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素有北國江城之稱,位於吉林省中部。長白山餘脈環抱全城,鬆花江宛如玉帶一繞三彎流過市區。自1673年建城,迄今已有320多年的曆史。清康熙年間,該城曾一度成為東北中部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中心。
吉林市的特殊魅力在於有一條曲折多姿的藍色的鬆花江。冬天北國的群山,已是皚皚的白雪,千裏冰封,而獨有吉林市的江麵霧氣繚繞,江堤玉樹銀花。這裏山清水秀、風景優美,吉林市及其周圍的旅遊風光有:鬆花湖、白山、龍潭山、隕石雨、江提雪柳等。特別是冬天,前來冰雪運動場滑雪、觀賞霧凇的旅遊者,更是絡繹不絕。真是“吉林曾聞古,禎祥迄當今。”
鬆花江與鬆花湖
我的家在東北鬆花江上,
那裏有森林煤礦,
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抒情歌曲,每當聽到這動聽的歌聲,便會引起人們對故鄉東北的懷戀之情。如果說,長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那麼鬆花江就是東北人民的保姆。它全長1840多千米,流域麵積54萬平方千米,在全國各大江河流域麵積中,僅次於長江、黃河,居第三位。
鬆花江發源於白頭山天池。其源頭可分為南北兩支,北支從長白瀑布以下算起,南支發源於天池西部山麓。
人們常說:“黃河之水天上來,”其實,鬆花江水才無愧於是從天上來的呢。“鬆花江”是滿語“鬆阿裏烏拉”的轉譯。“鬆阿裏拉”就是天河的意思。把鬆花江比作從九天落到地上的天河,概括了其寬廣綿長,蘊意深遠。天池水從北側的一個缺口流出,形成了世界上最短的乘槎河。其河水突然跳崖而下,形成了落差為68米的長白瀑布。水從瀑布飛濺而下便形成二道白河,這是鬆花江上遊河段的名稱。河水在林海中穿行,時而波濤洶湧,浪花滔天,時而水流消失,無影無蹤,形成暗流。著名的“白澗”、“一線天”就在二道白河上。二道白河與支流頭道白河、三道白河、四道白河在安圖縣雙陽屯合成為二道鬆江。這就是鬆花江源頭的北支。
鬆花江源頭的南支為頭道鬆江。它發源於白頭山天池西部山麓。數條溪水如老黑河、錦江彙流人漫江,形成波濤洶湧的滾滾大江。漫江和鬆江河在撫鬆縣彙合成頭道江。頭道江江麵狹窄,兩岸山勢陡峻,水流甚急,直到靖宇縣花園村,江水才穿出高山峽穀,江麵也才顯得寬闊,水流略有減緩之勢。頭道江從濛江口繼續北流,到了兩江口與二道鬆江彙合,曆史上習慣從彙合口起,稱為鬆花江。
“鬆花江”是“天河”的意思,此名自元代就已開始使用。然而,關於這個名字還蘊含著一段反對帝國主義的動人傳說。
清朝末年,帝俄交通部為掠奪我國資源,在1902~1904年間,對我國東北地區江河進行了大規模勘測,於1907年編纂出版了《鬆花江誌》。該書中提出以河長和水量為條件,確定嫩江為鬆花江幹流上源,強行改變了中國自元代就沿習下來的習慣,提出將三岔河以上的江段,改稱為“第二鬆花江”。日俄戰爭後,日本帝國主義取代了俄國在中國的侵略地位。日本關東軍都督府又於1917年將該書全文翻譯成日文出版。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我國東北,強行將鬆花江上遊江段改名為“第二鬆花江”。此後,偽滿時期出版的地圖及各種資料,均廣泛使用“第二鬆花江”這個名稱。可見,將鬆花江上遊更名為“第二鬆花江”,是帝國主義對半殖民地傳統習慣的粗暴踐踏。然而,生活在鬆花江流域的人們,從來就不使用“第二鬆花江”這個名稱,他們仍然習慣地稱作“鬆花江”。鬆花江像一條玉帶鑲嵌在東北的大地上,養育著關東兒女。
位於鬆花江中段的鬆花湖,是吉林省內最大的人工湖。該湖是為建豐滿水電站,將濤濤的鬆花江水攔腰截斷而形成的。湖長有200千米,平均寬度為3千米,最寬處有10餘千米,湖水麵積有40多平方千米,最深處有75米,豐水期最大庫容量為110億立方米。湖水浩渺,漁業發達,湖區風景如畫,是國家重點開發的湖泊之一。
