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蝗災(2 / 2)

地方上,是1層層故意瞞報,還是中低層欺上瞞下?

盧象升低聲道:“馬懋才回鄉養病,適逢其會。但其所言真假,也不得而知。但不論真假,我等必須當成真的來處置,早做預備才對。”

若馬懋才說的是真的,那陝西總督周應秋9麻煩了,影響太大。

曹化淳隻能硬著頭皮,將這條壞消息送進去。

朱弘昭垂眉1掃,頓時心裏堵成一片,呼吸都有些不暢,雙目微微眥圓。

不僅是為受災的百姓,更是周應秋將他氣的,周應秋背了多大的罵名,可他依舊信任他,可周應秋是怎麼對待他信任的!

陝西方麵1點風聞都沒有,還是1個回鄉養病的吏部人揭舉出來,周應秋的隱瞞不報讓他憤怒,還有羞惱。感覺自己被周應秋騙了,智商上被戲耍了!

更重要的是西北用兵,後方竟然出現糧荒饑饉,是文武重臣為了軍功故意對災情不聞不問,把糧食砸到軍事上了?還是賑濟災民的糧食,又‘漂沒’了?

他從來不是1個好脾氣的人,坐到皇帝這個位置上,想要好脾氣也是很困難的。因為沒有什麼存在,需要皇帝培養好脾氣去應對。

怒氣衝心,握著折子抬起來,他就是不認識上麵的字,有一種瞬間失憶的感覺,而且1個個字也模糊起來,好難解讀。

“啪!”

折子砸到地上,曹化淳也雙膝1軟跪到地上疾呼:“主子爺,息怒啊!”

仰頭看著屋頂木梁,朱弘昭擠出1個字:“念。”

曹化淳雙手捧著折子,心中恨死了馬懋才,連著盧象升、餘煌等人也給恨上了:“臣鄉延安府,去年全年寡收,且多天災又逢今歲少雨,草木枯焦,飛蝗4起幾能食人。民爭采山間蓬草為食。蓬草盡,則剝樹皮而食;樹皮盡,則掘山中石塊而食,石性冷而味腥,少食輒飽,不數日則腹脹下墜而死。”

“荒唐!我大明聖天子治世,賢能治世之臣如泉湧,怎會有如此淒慘之事!”

趙期也怒了,手中拐杖敲打著地麵,他不相信。

曹化淳抬頭看1眼趙期,心中苦苦繼續念:“饑民相聚為盜,言是與其坐等饑死,不如為盜而死。又燒人骨為薪,煮人肉以為食者,而食人之人,不數日即麵目赤腫,燥熱而死。於是,死枕藉,臭氣熏天。安塞縣城外掘數坑,每坑可容數百人,不及掩埋者,又不知還有多少?小縣如此,大縣可知,1處如此,他處可知。百姓又安得不相牽而為盜?而慶陽、延安以北,饑荒更甚……”

隻覺得天旋地轉,朱弘昭雙手按在桌案上,桌上擺的齊整的兵人接2連3在微晃中跌倒,他氣的渾身發抖,扭頭見侍從司成員湧進來,張嘴問:“都說說,是人禍,還是天災?”

餘煌拱手:“回君父,臣以為馬懋才區區1吏部議郎,官卑言輕,或許是1葉障目之1家之談,不足以全信。但不可不信,當督促陝西地方加重治理蝗災。蝗災流動,流毒各處,必須嚴防死堵。”

盧象升也提議:“君父,民間多畏懼蝗災,蝗災起時拜蝗神而不知、不敢治蝗。當由地方衙門身先治蝗。”

眼前就兩種情況,第一種是陝西方麵是真沒什麼大事,是馬懋才誇大其詞;第2就是馬懋才說的是真的,陝西方麵涉嫌瞞報天災。

但根本上,還是在於蝗災問題。

今年北方的確少雨,這是真正的天災,人力真沒法子;其次災禍就是蝗災,這個東西人還是有法子收拾的。

緩緩點頭,朱弘昭閉眼,調整呼吸片刻後,道:“盧愛卿,治理蝗災目的是消滅蝗蟲,防的是蝗蟲飛撲各地。秦北遭災,萬不可讓蝗災蔓延到山西、河南之地。朕委你為3河4府巡閱使,節製3河範疇,總督治蝗1事。6品以下,可先斬後奏!”

3河之地,即黃河拐彎東流處的河東山西平陽府,河西陝西延安、西安兩府,及河南的河南府,也是3省關鍵要衝之地。

微微沉吟,朱弘昭繼續說:“駐於西京的車騎軍團1旅,調歸盧卿節製。”

責任重大,連兵權都給了,盧象升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去地方上去大幹一番,慷慨稱喏,領了詔書、虎符,匆匆出宮去3司衙門走程序。

曹化淳感覺盧象升被打發出去,似乎是皇帝故意的……

的確,盧象升風風火火離去,朱弘昭心裏也是1定,陝西方麵瞞報天災,而他最敏感的就是陝西的天災以及饑民。盧象升去節製3河範疇內的4府要衝之地,握有車騎1旅,哪怕形勢惡劣十倍,黃河天險在手,還有潼關華山之險,總能把‘蝗災’圈在那裏!

隨即,又選了侍從司3人趕赴陝西調查,到底是個情況必須要摸清楚。

至於陝西,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反正周應秋,朱弘昭不準備現在動,真有問題也要等西北戰事告1段落後再調整。