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獨詞單一類標題(1)(1 / 3)

【導讀】

每一個漢語的詞彙,都是一個獨特的生命。那是因為它不僅有美妙的聲韻,方正的形體,更有著靈活多變甚至難以言傳的內涵。當我們用心審視這些字眼的時候,青春會旋起歡快的舞蹈,生命會創造驚人的奇跡,幸福會化為少女臉上的一道紅暈,親情會變成母親眼中的一絲慈愛,就連寂寞都會開出奇異的花朵……

寫作此類標題作文,你既可以化實為虛讓江河湖海變成一個個的精靈,也可以化虛為實,讓情感的河流布滿暗礁和險灘;你既可以大題小做讓人生境界濃縮為手中的一縷書香,也可以小題大做,讓簡單生活充滿大智大慧或大慈大悲。你的思考有多遠,你的舞台就有多寬;你的感情有多深,你的魅力就有多大。隻要付出真情還有思考,成功之門一定會為你洞開!

標題1和

【試題亮相】

以“和”為標題寫一篇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詩歌除外,文體自選;③角度自選;④不少於800字。

【寫作點撥】

“和”在中國古代屬哲學用語,《論語》中有:“君子和而不同”的說法,說的是君子內心所見略同,但其外在表現未必都一樣,比如都為天下謀,有些人出仕做官,有些人則教書育人,這種“不同”可以致“和”,其本質是追求內在的和諧統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而國語中則提出了“和實生物”的主張,認為各種不同的元素,在不同的前提下可相互協調、融合,最終都能得到發展,生生不息。

從中國的古代哲學出發,“和”可派生出不同的含義:和諧、和平、和睦、和好、和氣、和善、和美……國家事務局局長葉小文認為:“和”的精神,是一種承認,一種尊重,一種感恩,一種圓融;“和”的內涵,是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會和諧,世界和平;“和”的基礎,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異,共生共長;“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和美;“和”的思想,反映了事物的普遍規律,因而能夠與時俱進、與時俱豐。這些側重講的是社會層麵的。

再從其他層麵思考,“和”還可以是自然萬物之間的,人與自然之間的,人與人之間的,文化與文化之間的,民族與民族之間的……隻要打開思維,選好最擅長的角度,就能寫出一篇好文章來。

【最佳範文】

浙江陸筱薇

【請你思考】

對照標題,作者寫了哪些“和”?這些“和”是如何統一到一起的?

一直覺得“和”是一個很美的字,“禾”象征著自然,“口”象征著人類。它似乎在昭示著一個來自遠古的、我們祖先心中的智慧:人與自然站在一起,就是“和”。

常常會想起華茲華斯,不為他驚世的美麗詩句,而為了他那勝過千萬詩句的心靈家園——蘇格蘭湖區。蘇格蘭湖區有一種英國少有的明媚色調,屬於原始自然的不染纖塵。可是她也是包容的,或者說,自然都是包容的。她給了華茲華斯五十年幽靜溫柔的時光,而華茲華斯則以一顆詩性靈性的心靈祈護著那一汪幽藍的湖水。

看慣了人與自然的尖銳矛盾,偶爾捧起華氏的詩集,那帶著湖區寧謐濕潤的詞句,訴說著“和”字的真諦——人與自然的關係可以如此安定和諧。

“和”又豈止在人與自然間安靜流淌?偶爾會想起西班牙那美麗的輸水道。輸水道,很少可以用“美麗”來形容。可是,西班牙的輸水道,卻可以安然承受這樣的讚譽。它不僅屬於建築史,更屬於世界文明史。古羅馬帝國的入侵給西班牙帶來無盡的文明。而狂野的西班牙則給予羅馬文明新的風格。兩種文明的交彙,給了西班牙一條美麗的輸水道,也給了世界一個與眾不同的西班牙。在那美麗的建築上,我能看到一個“和”字在千年風雨中悄悄地浮現微笑。

