬、香醋上桌食用。
功效。
此菜卷適用於高血壓、肥胖、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食用。尤其對婦女月經不調有明顯治療效果。
蓮子煮豬肚。
原料。
蓮子50克,豬肚1個,薑5克,料酒、蔥各10克,鹽3克,味精2克,雞油25克。
做法。
(1)將蓮子洗淨,去蓮心;豬肚反複衝洗幹淨;將蓮子放入豬肚內,紮緊豬肚口。
(2)將盛有蓮子的豬肚放入燉鍋內,加水3000克,同時放入薑、蔥、料酒,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燉煮55分鍾,加入鹽、味精、雞油即成。
功效。
寧心安神,滋補氣血。適用於氣血不足,失眠等。
備注。
食用時,將豬肚切成4厘米長、1厘米寬的條。
冬瓜蚌肉湯。
原料。
河蚌肉250克,冬瓜500克,蔥花、薑汁、黃酒、精鹽、味精、麻油各適量。
做法。
(1)將蚌肉加少許薑汁浸泡;冬瓜去皮、瓤後切片。
(2)將取出的冬瓜仁(籽)用水煮20分鍾,去仁留汁,下入冬瓜片,煮5—10分鍾,入蚌肉,烹黃酒,再沸3分鍾。調入精鹽、味精、蔥花,淋上麻油即可服用。
功效。
除熱止渴,清肝熱。適用於血熱之月經提前。
枸杞羊肉湯。
原料。
羊腿肉1000克,枸杞子50克,薑、蔥、料酒、精鹽、味精、清湯、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
(1)羊肉整塊用開水煮透,放冷水中洗淨血沫,切塊。
(2)鍋內放油燒熱,下羊肉、薑煸炒,烹入料酒,翻炒後加入枸杞子、清湯、精鹽、蔥,燒開去浮沫,用文火燉約1—1.5個小時,待羊肉熟爛,去蔥、薑,入味精,即可服食。
功效。
滋陰,補元氣。適用於腎虛引起的月經過少症。
烏雞白鳳湯。
原料。
鹿角膠、當歸、人參、熟地黃、山藥、芡實各10克,鱉甲、煆牡蠣、白芍、丹參、鹿角霜各6克,桑螵蛸、川芎、銀柴胡各3克,黃芪20克,墨魚50克,烏雞1隻(500克),生薑、鹽、蔥、紹酒各適量。
做法。
(1)人參潤軟,切片,烘幹碾成細末備用,其餘藥用紗布袋裝好;墨魚洗淨,同雞爪、翅膀和藥一齊下鍋,注入清水1000克,燒沸後,用文火燉煮1小時。
(2)雞肉洗淨,水沸後,焯一下,再洗淨,切成小塊,擺在蒸籠內,加入蔥、薑、鹽、紹酒的一增,藥汁液500克,上籠蒸1小時。
(3)雞出籠後,擇去蔥薑,加入餘下的紹酒、鹽,燒沸,收濃,澆在雞上麵即成。
功效。
補脾益腎,潤經活血。適用於月經紊亂和痛經等。
蓮子紅棗粥。
原料。
蓮子30克,粳米150克,紅棗3枚,紅糖15克。
做法。
(1)蓮子洗淨,浸泡1夜,去蓮心;粳米洗淨;紅棗去核,洗淨。
(2)將蓮子、粳米、紅棗一同放入燉鍋內,加入清水,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煮35分鍾,加入紅糖即成。
功效。
養心安神,補脾止瀉,益腎固精。適用於脾虛腹瀉、月經紊亂、痛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