鬆花湖風景區麵積可達700餘平方千米,有金龜島、駱駝峰、北天山、五虎島、臥龍、鳳舞池、石龍壁、醉石坡等8個景點。春可踏青,夏可避暑,秋可垂釣,冬可滑雪,真可謂四季皆宜,是遊人流連忘返的地方。湖的兩岸山嶺起伏,森林茂密,空氣清新,水麵廣闊,湖水清澈。湖濱的白沙和湖中的島嶼,映在碧水藍天之中,猶如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這裏春天有綠草,夏天有鮮花,秋天有紅葉,冬天有霧淞,四季美景各異。尤其在萬紫千紅、百鳥齊鳴的盛夏,遊人們有的登山、有的垂釣、有的劃船、有的暢遊於水中,陶醉在這大自然的美景之中。
鬆花江的冬季更是旅遊的好去處。這裏有近6個月的冰雪期,銀裝素裹,分外妖嬈。嚴寒的冬季可以到這裏溜冰、滑雪、狩獵。群山環抱中的鬆花湖,冬季風小,雪質好,是理想的冬季旅遊勝地。坐上雪爬犁馳騁在廣闊的湖麵上,別有一番情趣。這裏有全國最大的高山滑雪場,有長達1700米的空中索道,遊人坐在索道車上,隻需18分鍾就可從山腳到達海拔千餘米的山頂。登高俯瞰,鬆花江白茫茫一片,真是千裏冰封的銀色世界。
鬆花湖上的人造瀑布,是一大奇觀。每當到了汛期,豐滿水電站截流大壩上的溢洪門開啟瀉洪時,湖水從90多米的高處飛流直下,洶湧澎湃,吼聲震天,猶如千蛟飛舞,若白練斷空,極其雄偉壯觀。特別是水流經過“躍水檻”時,騰起幾十米高,水花四濺,氣霧揚空,在陽光的照射下呈現出條條彩虹,光輝奪目,蔚為壯觀!鬆花江不僅風光秀美,而且物產豐富。盛產魚類多達50餘種,其中珍品有湖鯉、銀鯽、鼇魚、鬆花白魚等。鬆花白魚曾為清朝皇室貢品。如今,遊人至此可以品嚐到用湖中各種鮮魚所烹製的美味佳肴。鬆花湖自然保護區內有動植物近600種,其中中草藥約160種,鳥類147種,黑熊等野生動物30餘種。鬆花湖岸邊還修了風格各異、優美別致的度假村,供遊人享用。
鬆花湖不僅自然風光奇美,而且經濟價值極高。真可謂:出門一笑大江橫,冒雨驅車豐滿行,湖上蕩舟青人眼,四山鬆韻頌升平。隨著鬆花江旅遊資源不斷地開發,這顆璀璨的明珠,必將更加絢麗多彩。
玉樹瓊花的霧凇
在北風呼嘯的隆冬季節,北國江城吉林市內數十千米的鬆花江兩岸,盛開著“冰花”,這就是馳名中外的吉林霧凇。它與桂林山水、長江三峽、雲南石林並稱為中國四大奇特自然景觀。江澤民總書記到吉林視察時,觀看吉林霧凇後,讚美這奇特景觀為“寒江雪柳;玉樹瓊花。”
霧凇俗稱“樹掛”,是由霧、水蒸氣凍結而成的,是凝聚在地麵物體迎風麵上呈針狀和粒狀的乳白色疏鬆的微小冰晶或冰粒。遠遠看去,就像一層霜,薄薄地塗在枝條上。吉林市的霧凇多屬於晶狀霧凇,這是由於鬆花江上遊大壩的水溫高於冰點,從豐滿到九站這一段江麵不結凍而引起的。吉林霧凇比哈爾濱霧凇持續時間長,就是在-40尤的數九嚴冬,暖水江麵仍然源源不斷地蒸發著水蒸氣,特別是在春節前後,吉林霧凇最為壯觀綺麗。有詩讚曰:“白霧浮江三百裏,瓊花一夜滿枝頭。金鳥冉冉拋金線,玉樹亭亭掩玉樓。”
吉林霧凇實乃大自然的恩賜。美麗的霧凇,一年一度簇擁萬千瓊花於十裏江岸,其冷豔名冠天下;遊人紛至遝來,悄然觀賞,毫無喧聲,對此風華物寶素以平常心相待,足見江城民風樸實無華。隆冬的早晨,當你漫步在鬆花江兩岸,腳下踏著厚厚的積雪,看著那潔白、蓬鬆、玲瓏剔透的冰花,覆著在岸邊的柳條上,像美麗的白孔雀,又像海底的銀珊瑚,你會覺得自己仿佛消失在這潔白的世界裏。當你輕輕地去撥動樹枝,就會有一群“白蝴蝶”紛紛落下,落在你的頭上、臉上、身上。也許還會有“白蝴蝶”鑽進你的衣領,當你去抓它時,它卻早已化作一縷清涼。不注意間,煙波浩渺,霧氣繚繞的濃霧及水蒸氣,遇冷凝華,附著於人的身上,使人頭發、胡須皆白,儼然一位聖誕老人,煞是好看。當太陽漸漸升高,霧凇則一點點地化去。而遊人們仍是依依不舍,不肯離去。
霧凇的形成與氣溫、空氣中的濕度有關。天氣不寒、濕度不夠、晝夜溫差不顯著,就“造”不出霧凇來。冬天鬆花江本是結凍的冰河,但是,由豐滿水電站至吉林市區,數十千米的江麵卻不結冰。這是由於豐滿水電站巨大渦輪機組日夜運行,水穿過渦輪機時,溫度升高到4℃以上,這樣江麵與寒冷的地麵之間形成氣壓差,飄浮的水蒸氣與霧一夜間籠罩江岸垂柳,凝華成晶瑩乳白的霧凇。這一奇特的自然景觀要在零下20℃以下方能形成。
近年來,吉林市人民政府已舉辦了幾屆霧凇冰雪節,吸引了大量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吉林廟會在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