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排序(1 / 2)

晌午過後,7百貢士列席在台階兩側,很有風度,慢悠悠吃著賜膳。

考官團隊也將卷子審完,速度非常的快。

先檢查卷麵、再檢查字跡,甚至還有沒寫完的,這批人1律在原有排名中降等、降序。

其後就是閱卷,多達48人的考官隊伍5抽1選出自己看得上的卷子呈送上1級,上1級陳子壯、錢謙益這批人再3選1呈送給周道登、方從哲、劉一燝這3人。

如此1來,最前的5名9定下了,3名1甲,47名2甲進士名單裏,3個老頭子再選出十人卷子交給皇帝,由皇帝選出1甲,及2甲前7。

殿試策對不1定要按著8股文寫,但對士子來說用8股文來寫東西是最簡單的格式。8股文就是一種文章格式,沒有硬性要求要如詞牌名那樣確定字數、排比段落。但多少有1點吹毛求疵的嫌疑。

8股文最大的好處就是閱卷方便,文章內容層次分明,跟後世黨8股,機關文章一樣。4平8穩平淡無奇,可前後立意簡白,省掉毫無意義充字數的段落,剩下的9與填空題一樣,盯著這些緊要的立意段落,1份試卷掃1眼基本上9明白了。

所以,8股文短的23字,長的56百字,經驗豐富的考官掃1眼就能明白考生寫的是什麼。故而,閱卷速度真的非常快。

同樣,部堂公文也有固定格式如同填空題一樣。但還是繁瑣,已經簡化到了一種極致。基本上1份合格的折子,內容非常簡單,上奏某事9幾句話完事,時間地點人物什麼個事,幾句話9完事。

上奏公文不講數據,官員要為自己的折子負責。小事情直接9討論討論給批了,複雜1點的需要研討的,就會把當事人喊過去,才會研究數據。

十份考卷擺在麵前,朱弘昭看了看排序名單姓名,讓他熟悉的名字有第1陳於泰、第2諸葛義這位諸葛亮36世孫;第4周鑣,周應秋的侄兒;第8陳於鏡,徐光啟的外甥;第9竟然是唯一的副榜貢士陳子龍;第十則是1個叫做胡璉的人。

諸葛義之所以出名,讓朱弘昭有印象的原因也簡單。他修撰《諸葛孔明全集》,這本書請餘煌作序,原稿被收錄在南京崇智殿,作為皇室存書。

陳於鏡也簡單,這個人之所以聞名不是因為他是徐光啟的外甥。而是因為他父親陳紹在廣東當巡檢,前年卸職回家路上被他懲戒過的賊人襲擊遇害。陳於鏡散盡家財招募退伍軍士,跑到廣東剿匪,都給殺幹淨了。

具體誰殺的不知道,9將陳紹曾經管轄範圍內一切有嫌疑的好漢窩點都給端了。成為一起天下公案,為了保住外甥徐光啟4處奔走,求到了皇帝這裏。法司內部也為難,要拿國法辦殺人的陳於鏡,還是表彰他的孝行?

廣東不同於其他地方,這地方宗族太過厲害,允許他們幾萬人械鬥,就是不允許外人來自己地方殺人。畢竟陳於鏡殺的,可都是宗族子弟。也隻有這些人,敢殺1個卸任的巡檢。說的直白了,外人9別想在閩粵之地站穩腳,尤其是江湖上。

宗族等於江湖勢力,陳於鏡帶著百餘騎在沒有馬的宗族勢力內一頓殺,宗族勢力拿他們沒法子,隻能通過地方官給朝廷表達他們的不滿。

朝廷這邊法司還在討論時,朱弘昭往廣東調了1個飛熊騎團過去,陳於鏡就被釋放了。

而胡璉,光這個名字9夠了。

大明此前也有1個胡璉,弘治進士,嘉靖前中期東南重臣,佛郎機火炮就是這位繳獲、並命名仿製的。他的外甥吳承恩,在胡家壽宴上讚揚胡家是長淮名門第1:長淮南北,試問取,誰是名家居1?我舅津翁,人都道,當代簷廊柱石。

至於史可鏡,這位不是史可法的族人,是本科中唯一有參軍屢曆的人。當年4路征遼時,在京中征募士子擔任軍中佐吏、書吏,畢竟按照規矩軍中最低的哨隊,9必須有1名文書。當時宣大係擴充的厲害,缺少書吏。

同時巨大的後勤壓力擺在那裏,需要非常多的人參與進來計算。國子監近半人被拉了進去,史可鏡也9跟著國子監裏的朋友參軍。戰後9混在軍裏,上1科會試不理想,還在軍裏混,轉任到地方警役部隊做後勤工作。

至今這位身上,還掛著上軍尉的軍階。所以,是將府虎賁司點名要的人。

“宣。”

朱弘昭掃了幾眼試卷,內相、司禮監掌印趙儀手捧著名單高聲唱念,1名名貢士上前跪拜行禮,口稱學生。

陳子龍以為自己聽錯了,身旁考生推了1把,陳子龍才順著綿長山道往上爬,無數人注視下,陳子龍壓力極大。

他1步步邁過排序在他前麵的貢士桌案,將這些人踩在腳下,甩到屁股後麵。1名名貢士心緒複雜,自然有不爽的,陳子龍這個副榜貢士每前進1步,就等於將所有人拉後1步。

自然也有羨慕的,副榜貢士35名,人人仰望著陳子龍前進,心中狠狠出了1口氣。如果有朝1日,副榜貢士將正榜貢士打的全軍覆沒,那才叫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