說到建築,我要提的是威尼斯的聖馬可大教堂。她是一位“混血美女”,穹蓋圓頂,高挑窗欞,十字結構……讓中古十字式、哥特式等風格在她身上交融。在第二次修繕後,幾乎所有的評論家都在譏笑她的“不倫不類”。可百年後的今天,就是這樣的“不倫不類”的建築讓法國亞眠主教堂、德國科隆大教堂都為她讓路。而讓他們斂眉低首的原因,就是聖馬可教堂那融合了多種風格的和諧。它有十字式的圓潤卻沒有它的呆滯,有哥特式的大氣驕傲卻不盛氣淩人。和諧讓她雍容的氣質在百年後的今天依然閃耀於世界。

“和”是一個美麗的字眼,存在於自然與社會,更是一種美麗的品格和狀態。我敬仰錢鍾書先生,因為他能在中英文化間自由遊走,讓兩種文化以一種和諧的姿態出現,既可以編校《牛津詞典》,又可以纂寫《宋詩選注》;既可以通曉中國文學,又以一口流利英語讓美國人讚歎:“從未聽過如此純正的英語”。既學英古今,又博覽中外。而這,又何嚐不是“和”的體現呢?

【思維路徑】

看到這個話題,我馬上想到了蘇格蘭湖區、西班牙那美麗的輸水道和錢鍾書的學貫中西。如何將三者聯係起來?我想到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文化的角度,它們的本質,是一種美麗的品格和狀態。於是,筆下的這篇文章也就形成了。

這篇文章的寫作經曆,讓我有了這樣的體會:構思時,思維一定要開闊一些,視野一定要寬闊一些。這樣,選材才會更新、更充實。

【名師簡評】

作者思路跳轉自如。作者從解字出發,寫出了人和自然的和諧圖景:蘇格蘭湖區裏,色調明媚,纖塵不染,華茲華斯在那裏過了五十年的幽靜溫柔的時光。人世間,這樣的和諧也到處存在。西班牙,美麗的輸水道上,一個“和”字在千年風雨中悄悄地浮現微笑。

威尼斯,中古十字式、哥特式等風格在聖馬可大教堂身上和諧交融。在東方,兩種文化在錢鍾書先生身上以一種和諧的姿態出現……

文章意境寧靜悠遠。讀好文章需要靜下心來,泡上一杯茶,細細地品。讀著作者營造的精美的文字,我們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尖銳矛盾中,社會的喧囂嘈雜中所缺少的一種寧靜與和美,沉浸其中並久久回味。

浙江趙晨

【請你思考】

人與自然如何做到“和諧”?人與人又如何做到“和諧”?

早在春秋,聖人孔子就明確地提出過“和諧”的概念。“天地和而萬物生”,或許在生命誕生的最初之時,萬物都是以一種相融相和的方式產生的吧!

華夏民族一直以來信奉著“和為貴”的準則,中國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也無一不在這種和諧的氛圍下被熏染得和睦而生機勃勃,直到演繹出今天的一派欣欣向榮。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自然界的魅力就在於它融萬千生命於一身,卻可以協調地讓它們相融相生,以致於生命的循環往複、生生不息,也讓我們得以領略“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的盎然景致,窺探“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詩意畫麵。這是自然的“和”,是自然界的傑作,也是它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懷包容的結果。

還曾記得讀過這樣一句詩: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腦海中便瞬間勾勒出一幅田家勞作圖,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生活很簡單也很樸素——鄉村的空氣纖塵不染,嗅不到半點刺鼻的化學氣體;除了阡陌交通雞犬相聞,聽不到一聲嘈雜與喧囂。沒有現今城市的燈紅酒綠車水馬龍,但卻分外地讓如今的人們向往與懷念。這是人與自然的“和”,如渾然天成的優美畫卷,讓人醉心、留戀。

而“和”的生動也體現在人與人之間。因為心中有“和”,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才會千年流傳,“負荊請罪”這個成語才會一直以響亮的聲音告訴我們它的含義;因為向往和平,宮女王嬙才會千裏迢迢穿過無邊沙漠遠嫁匈奴,盡管是“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這些又讓“和”的含義上升了一個高度。

而今,當我們人類站在新的曆史舞台上,我們的最終願望還是“和”——希望中東的戰火平熄淡褪,希望台灣海峽能變得越來越淺……希望“和”能如一條絲帶,濕潤人類靈魂的邊緣。

【思維路徑】

一看到“和”的話題,我的頭腦中就湧現了無數的古詩文:陶淵明的,丘遲的,辛棄疾的……這些材料該如何組織起來?我想到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以及由此推廣開的人世間的一切,這其中,我給他們設置了聯結點:相融相和,包容一切。

