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地麵積占全國麵積的70%以上。由於地質條件複雜,山高、坡陡、穀深,氣候多變,人類生活、工作活動也較廣泛,這就導致山洪、泥石流、滑坡突發性災害暴發頻繁,水土流失也較嚴重,是世界上山地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曾記得20世紀80年代初期,四川中、東部、陝南地區發生特大山洪,引發6萬多處滑坡和近萬條溝發生泥石流,造成近1000人喪生和20多億的財產損失;2000年4月9日西藏易貢藏布紮木隆巴支溝發生特大型冰雪崩、岩崩→滑坡→泥石流災害鏈,堵斷了享譽中外的易貢湖出口,形成高愈百米的土石壩,回水淹沒湖周圍數千畝農田、茶園,60天後大壩潰決,形成巨大的山洪泥石流,高近100米的水頭向下遊凶猛推進,使沿岸高五六十米的房屋、公路、橋涵和茂密的植被一掃而光,雖未造成巨大的直接經濟損失,但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令人痛心。2003年六七月,四川省丹巴縣鵝狼溝和“美人穀”兩溝發生特大型泥石流,造成115人死亡和失蹤;2004年7月4日、19日兩次大暴雨,使雲南省盈江,隴川、騰衝等縣發生特大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災害,54萬人受災,累積死亡、失蹤85人;今年入訊以來,先是淮河中遊特大洪澇災害,8月四川東部和重慶市連續大暴雨洪災,造成大量中、小型山地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受災人口400多萬。直接經濟損失估計近5億元。
國家一直對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突發性災害的防禦十分重視,近20年來,每年的投入都有較大幅度增加,廣大山區的省、地、縣、鄉、村防災減災體係已基本建立並逐漸完善,縣級以上城鎮災害已明顯減少。據國土資源部統計,每年因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已從上世紀末的1500人,下降到現在800人以下。但令人深思的是在上述人員傷亡中,農村占了總數的80%以上,究其原因是廣大山區的農民、鄉村幹部缺乏減災防災基礎知識,不知道什麼地方危險,什麼地方安全,災害來臨時應如何避災。新農村建設應如何選址建設新家園。廣大的山區農村非常希望有相關的科普圖書出版。《山區減災科普叢書》的編輯和出版正是山區縣、鄉、村幹部所求,廣大山區農民之所望。
我支持這套科普叢書的編輯出版。編委會請我作這套科普叢書的主審,我也願意,我一定協助編委會把這套叢書編寫好。使之成為農民喜愛的圖書,在我耄耋之年,還能為長年累月辛苦在山區的縣、鄉、村幹部和農民兄弟們效力而感到高興。我祝願這套叢書在廣大山區農村生根,開出豔麗之花,結出豐碩之果。
2007年7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