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說到底,是古家並沒有搞清楚狀況,據說事情發生之後,在榕城市的古衛國第一時間趕往了瓊海省,但是好像效果不大,沒有得到批準的這位省委書記直接就罷工了,休息在家也不上班了,連古衛國也吃了一個閉門羹,搞得相當的尷尬,對古家來說,也是很打臉的事情。
位置有了,機會也有了,鍾立卻真的不希望陳義到瓊海省上任,畢竟這個時間段好像是敏感了一些,如果陳義上任瓊海省的話,毫無疑問,古家就會懷疑是鍾立這邊搞的鬼,鍾立並不是怕這個事情,而是古家在瓊海省也經營了一段時間了,陳義貿然前去,肯定會被古家報複,陳義執掌的都是部委,沒有地方從政的經驗,到時候各種情況發生,他是應付不過來的,吃了虧都不知道,鍾立還是不希望自己的老丈人晚節不保。
可是往往結果都是事與願違,幾天之後,中央批準了前省委書記的辭職,決定調任科技部部長陳義,擔任瓊海省的省委委員,常委,省委書記的職務,同時還擔任瓊海省人大主任,南海經濟振興領導小組組長等職務,一下子任命了這麼多職務,是從來都沒有過的,高層一貫喜歡先給你安上一個一把手,然後到了地方之後,再冠以其他的職務,這次不一樣,人還沒走,已經安排了五六個頭銜了,這讓鍾立覺得並不是什麼好事。
事後,鍾立第一時間給陳義打了電話,說了一些告誡的話,陳義很高興,對於鍾立的話,認為他有些過於緊張了,就算古家在瓊海省為難他,他也不怕,再怎麼說他也是一把手,鍾立本來想告訴陳義,地方的一把手跟部委的一把手是有區別的,但是聽著陳義興奮的聲音,鍾立就有點不忍心了,畢竟不能做掃興的事情,隻是提醒到時候注意一點,有什麼需要可以給鍾立打電話,就掛了。
鍾立隱隱覺得,陳義的瓊海省之路,並不會太順利。
鍾立的感覺是對的,但是畢竟沒有什麼依據,加上陳義也並不願意聽他的,直到後來陳義敗走麥城的時候,鍾立都一直覺得是內疚的,怪自己當初沒有盡力阻攔,其實回過頭來想想的話,誰能聽呢?不管換做誰,要晉升為一方大員了,開心還來不及呢,怎麼可能會聽別人的勸說不要去,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陳義去上任的時候,鍾立本來還想打個電話,想想還是算了,事情已經成了定局了,多說無益,畢竟自己是小輩,說多了就算多嘴了,在家的時候,鍾立跟陳眉雪和媽媽也討論過這個問題,媽媽也說鍾立是多心了,爸爸一輩子也算鬥智鬥勇過來的,這點事情還應付不了,那就白混了。
那個時候的鍾立,真的應該多一句嘴,做政治工作,遠比情報工作還要複雜。
後來鍾立也沒心情去管了,因為工業搬遷的事情,還是真的出事了,而且很嚴重,問題不是出在常市的身上,而是出在高層,出在中央。
11月中旬,我國領導人在世界節能減排大會上簽字,並且向世界做了承諾,未來的五年內,將會逐漸淘汰落後產能,關閉大量的高能耗的產業,這其中包括大量的國企,對建材,鋼鐵,塑料加工,化工等一係列產業進行規模調整,完成承諾中的節能減排。
這個事情為什麼會對常市有影響呢,因為京北市這次搬遷的很多企業都涉及到了,大多是一些國企,而且是一些高能耗的國企,這些國企在一夜之間,就麵臨了關停的風險,發改委下發通知,要求班前領導小組改變之前的工作方案,重新製定新的方案提交發改委,重新提交方案中,常市作為搬遷地的決定改變了,變成了錫城市,主要理由是錫城市的工業基礎相對比較先進,錫城市有比較成熟的工業升級經驗,這一點是事實,鍾立也承認。
後來才聽說,這個意見是蘇省經貿委提出來的,事實清楚,理由充分,全部是從政策上出發了,既然是這樣,也就沒有違約這一說了。
本來事情都是合理的,市政府在土地上吃虧了,那也沒辦法,但是曹正濤卻發現了不一樣的地方,錫城市市政府為了搬遷這個事情,也購置了新的工業土地,而恰好這個土地也是從張發年手裏購買的,就這樣,問題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