【名師簡評】

本文有如下兩點突出的特點:

一是結構明晰。文章的結構很明晰:早在春秋,聖人孔子就明確地提出過“和諧”的概念。自那以後,華夏民族一直以來信奉著“和為貴”的準則,中國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也無一不在這種和諧的氛圍下被熏染得和睦而生機勃勃;人與自然之間的“和”如渾然天成的優美畫卷,讓人醉心、留戀;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又讓“和”的含義上升了一個高度……站在新的曆史舞台上,我們的最終願望還是“和”,希望“和”能如一條絲帶,濕潤人類靈魂的邊緣。

二是語言優美。嚴密的結構中,作者恰當地綴以古詩詞,字裏行間時時流淌著詩情畫意,優美的語言、精巧的結構與內在的主旨亦相和諧。以第二段為例,列舉的詩句就很好地表現了大自然美景之“協調”、“協和”。

標題2比

【試題亮相】

閱讀下麵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許多關於“比”的說法,“錢財不比,妻兒不比”,“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等等;但實際上,現在時時處處卻充滿著“比”,比誰的官大,比誰的錢拿得多……不過,也有一種人是比誰的好事實事做得多,誰為集體國家作的貢獻大。

請以“比”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注意:1.立意自定。2.文體自選。3.題目自擬。

【寫作點撥】

在寫作時以下幾種思路可供參考:

思路一:可寫成議論文。比如抓住當前國際社會中的熱點問題,以德國和日本這兩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挑起者對待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態度,分別從幾個不同的方麵進行對“比”,從而得出“德國憑借其真誠已贏得了世界各國的尊重,而日本則仍令世界各國不能心安”的結論,並進而指出“希望日本多與德國比比,找找自己的不足之處,否則它絕不可能贏得各國的信任”。

思路二:可寫成記敘文。比如截取電視連續劇《宰相劉羅鍋》結尾的一個片斷,以清朝大貪官和珅的獄中生活為題材,以第一人稱“我”——和珅的心理活動為線索,從和珅先前清廉而後貪婪、和珅貪婪與劉墉清廉的不同的對比,從而得出“同樣是比較,隻因對象不同,卻導致了不同命運”的主旨。

【最佳範文】

——獄中夜思

河北郭矗

【請你思考】

從文章的副標題“獄中夜思”中,結合題目“比”,你能聯想到古今中外的哪些事例?

天幕慢慢拉下來,窄窄的小天窗中露出了小得可憐的天空,由淺紅漸漸變得深藍了。

我抬頭望著,心卻一陣又一陣地抽搐著,腳也不禁踱得越來越快了。想我和珅生前收斂的金銀珠寶不計其數,死時竟落得這般狼狽。我掃視著獄中的陳設:隻一張破桌,隻一張草席。

“你後悔嗎?”我反問自己,“是啊,我後悔了嗎?”還記得剛出仕時,滿腔熱血,一心一意隻想做個清官。我與古代聖賢比較,我與朝中賢臣比較,隻想著比古今之人更多報效朝廷。那時的我雖清貧但問心無愧,內心坦蕩。而如今呢?一陣涼風從天窗中吹進,我裹了裹單薄的獄衣。

我又陷入沉思:“和珅啊和珅,你怎得後來一反先前清廉之風,真是糊塗啊!”當我穿著破舊的衣衫步入那豪門大宅時,我感到羞愧的是我雖官職比那人高,但全家財物尚不及他的百分之一;當我的上司神氣十足地出入朝廷,我感到傷心的是我雖清正卻無高官權位。正是這樣的比較才讓我走上了攀比權位、追求奢侈生活的道路。我不再重清廉,我想的隻有比別人多的財物,比別人高的官爵。為了這些我不惜謀害忠良,不惜陷害好友,不惜百姓安危,我……我一手抓著稀疏的頭發,一手用力地捶打。

“劉墉來看你了。”獄卒嚷道。

隻見劉墉步履蹣跚地走進來,靠著獄欄便坐下了。我萬萬沒有想到我的對手竟會在這時來看我!他見我憔悴的樣子,問道:“你害怕了?”

“我的確怕死。”我應道。

“你後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